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真慷慨!本想花钱买平安,耗尽财力竟帮对手升级军队实力

2020年07月14日18:36:07 历史 1653
大宋真慷慨!本想花钱买平安,耗尽财力竟帮对手升级军队实力 - 天天要闻

公元960年初,后周禁军统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结束了长达80多年的混战,建立大宋朝。宋太祖吸取了自己发动兵变的教训,“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建立了文官体制,以善于赋诗填词的文人制约军权。

此举成就了一个温文尔雅的宋朝,但是面对辽、西夏、金和蒙古的轮番攻击,文人们无力招架,只能靠着进贡称臣延续王朝。

宋太祖和他的弟弟均是行伍出身,尚能带兵打仗维系大宋江山。第三位皇帝宋真宗却充满书卷气,优柔寡断,喜欢文学书画艺术。

1004年,宋和辽国爆发战争,辽军直入中原,逼近京城开封。宋真宗和“抵抗派”寇准慌忙与辽国讲和,签订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大宋真慷慨!本想花钱买平安,耗尽财力竟帮对手升级军队实力 - 天天要闻

皇帝和宰相向臣民宣布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然而和约的内容却是这样的:每年宋补偿辽绢20万匹、银子10万两作为军费。单讲这20万匹绢就非常可观,伸展开,长度有2400公里。作为“岁币”的银子更为宝贵,因为那时候寻找银矿和冶炼银子都非常困难。

不过用平民的钱买赵家的政权,何乐而不为?皇帝不用出一分钱!

从此以后,中国人自以为“天朝上国”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中国皇帝是天下唯一统治者的观念就变成了一种意淫。

1042年,和平的代价更昂贵了。宋朝给辽国的岁币提高到每年绢30匹、银20万两。

值得玩味的是,宋朝养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宋太祖时期有37.8万,太宗时上升到66万,宋真宗时达到了惊人的91万,宋神宗末期军费开支已经达到了国家预算的80%,似乎百姓的钱除了进贡就是拿来养军队了。

还没喂饱辽国,党项人又来了。范仲淹在边境抵抗了三年,写下不少悲怆凄绝的边塞诗,可是结局仍是求和。和约规定,宋每年“赐”给西夏银子、绢、茶等价值25.5万两银子的财物。

大宋真慷慨!本想花钱买平安,耗尽财力竟帮对手升级军队实力 - 天天要闻

大宋太肥太油腻,女真人的金国也来打秋风了。北宋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和诗人宋徽宗走马上任后,承诺每年给金国绢30万匹、银20万两,外加100万贯钱,还割让了几块土地。

宋朝本希望用钱买平安,岂不知“岁币”帮助了辽国、金国的经济发展,养大了两国的军队。女真人于1125年撕毁了两国的和约,对宋朝展开全面进攻,金军跨过黄河直奔京城而来。

宋朝再次求和,这次的战争赔款相当于几十年岁币的总和,包括30万两黄金、1200万两白银、1万头牛马、100万匹绢。巨额的钱财完全满足了金国此后多年的战争经费需求。仅一年后,金再次发动战争,索要更多的金银外加7000匹马和1500名宫女,如不照做,他们的军队就要抢掠京城和官府和宫殿。

因为无力缴纳赔款,金军只好自己动手,把皇宫中的无价之宝装了满满的1000多车,金军还占领了92座仓库,这些仓库藏有300万块金块、800万块银锭、150万匹绢和5400万匹丝绸。

大宋真慷慨!本想花钱买平安,耗尽财力竟帮对手升级军队实力 - 天天要闻

1127年5月13日,一阵大风吹过开封城,风大得足以移石断树。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在3000多人的伴随下,鱼贯通过城南的南薰门,离开了开封,他们被金人一路押解北行。后妃们被押送着从北门离开京城。成千上万的画家、工匠、手工艺人、乐师和优伶大概有1.5万人也被押送往金人的东北本土。

徽宗在途中还在写诗。其中一首感情真挚,倾吐了自己的心声:九叶鸿基一旦休,猖狂不听直臣谋。甘心万里为降虏,故国悲凉玉殿秋。

到达黑龙江北部边境附近的五国城后,钦宗的皇后投水自尽。一年后,1万多名上层家族的女性到达上京,大多数在军营中遭到了玷污或被卖为奴。这些女人在远离家乡的北国了此余生,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原。

南宋继续花钱买平安,不断向金国进贡。可惜贪财的女真人被成吉思汗给灭掉了,蒙古人看不上那点小钱,钱、女人、土地、荣耀,他们要一网打尽。

1279年3月19日,崖山之战后,宋朝如一首悲凉的长词,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