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2025年06月09日18:53:03 历史 1326

1946年6月,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目标直指解放区。

苏中地区,也就是江苏中部这一块,是华中解放区的核心地盘,战略位置贼重要。国民党集结了重兵,想一举拿下这里,掐断解放军的命脉。

当时粟裕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负责守住苏中这块地儿。而陈毅作为新四军军长兼山东野战军司令员,管着山东和华中两个大战场,是粟裕的老上级。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战略抉择的关键时刻

那时候,国民党兵力占优,装备也好,解放军压力山大。陈毅和粟裕得赶紧拿主意,怎么打这场仗。

陈毅的想法是把华中野战军主力拉到淮南去,往西边靠,打击汤恩伯的部队,跟山东野战军南北夹击,形成大包围圈。

粟裕却觉得这招不靠谱,苏中是老根据地,经营了好多年,群众基础扎实,地形也熟,放弃了太可惜。

而且在苏中打,还能直接威胁南京,拖住国民党主力北上的脚步。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这俩人的想法,一个往西撤,一个就地打,战略方向完全不一样。

陈毅是上级,粟裕得听命令,可他心里不服,觉得这仗得按自己的思路来。

分歧咋来的

陈毅的计划有大局考虑,想通过西移淮南,把山东和华中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起来干大事。他几次给粟裕发电报,催着华中野战军主力赶紧往淮南走。

1946年6月16日,粟裕开了个会,专门讨论陈毅的命令。会上他直言不讳,说陈毅这想法虽然有道理,但苏中这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撤出去风险太大。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粟裕的理由很实在:苏中是解放区的心脏地带,丢了不光是地盘没了,老百姓也会受苦,士气肯定受挫。

再说,华中野战军兵力本来就不多,西移淮南路途遥远,补给跟不上,搞不好就被国民党包了饺子。他主张在苏中就地反击,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群众支持,跟敌人周旋。

陈毅却不松口,甚至还提出个更冒险的建议:把华中野战军分成两半,一半守苏中,一半去淮南,两线作战。

粟裕一听就急了,这不是把有限的兵力再拆散吗?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国民党几十万大军压过来,分散兵力那不是找死?

粟裕心里憋着火,但没跟陈毅直接翻脸,毕竟陈毅是老大哥,革命资历深,他得尊重。

粟裕用战果说话

粟裕知道,跟上级硬顶没用,得拿出真本事来证明自己。于是他一边忍着气,一边开始筹划怎么打。

苏中战役正式开打。粟裕带着华中野战军,在宣家堡泰兴如皋这些地方跟国民党干上了。他用的是机动灵活的打法,集中兵力。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第一仗在宣家堡,粟裕指挥部队干掉敌军一个团,干净利落,直接震住了国民党。接下来,敌军10万大军渡江北上,直奔海安

海安是华中野战军的指挥中心,丢不得。可国民党兵力太强,硬守海安风险太大。粟裕琢磨了一下,提出放弃海安,诱敌深入,再找机会收拾他们。

这主意一出,部队里好多人都不同意,觉得首战刚赢,咋能撤呢?得死守啊!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粟裕心里明白,硬碰硬不是办法,解放军的优势是机动性,得把敌人拖疲了再打。他决定亲自跑一趟淮安,去找华中军区的领导张鼎丞、邓子恢和谭震林汇报,争取支持。

1946年7月28日,他带了个警卫员,骑着一辆破摩托车,顶着大太阳跑了300华里,到了淮安。会上,他把敌我情况分析得透透的,说放弃海安不是怂,是为了保存实力,后面好打大仗。

张鼎丞他们听完,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还上报中央军委。毛主席看了报告,也点了头。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得到上级支持后,粟裕立马回前线,带着部队撤出海安。他指挥华中野战军在如皋、黄桥这些地方到处跑,打游击,把国民党军队拖得晕头转向。

敌军追不上,补给还跟不上,粟裕瞅准机会就下手。苏中战役一共打了七仗,仗仗都赢,歼敌好几万。这“七战七捷”不光保住了苏中解放区,还把国民党打得没脾气。

这战果一出来,陈毅也没啥好说的了。毕竟打仗靠的是结果,粟裕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的判断是对的。陈毅后来对粟裕的指挥能力赞不绝口,说他打得漂亮,战略眼光没得挑。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1946年秋,苏北这边局势恶化,粟裕带部队北上,跟山东野战军会合。

中央军委干脆把华中和山东两支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让粟裕管作战,陈毅全力支持。两人这时候已经没啥隔阂了,一起干得热火朝天。

