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2020年12月29日19:05:23 历史 1337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一提起大禹,大家自然知道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很多人疑惑大禹治水的大禹与尧舜禹的禹是否为同一个人,没错,就是同一个人。大禹是黄帝的玄孙,也就是说,黄帝是大禹的爷爷的爷爷,如此看来,大禹的出身也是很高贵的。

大禹所处的时代距今已经有4000年了,别说在那么遥远的远古,即便在近代乃至现在,水患,一直是人们时常需要面对的一大课题,比如2020年夏季我们国家长江全域面临的水患,对防洪工程带来巨大考验,数月时间之后,终于得到了控制。现代社会防洪手段比起远古,自是先进了不少,尚且不可轻视之,可想而知,古时候的水患对于人们来说,危害和治理的难度得有多大。

其实在很多国家的传说之中,都有关于远古时期水患的记载,分析来看,应该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距今4千至5千年这段时期,地球上的确是一个水患多发的时间段,二是水患未必多于现在,只是由于当时的治水能力所限,人们把它作为大事记录下来,所以感觉好像水患更多一样。其实翻看史料,历朝历代几乎都有关于黄河、长江治理的记载,可见防洪治理,是一种常态化事件。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继续说回到大禹治水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是尧帝,此时爆发的这场大洪水,面积之广,范围之大,水量之巨,可谓前所未见,全国各地,但凡低洼一些的地方,都淹没在了水中,有些地方的洪水,甚至漫过了丘陵,百姓苦不堪言。尧帝和群臣商议,派谁去治水呢?最后大家推荐大禹的父亲鲧来担任治水总指挥。然而,鲧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治水九年时间,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水患依旧。舜得知消息之后,非常生气,就把鲧流放至羽山,鲧竟然最后就死在了那里。那么问题来了,接下来谁又能担此治水总指挥的重任呢?这个时候,大禹走马上任了。

禹之所以能被众人推荐,来担任这一重任,源于他的能力,和在众人心目中良好的口碑,为人聪明勤奋,有吃苦精神,说话办事有诚信,有道德标准,对别人的态度也很友好,不显示出自己高高在上的样子。禹的上任,可想而知,他在内心一定是觉得这件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第一当然是治理水环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第二他的父亲治水九年,无功被罚,且死在了流放地,为了面子,为了家族的尊严,也要把这件事情办成办好,他应该是“憋”了一肚子气的。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面对蔓延全国的水患,大禹又该如何下手,来对付和战胜这场魔鬼般的水患呢?

01,大禹治的不是一条河,而是九条河

大禹治理水患的方法,与他父亲最大的区别在于,他父亲是堵,他是疏,《史记》中其实并没有明确指出二者的不同,只是用事实来告诉我们,大禹疏通了九条河道,堵和疏,是大方向上的根本的区别,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这种思路上的差异,导致大禹的工作侧重点和指向,都是把水逐渐一段段、一波波引流至下一河段,然后一段接一段,直至归于大海。

这种变堵为疏通的策略,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势必变得更大,因为流经的河域,堤坝的加固,百姓的疏散,地形的勘察,都要提前做到位,由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因为治理水患,客观上使得大禹对于全国的地理形势,山川河流,沼泽湖泊,各地的风俗气候等,都有了直观的认识和记录。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疏通九条河道,要流经多少区域,多少长度,要建立多少堤坝,准备多少材料,动用多少人力,我们稍微一想,也能知道这其中的任何一件事,都不是一件易事。这种巨大的工作量,不由得让参与其中的人,包括大禹在内,都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别的事情,由此就能知道,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实在是工作量太大,根本没有闲暇的功夫去回家看看,因为你只要一回家耽搁一下,当天的任务很可能就完不成了。

02,大禹为了治水,在野外呆了13年

大禹的父亲为了治水,花了9年时间,遗憾的是没有效果,大禹为了治水,改变父亲之前的治理方式,采用疏通之法,效果慢慢显现出来。因为工作量巨大,要治理全国范围内九条河道,没有时间回家,大禹在外呆了13年时间,一直奋战在抗洪第一线。

