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2021年01月05日02:10:13 历史 1510

引言

开国上将之中,要说谁最爱喝酒,毫无疑问“许世友”。

60多年的戎马生涯,许世友对酒可以说异常“着迷”,几乎到了“可以不吃饭,但不能不喝酒”的程度。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上将许世友


豪爽的性格让他时常在与人打交道时往往喜欢举杯对饮一口闷,这可害苦了许多酒量不行的人。兴致一来还喜欢和别人斗酒,为此闹出的“笑话”不在少数,说没影响那是假话。

不过在许世友酒这个问题上,周总理和许世友喝了一次,就把许世友这个毛病给根治了,用许世友的话来说:“喝酒,我只服周总理”


周总理的酒:说干杯就干杯,曾“喝趴”许世友

自古有“文臣武将”一说,对于周总理而言,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和像彭德怀、林彪、粟裕等杰出的军事干将所区别开的。或许在我们眼中,周总理一直扮演着一个“文臣”的角色,印象中总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但是能领导和组织南昌起义的周总理,很多时候,更多时候是将暖的一面带给世人,事实上周总理是一个十足的血性男儿。从一个小小的酒杯,从喝酒,周总理刚性、理智、杰出的政治能力就显露无遗。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外交家,少不了要喝酒应酬,他的酒品和海量,让许多和他接触过的国外领导人及官员都称赞不已。

红军长征时期,周总理曾用1两装的杯子喝下过25杯的酒,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周总理为不胜酒力的毛主席,一轮接一轮的抵住“不怀善意”的敬酒,自己依然神采奕奕,谈吐得体。当时的记者甚至说:“一个周恩来,就打败整个国民党”。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重庆和谈


曾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期间,与周总理一席酒下来,尼克松颇为高兴,回到家时常和家人提起,自己曾心情愉悦地喝了许多茅台,周恩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外交人物。

周总理喝酒,随行的工作人员总是说:总理喝酒说干杯就干杯,但从不劝酒灌酒 。对方能喝就喝,不能喝自己也一饮而尽。不仅尊重对方,此举也让人称道不已。

作为外交大臣,虽然与酒接触必不可少,但是周总理时常告诫下属,千万不要因为喝酒误事,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对于外出工作,随行人员劝酒、灌酒的行为时常严厉批评。

而许世友喝酒时常“出事”的问题,周总理是很早就知道,也时常劝诫就是不听。战争年代,这或许还可以勉为其难容忍。但是和平年代,作为一个国家的高级将领,这种“大老粗”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有时候甚至是国家形象问题,酒后“吹牛皮说大话”得治治。

一天,周总理回国得空,就邀请了许世友和很工作人员聚聚喝点小酒。听闻周总理要请自己喝酒,许世友是很高兴的赴约了。

酒桌上,许世友几杯下肚,又开始要拼酒了。这个时候周总理就过来,说和许世友比比看谁的酒量大,许世友不以为然欣然接受。

这喝了一瓶白酒后,许世友就有点上头了,碍于面子,又和周总理又喝掉一瓶。这个时候的许世友只感觉是天旋地转。

“就知道你一直好这口,早就给你准备了,有多少喝多少,今晚得喝个高兴。”

周总理笑着和许世友说到,随即又一人开了一瓶,给许世友和自己满上,端起酒杯又干了。这个时候的许世友,已经知道自己不能再喝了,连连站起来摆手谢绝。这不站不要紧,一站就脚跟不稳,一屁股坐地上,引得大家是哄堂大笑。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许世友和周总理


这天天自诩“酒量大”的许世友,这下可是糗大了,后来他明白这是周总理故意要治他的坏毛病。从此以后,许世友虽然没有戒酒,但是喝得很少,也再不斗酒了。


周总理:三杯酒喝出3亿斤粮

勤劳国事的周总理,最大的心愿还是根本解决民生问题,最起码的温饱问题。他时常带着工作人员视察贫困地区,在看到许多地方人民饱受饥寒,白开水就点小米粒都吃不上时,周总理时常眼里含着泪花,心痛不已。

不管走到哪里,解决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他时刻都记在心里,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会不留余力的去争取。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1961年9月17日,周总理来江西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他同江西省委负责人杨尚奎、刘俊秀等共进便餐。

期间,杨尚奎、刘俊秀等人不断地和周总理说起曾经他领导江西南昌起义等内容、和总理寒暄问候。

周总理谦虚的摆手笑笑,当刘俊秀起来要敬周总理一杯时,周总理站了起来,但是他并没有拿起酒杯。

话题一转周总理便说到:

“江西是个好地方,这些年对国家的贡献很大,特别是这几年的困难时期,在粮食方面对国家有很大支援,这应该要受到人民表扬。所以俊秀同志,你要敬我这杯酒可以,但我就有条件哦。”

素有耳闻总理酒量好的刘俊秀,以为周总理要和他多喝几杯,忙问周总理“什么条件?”