胜利是最好的黏合剂

粟裕和陈毅的分歧,说白了就是战略思路不一样。

陈毅看的是全局,想拉长战线;粟裕盯着眼前,觉得守住根据地更实在。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俩人争归争,但都是为了打赢仗,没掺杂啥私心。

粟裕忍着没发作,不是怕陈毅,而是知道革命队伍里得讲团结。他用一场场胜利,把分歧抹平了,也让陈毅和中央军委对他刮目相看。

队伍里有分歧不怕,关键是咋处理。粟裕没跟陈毅对着干,而是闷头干实事,用胜仗把问题解决了。这不光是军事智慧,也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

革命那会儿条件苦,压力大,大家还能拧成一股绳往前冲,靠的就是这种大局观。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粟裕没因为陈毅是上级就盲从,而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最后还打赢了,硬气!

陈毅大气的地方在于,他没因为自己是老资格就压着粟裕,看人家打得好,也能低头认账。

这种互相补台的劲头,是解放战争能赢的关键。

苏中战役:粟裕与老上司发生分歧,忍怒不说,后来如何化解的? - 天天要闻

苏中战役不只是粟裕一个人的舞台,也是整个解放军团队力量的体现。

分歧有,矛盾有,但只要目标一致,总能找到解决的路子。

参考资料

粟裕:十大将之首 战争年代屡立奇功 人民网

[1]李子豪.粟裕指挥艺术特点[J].中国军转民,2024,(22):120-122.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 天天要闻

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拉萨7月1日电 题:西藏拉萨百岁养路工人的入党心愿作者 李林“今天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的一间整洁屋子里,104岁的大多吉用微微颤抖却坚定的声音道出了深藏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 天天要闻

他是全球45亿人的“精神祖先”,世界三大宗教都是因他而起

这世上有个人,没打过仗,没建过国,没写过书,却被全球45亿人尊为“精神祖先”。他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更不是哲学家,他的故事,全靠帐篷、骆驼、儿子和信念撑起来。他生在公元前2000年,死在沙漠边缘,连墓碑都不显眼,却让三大宗教——犹太教、基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 天天要闻

嘉靖还是爱惜羽毛的

《万历十五年》 (二十)7reading.online一、嘉靖这位皇帝的喜爱虚荣和不能接受批评世无其匹,只接近少数佞臣,听到的是各种虚假的情况。二、当嘉靖帝发现大事已被败坏,就把昔日的一个亲信正法斩首,以推卸责任而平息舆论。这种做法使得廷臣
土耳其18岁少女遭性侵后怀孕,19岁未婚夫得知后暴怒将她枪杀 - 天天要闻

土耳其18岁少女遭性侵后怀孕,19岁未婚夫得知后暴怒将她枪杀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日前发生震惊社会的事件:18岁少女奥雅布达克遭性侵后怀孕,未婚夫发现后竟开枪将她射杀。当时她怀有5个半月身孕,遭射中胸部送医后不治,腹中胎儿也没能保住。此事成为土耳其国内今年第209起女性遭到杀害事件。奥雅在订婚前几周遭人性侵,未婚夫因她身体不适陪她去医院,意外得知她怀孕后要求解除婚约,随...
【闲侃三国】第061回:孙夫人被骗回吴,曹阿瞒无奈退兵 - 天天要闻

【闲侃三国】第061回:孙夫人被骗回吴,曹阿瞒无奈退兵

回目: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时间:建安十七年至十八年春地点:涪城-葭萌关-成都-东吴-荆州-秣陵-许昌-寿春-濡须人物一、刘备。庞统,法正,魏延,刘封,赵云,孙夫人,侍婢,张飞,诸葛亮。二、刘璋。刘璝,泠苞,张任,邓贤,杨怀,高沛。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会折在一个太监手里 - 天天要闻

高拱想不到,如日中天的他竟然会折在一个太监手里

徐阶的时代过去了,高拱的时代到来,只是他想不到,他靠一个太监(陈洪)的帮助,重新回到内阁,却因为得罪另一个太监,被再次赶回老家,若给中间加个期限,则只有区区三年。虽然时间有点短暂,但并不影响高拱撸起袖子加油干,于是历时三年闻名于世的“隆庆新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高原医学“粉身碎骨” - 天天要闻

“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为高原医学“粉身碎骨”

(健康时报记者 邱越 王艾冰)为了方便学生随时找他,吴天一院士把家安在离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步行仅10分钟的地方。在这个百余平米的屋子里,处处都是各种书籍和资料,“高原医学”的痕迹随处可见。在吴天一书房兼卧室的最显眼处,摆放着那枚代表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