之所以在外呆这么久,一是治水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巨大,第二是借此机会,大禹其实做了更多的工作,他不仅是一个水利工作者,也是一个地质工作者。他在野外每到一座山上,都会竖起木桩,作为标志,以用来测定山川的原始数据。当时已经有一些简单的测量工具,比如准,绳,规,矩,另外还有一些定方位的仪器,测大山,治大湖,足迹踏遍了九州的土地。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大禹在各地走动的过程中,还十分关注民生情况,有些地方粮食歉收,他就协调周边粮食丰足的地方,调运一些过来,使得两地达到一种平衡。不同的地方,土地土壤的质量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肥沃一些,粮食产量就高,有的地方贫瘠一些,产量就少一些,大禹都这些具体情况都了解清楚并记录下来,以此为依据,确定各地应该向天子缴纳多少税赋最为合适。同时,他观察各地交通情况,顺便弄清楚了诸侯国朝贡时,这路是不是好走,多久可以走到,可以说,大禹的心是很细的,工作做得非常全面,非常系统,已经超出了当初尧帝对他分配的任务本身。

03,大禹治水之外做了很多额外的工作,为天子治理国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大禹把各地的土地分为三个等级,上、中、下,每个等级里面,又细分为按个等级,如此一共就有九个等级,某地的土地处在什么水平,表示起来就很方便,也一目了然,根据土地的等级,确定税赋的等级,但也不是完全成比例的,大体就是这样的规律。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13年治水下来,不仅水患得以疏通控制,额外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大禹搞清楚了全国的地形,名山大川的基本状态和样貌,搞清楚各地的气候、土地情况、民俗民风、物产情况、地方特产等。为尧帝的统治提供了详实的各地准确资料支持,这样,既公平又科学,比如朝贡,不会漏掉哪一个,也不会造成贫瘠地多交,丰饶地少交的情况。对各地交通的掌握,让天子对朝贡者多久应该赶到都心中有数,以后不管哪个诸侯国,谁想玩点投机取巧或偷奸耍滑的事,都没有可能了。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我们试想大禹的这番表现,能不赢得人们的钦佩和赞誉吗?后来舜帝将帝位传给大禹,大禹出于谦虚和礼让,推辞不受,让舜帝的儿子商均来坐帝位,但天下诸侯不去朝拜商均,却来朝拜大禹,大禹这才接受了帝位,可见人心之所向。


大禹治水时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看完他的整体工作内容后我沉默了 - 天天要闻

04,一点感想:

大禹三国家门而不入的精神和对工作投入的忘我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只有这种全心全意投入一件事的心态和作风,才有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大禹本身的贡献和业绩来说,单就13年治水来看,他不仅仅是治水有功,他还是中华民族第一批地质测量的先锋人物,在那个蛮荒而毫无开发的年代,大禹的脚步,为我们掀开了这片大地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它,认识了我们的山川、湖泊、河流和民风,他理所当然地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听到岳飞遇害,李清照做了什么?

绍兴十一年,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紧急召回至临安。随即解除兵权,任枢密副使。但这只是一个幌子,是个缓兵之计,不久就被诬陷谋反,下了大狱。一时间朝野大骇!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 :“你们诬告岳鹏举谋反,究竟有何真凭实据?”秦桧奸笑一声:“其事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 天天要闻

统一后,台湾叫什么名?台84岁老将王建煊给出答案

两岸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统一”这事儿一提起来,大家的耳朵都竖得老高。对此,台湾省84岁的前“监察院长”王建煊跳出来,抛出了一些关于统一后台湾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网上网下议论纷纷。历史咋回事儿?台湾跟中国大陆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闻

董小姐们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开放后,商鞅、秦国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发明了“秦制”这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中国落后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导致了落后,商鞅罪大恶极,竟然还写了个《商君书》,提出“驭民术”,教君主们怎么进行愚民,简直十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 天天要闻

世界最长寿老人去世!百岁长寿老人往往有这些特点

据法新社5月1日报道,世界上最长寿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纳巴罗·卢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岁。美国老年医学研究组织和“追求长寿”组织称,现在世界上最长寿的人是115岁的英国萨里居民埃塞尔·卡特勒姆。“活到100岁,健康又长寿”,这是许多人向往的目标。长寿不仅取决于基因,更与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大量研究已...
曹县莘冢集村 - 天天要闻

曹县莘冢集村

宣统二年地图莘冢集村位于曹县城西北8.2公里处。聚落呈正方形,东西、南北长约500米。全村总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公顷,总人口6000余人。属青菏办事处。莘冢集村有夏莘国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