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沂蒙山小调”越唱越响——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2025年05月16日13:53:03 历史 1395
在这里,“沂蒙山小调”越唱越响——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 天天要闻在这里,“沂蒙山小调”越唱越响——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 天天要闻

孩子们在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沂蒙红嫂纪念馆聆听“沂蒙母亲”王换于创建战地托儿所的事迹。尹君摄/光明图片

在这里,“沂蒙山小调”越唱越响——山东临沂传承弘扬沂蒙精神的生动实践 - 天天要闻

党员干部到费县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参观学习。临沂市委宣传部供图

临沂三河口景观。刘笃龙摄/光明图片

初夏,微风拂过金马河波光粼粼的水面,老人们惬意地晒太阳,妇女们围坐一旁,拉着呱一起摊煎饼、做新鞋,孩子们撒着欢学唱红色歌曲……沿着石板路缓步走进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东高庄村,遗留在时光深处的红色记忆再次浮现。

东高庄村是抗大一分校旧址,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文旅项目建设,整个村庄成为一个沉浸式演出剧场。声光电科技与实景演绎交织,村民们在这个天然剧场以最质朴的方式展现着革命年代村庄的风貌,带领游客触摸信仰的力量,曾经的小山村焕然一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近年来,临沂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深入挖掘丰富的红色资源,绘就革命老区发展新画卷,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信心、汇聚力量。

日前,光明日报调研组走进沂蒙山区,感悟沂蒙精神,探寻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价值。

1.让更多群众“当主角、唱身边事”

“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航行的方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你就是核心,你就是方向……”5月11日,临沂一场“群众小戏小剧展演”舞台上,在演唱《跟着共产党走》的演员们带领下,全场响起大合唱。

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了80多年,它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小戏小剧《跟着共产党走》还原了歌曲的创作过程和场景,成为当地颇有特色的文艺节目,还荣获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大擂台”金奖。

“看着这些熟悉的红色故事,我能体会到革命先辈们的不容易,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女儿感悟这份精神和情怀。”观众赵荣波说。

除了《跟着共产党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还体现在《民兵连》《识字班》《战地医院》《一碗米粥》等一系列由革命事迹改编创作而成的小戏小剧中。

小戏小剧,就是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曲、话剧,演出时长一般在15分钟至30分钟。

作为革命老区,临沂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遗址众多、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然而,过去传承红色文化的表达方式单一,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的探索迫在眉睫。为此,临沂市创新红色文化传承表达方式,指导各旅游景区景点依托自然景观、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资源优势,打造适合游客观赏的小戏、小剧、小品等,推动文旅融合,沉浸式、情景化讲好红色故事。

日前,调研组来到位于临沂沂南的红嫂家乡旅游区,看到当年的老房子、老院落,已经成为红嫂故事沉浸式情景小院,生动再现了战争年代的生活、斗争场景。这些小剧的演员大多是当地老乡和文艺爱好者,真诚朴实的表演激发了观众的参与和互动热情,使其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

临沂市文化馆副馆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主任陈涛介绍:“小戏小剧坚持说地方话、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尊重基层首创,用接地气的表现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言土话’讲好沂蒙故事、红色故事、时代故事。”

2022年,临沂市创新文化供给方式,让更多普通群众“当主角”“唱大戏”。2023年、2024年,临沂接连举办两届“沂河之夜”小戏小剧展演,推出了一大批弘扬沂蒙精神的优秀作品。

除了小戏小剧,沉浸式红色文旅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加深了年轻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同时更让沂蒙精神得到充分传承。

“抗大学员”在硝烟中写下《沂蒙山小调》的旋律、“支前群众”推着独轮车在土路上奔跑、浮桥在炮火中震颤……今年“五一”假期,在临沂市费县,大型沉浸式实景互动演绎《沂蒙山小调》一经首演,便以其“行走其间即为战士,山水处处皆是战场”的创新表达,引发广泛关注。六幕故事参与下来,游客完成了一次特殊的沂蒙精神洗礼。

“‘沉浸式’不是噱头,是让历史照进现实的镜子。握枪的手在颤抖,不是因为道具沉重,而是突然懂了‘最后一粒米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分量。”参与体验的游客在感言簿上这样写道。

“沉浸式红色旅游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我们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红色旅游新方向,让红色文化以更为生动鲜活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满足游客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临沂市政协副主席、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说。

近年来,临沂持续做好“红色+”文章,除“红色+演绎”推出《英雄孟良崮》《重走支前路》等50余部红色沉浸式旅游和体验项目,还推进“红色+非遗文创”,开发1200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创产品;推进“红色+影视制作”,依托沂蒙红色影视基地等影视资源,拍摄了450余部影视作品。

