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2025年06月16日22:52:05 历史 1278

1941年6月,德军大举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同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全球3000多万名士兵,在亚欧大陆和海洋上展开激烈厮杀,二战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

在这风云激荡的时刻,美国生活》杂志摄影师杰克·威尔克斯,来到了成都龙泉驿镇。当时,这里还没有受到战火的侵袭,保留着川西坝子特有的宁静与烟火气。

他带着相机四处拍照,清晰而生动的,记录了大后方百姓的日常生活!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驿的东门,是通往成渝公路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大量客商从此门进城。

“龙泉驿”之名,始于公元1376年(明洪武九年),最早只是一个驿站。

后来随着人流聚集,逐渐成为大镇,拥有一条三里长的主街和十三条巷子,很是繁华。1960年升级为龙泉驿区。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摄影师站在西门魁星楼上,拍摄的街景,只见青石路面上人来人往,两侧商铺摆满了货物,看不到一点战争的迹象。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消防队,头戴斗笠,制服整洁,手拿高压水枪,身后还靠着各种救火装备,看起来很是专业。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驿的戏台,一群士兵在空场上演习。他们都是川军,训练完毕后,就将出川抗战!

四川作为抗战大后方,没有踯躅不前,先后有340万川中男儿,穿着草鞋,毅然赶赴前线,最后有64万人伤亡,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脊梁!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驿的财神楼,如今位于金轮寺巷的西边。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街上的杂粮店,大大小小摆了十几个布袋,品种相当丰富,不愧是天府之国。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街上的米店,白花花的大米从斗中倾斜而下,这种古老的称量工具,如今已不见踪影。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街上的杂货店,除了卖草鞋,还有各种棉麻制品。买家看着称杆高高翘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陶瓷店的老板娘,一边吃中午饭,一边和买家讨价还价。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来镇上采购物资的公司职员,西装革履,金丝眼镜,显得精神干练。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镇公所,这般气派的建筑,在川西乡镇中实属少见,既彰显着战时大后方的安稳,也暗合着这座水陆枢纽重镇的富庶底蕴。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方氏祠堂,匾额上的“壮志报国”四个大字,以赤金填漆,笔锋刚劲有力。

能挂这个匾额,可见这个大家族,有不少投笔从戎的子弟。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轿夫,虽然身穿粗布衣衫,但也是干净利落。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代笔先生,他蘸墨挥毫,替不识字的百姓,把牵挂与思念,写成方方正正的汉字。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镇阅报室,相当于现在的公益图书馆。战乱年代,一个镇能建起这种场所,实属不易。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街上的卖货郎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理发店里的托尼老师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一家三口,从他们衣着看,生活水平相当不错。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摆龙门阵的老大爷,还有人戴着清朝的瓜皮帽。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右边这位老大爷,还留着辫子!要知道,当时清朝已经灭亡将近30年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茶馆里的小哥,他穿的这身对褂,看起来很有年代感。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茶馆里的人群,有不少人衣服打着补丁,虽然收入不高,但闲暇之余,还是要来喝碗盖碗茶的。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铁匠父子,儿子抡大锤定型,父亲抡小锤修边。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铁匠的另外一个儿子,正坐在店铺外面哄弟弟。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农贸市场,地上摆满了米筐,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龙泉驿之繁华,可见一斑。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镇上的一户人家,男丁出去干活了,主妇一边织布,一边照看孩子。

1941年战乱时期,美国人来到成都龙泉驿,拍下27张珍贵照片 - 天天要闻

△龙泉驿外的村庄,一对母子拿着雨伞,提着饭盒,去给地里的男人送饭

以上这些,就是1941年的龙泉驿风貌,时隔80多年,如今的龙泉驿,早已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你能去青龙湖,看白鹭掠过碧波,遥想成渝古道上的马队辙痕;

龙泉山,咬一口脆甜水蜜桃,感受漫山桃林里的果香四季;

来洛带甑子场,尝一箸九斗碗,回味移民先祖的烟火传承;

体验左手桃花右手青瓷,一半历史一半诗意的蜀地风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 天天要闻

《以法之名》孙飞还在死扛,李人骏包庇柳韵,王彧被灭口

虽然孙飞被捕,郑雅萍也分析出了天龙集团和万海案的关系,但专案组的调查却没什么实质性进展。首先,想敲开孙飞的嘴就比洪亮想象的难得多。因为孙飞只收美金,赃款都转移出去了不像姜红军他们都藏在家里,所以他笃定洪亮他们暂时查不出证据,就有恃无恐。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 天天要闻

美媒感叹:让台湾干这件事,代价巨大!

当地时间 7 月 7 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关于台湾能否与大陆在经济上脱钩的文章。该文章认为,尽管台湾的民进党当局想推进这件事,但这对台湾意味着巨大的代价。 《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 天天要闻

北京第一大厂翻盘路:2年前亏损近10亿,现在年入150亿

文/王丹&秋秋现在聊《无尽冬日》有多成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Sensor Tower最新的5月全球手游收入榜单中,《无尽冬日》升至第二位,仅次于《王者荣耀》;点点互动(下称点点)因此实现了约150亿元的年收入,成为全球收入前十的游戏厂商——放眼整个北京圈来看,2024年收入能达到这个水平的,估计也就点点一家。不止如此...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 天天要闻

谎称失踪的兵、假意谈判的日军:七七那天,谁在演?谁在拼?

1937年春天,日本作家野上弥生子在报纸上写下对和平的祈求。她希望这一年没有战争,哪怕洪水地震都行。但她的同胞们却越来越渴望打仗。到了夏天,日军开始在北平周边频繁闹事,为全面战争做准备。七月七日晚上,北平西南的卢沟桥突然响起枪炮声。日本军队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