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2025年03月23日15:42:05 历史 1460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文|徐 来

编辑|徐 来

《——【·前言·】——》

周朝的最古老诸侯国——卫国,在秦汉三国的风云变幻中,依旧屹立不倒,直到秦二世的残暴,才彻底灭亡。

它是如何在强敌环伺、历史更替中生存下来?什么样的策略与智慧,让一个小国在如此动荡的时代中,硬生生地活到了最后?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存续时间与灭亡节点

卫国存续时间超过900年,历经41代君主,堪称周朝历史中最长寿的国度。

其国祚始于公元前1115年,即西周初年,周公旦将其弟康叔封为卫君,建立了卫国。

卫国的灭亡时间至公元前209年,即秦二世胡亥卫君角为庶人,历时907年。

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再到秦汉,它的存在经历了无数次生死危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卫国没有立即灭亡,它在秦国的统治下,保持了“附庸”的地位,直到秦二世胡亥,才彻底废除卫国的存在。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即便如此,卫国的宗室后裔,在汉代仍然被封为“周子南君”,延续祭祀东晋时期。

如果算上文化血脉的延续,卫国实际存续了近1400年。

卫国的历史,从根本上讲,是一个小国如何在强国的夹缝中,凭借灵活的政治策略与文化优势,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顽强生存的传奇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历史脉络与生存策略

卫国由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姬封建立,最初的都城设在朝歌,被赋予监视商朝遗民的任务。周武王去世后,康叔平定“三监之乱”,巩固了自己的地位,逐渐成为周朝宗室的核心诸侯之一。

西周中期,卫武公因协助周平王东迁平戎有功,被晋升为公爵,使得卫国成为了,当时周边强国之一,与秦国、郑国并列,势力一度强盛。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在卫国的早期历史中,它依靠军事力量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通过周朝宗室的地位,在政治上获得了足够的支持。

卫国初期的强盛,与周朝中央集权的稳定和周边强国的平衡息息相关

卫武公的成功,可以看作是卫国早期政治智慧的体现,它巧妙地利用了周朝的内外局势,巩固了自己的国运。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进入春秋时期,卫国面临了诸多危机。

其中最为人知的,是公元前660年,卫懿公因“好鹤亡国”,被赤狄攻破都城,卫国几乎灭亡。

卫懿公的奢侈与荒淫,使得国力衰退,最终导致卫国被敌军攻破,仅剩下五千名遗民逃亡。

卫国凭借着齐桓公的援助,迁都至楚丘,采取了“轻赋平罪、通商惠工”的政策,短短三年内经济恢复,国力逐渐恢复。

卫国的恢复更多的是其,自身的政治手腕和民生治理

通过精简赋税、发展工商业,卫国迅速恢复了经济,并且重建了300乘战车的军队,成为春秋时期的复兴典范。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卫国活了下来,而且通过对内政策的改革与对外联盟,成功度过了这次危机

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卫国逐渐向战国时期的弱国化转变,面对更加强大的魏、秦等列强,卫国不得不采取“依附”的策略。

战国时期,卫国已经丧失了曾经的强盛地位,成为了魏国、秦国等大国争夺的附庸

为了避免被吞并,卫国在公元前254年主动降爵,从公爵降为侯,再降为君,并主动与魏国、秦国结成联盟。

卫国的这一策略虽然削弱了自身的独立性,但却成功保住了自己的国家地位,避免了直接被吞并的命运。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卫国在这一阶段的生存智慧,正是主动寻求强国庇护。

通过与魏国、秦国的联盟,保留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即便如此,卫国的命运依然不可避免地与这些大国的兴衰紧密相关,最终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卫国依然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秦汉时期的特殊延续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卫国也没有立刻灭亡

卫国的政治实权早已丧失,但在秦朝的统治下,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地位。

卫国的最后一位国君,卫君角,被迁至野王,保留了祭祀权,卫国成为了“存国不存政”的象征,不再拥有实质性治理能力,却依然保留着,祭祀和象征性地位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秦朝的政治环境不宽容,尤其是在秦二世胡亥继位后,残暴的统治加剧了,对所有异类和残余势力的打压。

公元前209年,胡亥废除了卫君角的封号,将他降为庶人,卫国正式灭亡

这一事件标志着,卫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终结,但它的文化和宗族传承没有完全消失。

秦朝早早终结了卫国的政权,卫国的宗室后裔,依然保持着某种象征性的存在,成为一种文化的延续。

汉朝继秦而立,继承了许多周朝的传统,尤其是在尊崇周王室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为了尊崇儒家文化,封卫康叔的后裔姬嘉为“周子南君”,赋予他祭祀周朝的权利。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这一举措是对周朝文化的延续,也是对卫国历史文化的认可与尊重。

“周子南君”这一称号,让卫国的宗室后裔在汉代得以延续,并且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保持着传统的祭祀权。

卫国早已灭亡,这个名号却成为了,周朝与卫国之间的一座历史桥梁。

通过这个祭祀制度,卫国的血脉延续到了东晋时期,直至公元420年,卫国的祭祀传统,才因宗室后嗣绝嗣而终结。

若算上文化的传承,卫国的历史延续时间已经接近1400年。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存续密码分析

卫国的历史脉络,清晰地展现出其高超的生存策略,尤其是在战国时期,卫国面临的压力巨大,它不得不采取灵活的政治手段,以保证国家的生存。

通过降爵的方式,卫国巧妙地避免了,成为大国吞并的目标。

卫国主动依附于强国,确保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这让它在多次大规模战争,和政治动荡中保持了独立性。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卫国通过这种“低调”的方式与魏国、秦国结成联盟,保证了自己的国运不至于完全断裂。

尤其是通过联姻和降爵,卫国避免了与其他强国的直接冲突,这成为其存续的关键策略之一。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其独特的文化融合能力

卫国在周礼和商遗风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卫文化”。

卫国继承了商朝的礼乐传统,同时也吸收了周朝的政治制度,形成了融合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的多元性和适应性,使得卫国在面对内外压力时,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

特别是在春秋时期,卫国培养出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商鞅、吴起、吕不韦荆轲等,许多历史上关键的人物,都与卫国有着直接的联系。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孔子曾称赞卫国为“卫多君子”,认为其文化的融合能力,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动力。

这些文化积淀塑造了卫国的韧性,也为它在动荡的历史中,提供了生存的力量。

卫国地处中原核心地带,这一点对于它的存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卫国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这一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了列国博弈的“缓冲地带”。

在多次的战争与冲突中,卫国的地理位置,使它免于成为最先被吞并的目标。

尤其是在春秋时期,卫国依托周边大国的平衡,利用自身的地理优势,巧妙地降低了被吞并的优先级。

周朝最长寿的诸侯国,一直苟到秦汉三国都没了,它还存在 - 天天要闻

其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卫国在各国博弈中,能以较小的代价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聪明的政治策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优势,成功地让卫国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

即使在强权面前,它依然保持着某种形式的存在,直到历史的车轮最终将其碾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