从小戏小剧到实景演绎,从场馆、景区到社区广场,临沂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地创新红色文化表达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叠加效应,“红色沂蒙”品牌越叫越响。

2.带着沂蒙精神去当兵、上大学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沂蒙老区420万人中有140万参军支前,支前的工具是小推车、担架,拥军的物资是煎饼……”当调研组来到临沂市蒙阴县常路镇常路村村史馆时,正看到常路村党总支书记秦立安对前来实地研学的20余名学生讲述沂蒙儿女摊煎饼支前的红色故事。

此次宣讲以沉浸式、互动式形式,以煎饼为切入点,将沂蒙红色文化与学生们的生活、学习紧密结合,让那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可触可感。

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推动红色文化教育“走新”“入心”,蒙阴县深入挖掘、创新利用红色资源,常态化开展了一系列“红马扎·面对面”红色文化主题宣讲活动。

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临沂市系统构建红色基因传承体系,打造“沂蒙红·史敢当”宣讲品牌,以领导干部、基层党员和青少年群体为重点,开展分众化宣传、点单式宣讲,让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实现重点人群全覆盖。

除在当地大力实施沂蒙精神传承发展工程,临沂还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带着沂蒙精神去当兵”“带着沂蒙精神上大学”等展示体验活动,推动沂蒙精神走出沂蒙山。

3月14日,在沂南县举行的2025年春季“带着沂蒙精神去当兵”活动中,沂蒙党性教育沂南现场教学基地讲解员讲述了“沂蒙红嫂”明德英乳汁救伤员、“沂蒙大姐”李桂芳带领妇女架起火线桥、“永远的新娘”李凤兰等沂蒙人民踊跃参加革命、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

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演员们细致入微的表演,将现场新兵的思绪拉到革命战争年代,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悟沂蒙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我不仅要做一名沂蒙精神的践行者,更要做一名传播者,我要将咱们红色故事分享给我的战友,把沂蒙精神传播到军营各处。”入伍新兵高连成很受触动。

为保证宣讲质量,沂南县委宣传部还组织撰写了《沂蒙娘亲》《永远的新娘》《火线桥的故事》等宣讲材料,陆续开发《沂蒙红嫂》《遗产》《传承》等微党课、专题讲述课10余部,推出“学读百年党史行走红色沂南”“红色故事”“红色歌曲”等系列微视频100余期。

“我入学前认真学习了县里发的材料和课程,开学后利用军训休息的间隙,给同学们讲沂蒙精神和红色故事,讲临沂当今的发展变化,大家都非常喜欢听。”沂南县学子陈妍竹2024年进入菏泽学院学习,成了学校里沂蒙精神的义务宣讲员。

让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中更加鲜活、有力,青年担当着重要角色。蒙阴县以蒙阴籍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百校行”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赓续红色血脉、涵养报国之志。4月27日,随着全国大学生宣讲沂蒙精神志愿服务暨蒙阴县沂蒙精神“百校行”活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该活动已连续9年走进全国360余所高校,以青年之声向五湖四海广泛传播红色文化,全国30多万名大学生以此认识感悟沂蒙精神。

“近年来,临沂市深入挖掘沂蒙红色文化资源,建设7处主题展示体验场景,累计开展红色地标寻访、红色光影育人等活动1.6万余场、覆盖受众320余万人次,努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临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三级调研员朱孔现向调研组介绍。

此外,临沂市还制定了《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与传承条例》,用制度推动沂蒙精神在新时代发扬光大,有效地增强了沂蒙精神的传播度和影响力,助力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屋檐下的故事会、田埂边的微课堂、军营中的誓言墙……近年来,从白发苍苍的讲述者到目光灼灼的新青年,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的传承如沂河之水,浸润着这片热土的每一寸肌理,让这一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3.村子有产业、日子有奔头

山环水绕中,蓝天白云下,石墙红瓦的房屋错落有致,彩色步道引领着游客进入这一大山深处的村庄。调研组一行来到临沂市沂水县院东头镇西墙峪村时,正赶上一拨游客也来到村口。

“我们村位于沂蒙山区腹地,山高林密,便于隐蔽。1939年至1942年间,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机关、野战医院医疗所曾长期驻扎在这里,西墙峪村也被誉为‘山东纵队的好后勤’。”90后西墙峪村党支部书记王成成背起扩音器,为游客当讲解员。

曾经,西墙峪村由于交通不便等因素,成了不少当地人口中的落后村。近年来,西墙峪村打造了西墙峪红色记忆馆,成为一处文旅融合的党性教育基地。截至目前,西墙峪村累计接待各类学员及游客30多万人次,还获评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

