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真实价值你了解么?那些田黄真的有价值?

2020年08月07日10:44:05 历史 1991

那么清朝皇帝们用它来做什么呢?通常是用来做玉玺或是祭祀。要知道,秦始皇用和氏璧做的传国玉玺早已不知所踪,真 相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因此后来的皇帝们都是自己做玉玺的。因此,玉玺的材质要求非常苛刻,它几乎代表着皇帝身份的象征。清朝时期,皇帝祭天祭祖,在神案上都会放置一些商品的田黄。在当时称其为福建寿山田黄,简称"福寿皇",因此一直是清朝皇帝们御用的宝贝。

田黄真实价值你了解么?那些田黄真的有价值? - 天天要闻

田黄市场价值的增高也使得人们对雕刻工艺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田黄雕作品的欣赏离不开对刀法的欣赏。刻雕工艺要求画面布局依石就形,起伏转折恰到好处。繁复而不失细腻,线条流畅,刻画工艺生动传神。作品文学艺术底蕴深厚,艺术境界高远,融诗书画篆于一炉。在设计上为为作品增添美感和内涵。作品造型面圆润光滑,这既是对石材的要求,同时也是对雕工的要求。不能因为石材的缺陷而导致作品艺术形象的不丰满、不完整,导致作品造型不自然的凹凸与僵硬。当然,同样的在雕刻工艺中也不能有失误,否则作品价值会大大下降。雕刻中的细腻处理,可以体现出雕刻者修 炼深厚。

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发展迅猛,寿山石雕行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寿山石收藏之风盛行。由于市场的推动,人们对寿山石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珍贵的田黄自然是藏家们争相收藏的珍品,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影响到海外,同时也受到不少海外藏家的青睐。也正因此,人们对寿山石及其雕刻品的鉴赏活动与收藏价值的探讨也逐渐活跃。

田黄真实价值你了解么?那些田黄真的有价值? - 天天要闻

田黄外观特征: 色泽(颜色及光泽):田黄的颜色有黄、红、白、黑。常为褐黄及褐红过渡颜色。油脂光泽。 结构特征:田黄都有“萝卜纹”。“萝卜纹”是田黄最重要鉴定特征。田黄有时可见“红格”或“红筋”是由褐铁矿充填细小裂隙而成。 外壳(外皮):田黄有时可见一层薄的外部皮壳,表皮颜色与内部的颜色明显不同。外部为褐黄,内部为白色的,叫“金包银”。外部为白色,内部为褐黄的,叫“银包金”。 质地:田黄的质地细腻。手摸,有滑腻感。 透明度:田黄的透明度由不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好的,可称“冻状”。

田黄仅仅产于寿山石溪所流经的寿山乡的某一带水田底古砂层上,而未经寿山石溪润泽的水田竟无一块田石出产。这样的事实,难免为原本就因其入帝王梦境的传说而变得尊贵的田黄再次染上了神秘的色彩,实际上,田黄是山体自然剥落之后随水流冲刷至水田之中,又经了上万年的自然蕴藉与侵润,可以说,无数的机缘巧合才得以孕育出田黄这一 天赐之物,加之“无根而璞,无脉可寻”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说田黄神秘也并不为过。再加上田黄为宫廷所重,大部分的田黄流入宫中,民间文人雅士能够获得的田黄相对偏少。

田黄真实价值你了解么?那些田黄真的有价值? - 天天要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田黄陆续现身全国各大拍卖场。但其价格真正飙升是在2004年。到了2006年底,田黄价格达到了历史最 高,精品田黄每克达4000元。在香港苏富比2006年秋拍上,“明17世纪田黄雕瑞狮纸镇”成 交价为4089.28万元,位居历年田黄拍卖首位。这件田黄纸镇刻有“玉旋”款,为明末清初首 屈 一 指的雕刻大师杨玉璇之作。2008年,一方重257克的田黄凤钮闲章拍出423万元,折合每克为1.6万元。此后,精品田黄的价格徘徊在每克2万元到5万元左右。

根据史载,我国投资收藏界的“寿山石热”,早在清代以前已经兴起。而寿山田黄里边有种田黄冻,品质通灵澄澈,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自古便极为稀罕,直接被朝庭列为贡品。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比珠宝、翡翠更高雅和有品位。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把宜妃赶出了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 天天要闻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把宜妃赶出了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雍正继位当年,宜妃被驱逐出宫,表面看是礼制有失,实则是一场清算的
正部级蓝天立,官宣落马 - 天天要闻

正部级蓝天立,官宣落马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6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蓝天立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蓝天立出生于1962年10月,广西河池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蓝天立长期在广西工作,曾任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厅...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10位金枝玉叶,为何沦为秦朝崩塌祭品? - 天天要闻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10位金枝玉叶,为何沦为秦朝崩塌祭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前言公元前210年的深秋,咸阳宫九重宫阙内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