周总理没有说话,而是自己拿起酒杯给倒满,端了起来举高看向刘俊秀。

“干了这杯酒,江西要增加外调粮食一亿斤,干两杯那就两亿斤,我们干三杯你就给三亿斤,你看好不好。”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周总理此话一出,向来豪爽的刘俊秀开始觉得手中的酒杯无比沉重。他面露难色说到:“总理啊,国家给我们的任务12亿斤我绝对一粒不少,但是突然要再多3亿斤,怕有些困难。”

听闻刘俊秀这一说,周总理笑笑说到:

江西富饶,粮食产量比较高,每年调查还有储备粮,严重缺粮的晋、鲁、豫是没法和你们比的,3亿斤困难是困难,但克服一下没什么问题。

听了周总理一说,在坐的也都是明白人,总理在这种场合开口,应该是粮食问题困扰心中了,开始借这个话题调侃起刘俊秀。

刘俊秀倒也通情达理,一阵逗趣过后,他端起酒杯:“总理的心情我们理解,就按您的意思办,3亿就3亿!”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刘俊秀


就这样,三杯酒,总理喝来了三亿斤的救济粮。喝了三杯总理又倒了一杯,对着大伙干掉。他面色红润,但大家都知道,并不是酒的缘故,而是心里为这3亿斤粮食而高兴。


总理的酒:喝出的是新中国的外交和人民幸福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于这个新生的国家是“虎视眈眈、四处打压”。

采取了一系列包括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等政策,企图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作为新中国的总理兼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摆在其面前的是艰难的破局之战。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让世界认识中国有个周恩来的转折点。从下飞机那一刻的昂首阔步,就注定了他的不凡。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日内瓦会议:周总理


会议期间,他舌战“十六国”,有理、有力,有节。硬生生的将美国为代表一方是说得哑口无言。

而会议期间及私下他的坦诚相待,让各国外交官都十分钦佩。戏剧性的一幕就此上演,许多在美国阵营的国家代表,反而逐步认同了周总理的观点,只不过碍于美国无法表露。

像加拿大代表,会议上虽然依然和中国代表唇枪舌战,私下却直接过来握着周总理说到:“抱歉,请原谅,我必须按照这个意思来做。”他用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尊重。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日内瓦会议


当然外交话题还得回到酒上,在接待外宾也好,国外的宾宴上也罢。周总理喝酒,只要是敬酒,不管职务大小,他从不落下一人。

有时候人多起来,他哪怕是敬一小口,一圈下来都要喝个十多杯。相比于某些人那种有针对性的去给某几个敬酒,周总理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连礼宾人员都会记住他,对其评价很高。

世界认识了周恩来,也为周总理日后的外交成功埋下伏笔。尽管美国的施压和重重干扰阻碍,但从1964年于法国建交后,西方大国的突破口已经被打开,美国也无法阻止。1972年,美国也被迫放下头颅与中国建交,总统尼克松亲自访华,随后中英,中日建交。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26年的总理生涯,新中国的外交局面不但没有被封锁,而且先后107个国家与中国建交。这与周总理杰出的外交能力,谈吐能力,甚至酒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

有了外交,才会有各种经贸往来,才会有合作,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国家才会越来越富强,人民才会越来越好过。

正如前面说到的尼克松访华,74岁高龄的周总理本就日夜操劳,身体情况不容乐观。为了国家人民,他还是陪着尼克松喝酒,而且是让尼克松喝得回了美国还常常提起的一顿酒。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1976年1月8日,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因病永远离开的他牵挂的祖国和人民。

周总理的酒量:喝趴许世友,喝出3亿斤粮,喝的是让人敬佩 - 天天要闻


小小的酒杯,周总理喝的是“外交艺术”。喝的是“人民幸福生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刘振起:河北游击军的战略意义 - 天天要闻

刘振起:河北游击军的战略意义

1938年5月,毛主席在《抗日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河北平原、山东的北部和西北部平原,已经发展了广大的游击战争,是平地能够发展游击战争的证据。”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