“我们立足西墙峪村红色优势,实施‘红色记忆’工程,提升了山东纵队指挥部、藏兵洞等山纵旧址的知名度,打造以研学为主的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沂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我刚到西墙峪村的时候,全村唯一一条水泥路就是入村的主干道,还不到三米宽。后来,通过研读、宣讲沂蒙精神,我从中汲取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劲动力,坚定了在村里做好红色研学、文旅产业的发展思路。”王成成说。

如今,西墙峪村在保护运用好红色资源的基础上,将红色研学活动与乡村旅游“串联”起来,开发了更多的文旅项目,增加当地村民收入。

初夏时节,和风拂面,位于沭河之畔的临沂市临沭县曹庄镇朱村一派生机勃勃。在沂蒙支前馆内,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调研组了解到,朱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堡垒村。80多年来,钢八连救朱村的红色故事代代相传,成为沂蒙精神生生不息的真实写照。每年春节,朱村各家各户的头碗饺子都会先祭奠英烈,延续至今。

“朱村依托丰富红色资源,积极扩建了沂蒙支前馆、朱村抗日战斗纪念馆等红色阵地。”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介绍。

临沭县借助朱村的红色优势,推动现代农业、旅居度假、红色研学等产业深度融合,让村里有了产业、村民鼓起腰包,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临沂市委党校与沂蒙干部学院联合建设沂蒙精神数据库,共同开发利用红色文献,持续推进沂蒙精神文献资源搜集、挖掘与利用,现已完成投资160余万元,拥有数字文献资源达6.3万条。如今,沂蒙精神融入了临沂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临沂锚定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正以优化产业结构为核心,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走出一条具有老区振兴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之路。

“党群同心”是沂蒙精神的灵魂,不断以沂蒙精神推进“党群同心”新实践,就是要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近年来,临沂立足自身优势,全方位传承红色基因,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敢为人先的责任担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勇立潮头,汇聚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

4.经验与启示

在沂蒙精神的薪火传承中,临沂将红色动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势能,重构精神传承路径,以制度创新激活红色资源时代价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勇毅前行,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主要经验和启示有以下三个方面。

创新传播方式,让红色文化可触可感、可亲可近。红色文化焕发新生,既要守住历史的“根”,更要长出时代的“芽”。融合历史厚重感与数字轻盈感,构建多元立体传播矩阵,建立主流媒体价值引领、社交平台精准触达、实体空间沉浸体验的红色文化传播网络,形成线上线下联动传播场景,使历史叙事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对话,让红色文化在虚实交织场景中,自然融入当代生活的情感脉搏,赋予红色文化感知温度,实现红色基因活化传承。

深耕精神传承,激活红色资源价值。立足本地红色资源,以立法保障与制度创新筑牢红色文化根基。创新“红色+”融合发展模式,将红色基因植入乡村振兴,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吃上“红色旅游饭”,将红色叙事从场馆走向大众,以多姿多彩的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激活红色资源价值,坚持制度保障与模式创新双翼齐飞,实现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文化繁荣互嵌融合。

汇聚红色力量,赋能群众美好生活。以系统思维推动沂蒙精神发扬光大,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精神动力。构建起青少年培根铸魂、党员干部淬炼担当、全民共建共享的传承体系,使红色精神从历史记忆升华为实干担当的行动自觉。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临沂以“红色引擎”为引领,将精神伟力融入壮阔实践,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作者: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本报记者赵秋丽、冯帆,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沂蒙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殷玉平、翟红芬、崔庆君)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打虎!正部级蓝天立,任上被查 - 天天要闻

打虎!正部级蓝天立,任上被查

5月16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编辑:翟钰洁...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把宜妃赶出了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 天天要闻

为啥康熙刚死,雍正就把宜妃赶出了宫?百年后才知道原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文|徐 来编辑|徐 来《——【·前言·】——》雍正继位当年,宜妃被驱逐出宫,表面看是礼制有失,实则是一场清算的
正部级蓝天立,官宣落马 - 天天要闻

正部级蓝天立,官宣落马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5月16日消息,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蓝天立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蓝天立 资料图公开资料显示,蓝天立出生于1962年10月,广西河池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蓝天立长期在广西工作,曾任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厅...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10位金枝玉叶,为何沦为秦朝崩塌祭品? - 天天要闻

权力游戏的牺牲品:10位金枝玉叶,为何沦为秦朝崩塌祭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来自权威资料,图片源于网络。若文章中涉及到版权,请和我们联系,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有错误或不实之处,还请您谅解和指正,创作不易,感谢支持。前言公元前210年的深秋,咸阳宫九重宫阙内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