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2025年03月27日03:30:16 历史 8775

自俄乌开打后,一直有种说法认为,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俩国家,虽然抗揍,但不善战,把好好的信息化装备打成了一战二战的水平。

你看,无论是俄军还是乌军,他们每开到一个地方,都会先挖堑壕,用大兵们的肉身填线。

几年来,双方以“米”做单位,进行着残酷对决,战线推进的十分缓慢和费劲。那种信息化装备洗地,大开大合、速战速决的场面,几乎就没有出现过。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毕竟,提到大国打仗,不少人的想象一定是,空军炸,海军轰,随后步兵上去插旗。

讲究的就是,你敌人都没见着呢,战争的胜负已经出来了。主要依靠信息化装备进行“非接触式交战”,人反倒成了次要的了。

比如,曾经惊醒了全世界的海湾战争

然而,咱们稍微琢磨一下就又会发现,海湾战争那种打法,其实只适合一方全面碾压另一方的战争模式。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再看如今的俄乌战场。

虽然俄军体量庞大,但乌军却拿到了北约的装备和情报支援,特别是乌克兰方面的信息化水平,还明显优于俄军。所以,乌军也拥有不容小觑的抗衡能力。

那么,在双方没有明显军事能力代差,且作战意志都非常坚定的情况下,战争必然会异常血腥和漫长,直到某一方被彻底耗干,彻底没有了希望。

这种“消耗”,某种程度上,在旁人看来,就是看似“穿越”的堑壕战、阵地战。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事实上,那些前线战壕的背后,双方战争的维度,早已经横跨了陆海空天网络电磁这五个维度。

交战中,双方的各种地面设施被空中武器摧毁、空中武器又被防空体系击落,防空体系也会被无人机摧毁,各种无人机又受到了电磁干扰,各种电磁干扰设备再被重炮摧毁,各种重炮接着被精确制导武器和对方火炮摧毁...

无人机、反炮兵雷达、电磁屏蔽、高超音速导弹、星链等尖端技术轮番上场,武器相克,环环相扣。同时还在比拼部队投送能力、装备设施操作能力、补给保障能力和前线作战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等。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这样的对抗形式,难道不是信息化战争的打法么

甚至,俄乌战争可以说的上是本世纪到目前为止最有技术含量的战争。

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应该当属,俄乌打出的步兵战术——步兵班组重新走到了舞台中心。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那之前,由于海湾战争与科索沃战争的那些经典示范,军事界长期高估了导弹的作用,甚至认为可以依靠“导弹洗地”来直接摧毁敌国军队。

然而,俄乌战争告诉我们,当交战双方都掌握了现代化防空体系和反装甲能力时,反而不太可能出现早前的那种大规模空战,或者钢铁洪流般的坦克集结。

毕竟,你坦克刚出门,从你在后方集结油料时开始,天上的卫星就盯上了你的异动。

你坦克出门了,上空又随时飘着好几百架无人机全程盯着你。妥妥一个活靶子。

这时候,就得还靠步兵堑壕战来推进阵线了,即所谓的“蹲坑烂仗”。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正如前面说得那样,这种堑壕战,早已不同于一战二战时代的打法。

俄乌在一千多公里的战线上,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步兵+制导炮火+无人机”的低成本、立体化的新战法。

炮兵,成了战争的一大主角,大部分时候,谁能让步兵呼叫到更多的炮火,无人机和空中支援,谁就能推进战线。

当然,无人机扔出的炸弹毁伤能力有限;更可怕的还是无人机引导火炮,这让传统炮弹能达到极高的杀伤效果。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另外,光是双方一千多公里战线上几乎无死角的通讯链路,可以随时随地几分钟内实现精确打击的火力投送,也已经远超二战后所有战争。

而且,俄乌两军的战术迭代速度都非常快。这同样将深刻影响今后的战争形式。

简单总结起来,大致以下几点:

1.冲击了那种依靠高精尖武器速战速决的理念。

打仗的武器不在于多精准,科技理论上多先进,能打中就行,得扛得住消耗。任你武器再先进,还是需要足够的人力补充地面部队,由地面部队去推进战线。

在这种情况下,战场确实可能会重新回到一战二战的那种堑壕战。

宽广的战线,广阔的纵深,都需要足够多的人。

人,才是最大的资源。

人多,武器够,粮食够,土地广阔,这才能扛得住消耗。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2.便宜走量的火炮,比导弹更实用。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导弹,不仅价格昂贵,还必须在破坏力、射程、精度之间做取舍。如果敌方屏蔽了战场上的卫星信号,其命中率也会受到影响。综合来看,很多情形下,用导弹远不如直接上无人机引导的火炮。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3.无人机打破了传统制空权的界限。

这个可以理解为,即使你取得了制空权,但无人机制空权也无法完全掌握。因为,这个神出鬼没的东西能被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轻易发射,用来袭击航程之内的任何目标

目前俄乌战场得出的经验是,绝不能让自己的头顶上有对方的无人机;同时一定要让对方的头顶上,始终盘旋着自己的无人机。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决定陆战胜负的关键。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谁掌握了小型无人机的绝对制空权,谁就拥有了降维打击能力。

但如何干掉无人机,对于全球的各主要军事大国而言,目前仍属于一件头疼无比的事情。

俄乌战争,绝不是一场低水平的交战 - 天天要闻

总之还是那句话,俄乌战争如今的状态,并不是因为双方的科技不够先进,而恰恰是因为太先进了,才打成这样。甚至可以说,俄乌目前的战争形态,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人类战争形态的走向。

所以,虽然我们有全球第一的产能,但在新技术新战法的运用上,或许还是应该向那些付出了几十万人命来进行战争迭代的国家,好好的虚心学习一下。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