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2025年03月15日15:43:07 历史 1516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在长沙城北三十里外,影珠山南麓的一片青松翠柏之中,静静地卧着晚清名臣左宗棠的长眠之地。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这座陵墓,宛如一部无言的史书,历经136年的风雨洗礼,依然保持着令人惊叹的完整。石砌的墓围坚实如初,不曾有丝毫坍塌的迹象,仿佛在坚守着对墓主人的承诺;赑屃(bixi)驮负的墓碑上,字迹如新,每一笔每一划都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就连墓前供桌上的香灰,也常年温热,似乎在传递着后人对这位英雄无尽的敬仰与追思。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当晨雾如轻纱般漫过山坡,那朦胧的雾气中,常能看见身着布衣的老者,手持竹帚,缓缓清扫着落叶。他们的身影,在这片宁静的墓园中显得格外质朴与坚定。这些老者,便是自光绪十一年延续至今的守墓人后裔。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一个民族对英雄最真挚、最质朴的守候。每一次清扫,每一次擦拭,都饱含着他们对先辈的敬重和对历史的敬畏。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沿着青石铺就的九十九级台阶蜿蜒而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两侧石栏上磨损的雕花,宛如时光的指纹,记录着百年来无数拜谒者的足迹。这些足迹,有的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有的则在这里停留许久,静静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厚重与深沉。每一个踏上台阶的人,心中都怀揣着对左宗棠的敬仰之情,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民族英雄的缅怀。

光绪十一年(1885年)冬月,寒风凛冽,左宗棠的灵柩从福州启程归湘。消息传出,沿途百姓自发设祭,长江两岸白幡绵延三百余里。那白色的幡旗,如汹涌的波涛,诉说着百姓对这位老将军的不舍与感恩。送葬队伍所到之处,哭声震天,人们纷纷跪地,为这位一生为国为民的英雄送行。当送葬队伍抵达影珠山时,十余名亲兵突然跪地不起,他们泪流满面,誓言世代守护将军的安息之地。从那一刻起,这份守护的责任,便在他们的家族中传承了下来,历经六代,从未间断。

如今,第六代守墓人左志刚仍住在山脚的旧宅。那座旧宅,虽然陈旧,却充满了历史的气息。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影珠山上时,左志刚必定会携着光绪年间传下的铜钥匙,缓缓走向墓园。他的步伐沉稳而坚定,手中的铜钥匙,仿佛是开启历史之门的密码。当他打开墓园门锁的那一刻,仿佛也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

左志刚家中珍藏的《守墓簿》,是一部珍贵的家族史书。簿子上,工整地记载着1916年谭嗣同之弟谭延闿祭扫、1938年薛岳驻军时派兵修葺墓道等历史片段。这些记载,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事件记录,更是历史的见证。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日期,都承载着一段深厚的情感和对左宗棠的敬重。看着这些记载,仿佛能看到当年谭延闿肃穆祭扫的身影,能感受到薛岳对墓道修葺时的那份用心。

墓前青石碑上镌刻的二十四字“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格外醒目。这看似寻常的处世箴言,实则是左宗棠戎马生涯的生动写照。光绪二年(1876年),六十四岁的左文襄公抬棺西征。那是一段艰难而又伟大的征程,面对西北的茫茫戈壁和凶残的敌人,他没有丝毫退缩。在兰州城头,他亲题此联激励将士。那一刻,他的眼神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将用自己的生命,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当大军行至嘉峪关,面对戈壁朔风,他特意命人将联语刻于关楼,成为收复新疆的誓师宣言。那刻在关楼上的字迹,在狂风中显得格外醒目,激励着每一位将士勇往直前。如今,这十六字跨越时空重现墓前,字口里沉积的朱砂仍鲜艳如血,恍若当年老将军帐前不灭的灯火。它见证了左宗棠的豪情壮志,也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守墓人讲述的故事里,总绕不开那些跨越时空的守望。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狂热的浪潮。当地干部欲拆取墓园石料,用于大炼钢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似乎是一种无法阻挡的趋势。然而,第三代守墓人左孝忠却挺身而出。他深知这座墓园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左宗棠的安息之地,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于是,他连夜用茅草将碑刻遮盖,自己抱被睡在墓前七天七夜。那七天七夜,他未曾合眼,时刻警惕着,生怕有人破坏墓园。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执着,他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201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毁了墓道。看着被冲毁的墓道,左志刚心急如焚。他知道,必须尽快修复墓道,让墓园恢复往日的庄严。于是,他召集族人,按光绪年间的规制重新铺砌。为了还原糯米灰浆的比例,他们不辞辛劳,特意寻访皖南古建匠人。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们从未放弃。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让墓道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彩。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而每年清明,总会出现神秘的花篮,这成了墓园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素白缎带上永远只书“西域老兵后裔敬献”,据说是当年湘军子弟在新疆屯垦者的后人。想象着这些后人,他们或许生活在遥远的新疆,在广袤的土地上辛勤耕耘。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的根,从未忘记当年左宗棠带领湘军收复新疆的壮举。每到清明,他们会精心准备花篮,跨越千山万水,将这份敬意送到影珠山,送到左宗棠的墓前。这不仅仅是对左宗棠的缅怀,更是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先辈精神的传承。

夕阳西下时,余晖洒在墓园东侧的三株百年古樟上,它们会在地面投下奇特的阴影。当地老人说,这暗合左宗棠“新栽杨柳三千里”的西域壮举,是天地为将军留存的生命印记。当年,左宗棠在西征途中,带领将士们一路种树,为荒芜的西北大地增添了一抹绿色。那些柳树,不仅是防风固沙的卫士,更是左宗棠爱国精神的象征。如今,这三株古樟,仿佛是当年柳树的化身,它们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那段历史,纪念着这位伟大的英雄。

2019年,文物普查队在墓侧发现埋藏的光绪御赐祭文碑。碑文中“以儒术厉兵戎,于绝域开生面”的评语,恰与墓前二十四字形成跨越世纪的呼应。这一发现,让人们对左宗棠的一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儒家的思想为指导,在边疆地区开创了新的局面。他的功绩,不仅仅在于收复新疆,更在于他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当山风拂过松涛,恍惚间似有金戈铁马之声从历史深处传来,而供桌上新换的野菊花瓣正轻轻颤动,仿佛在回应着那遥远的呼唤。

左宗棠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从一介书生,成长为一代名将,为国家的领土完整和民族的尊严,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明白,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机时,我们应该挺身而出,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古碑背后有啥隐情?守墓人:左公二十四字箴言映戎马人生 - 天天要闻

影珠山的这片墓园,不仅仅是左宗棠的安息之地,更是民族精神的寄托。守墓人的坚守,拜谒者的敬意,以及那些跨越时空的故事,都让这片土地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它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在未来的岁月里,影珠山的守望仍将继续。左宗棠的精神,也将如那墓前的松柏,永远常青。

参考资料

1. 湖南省文物保护中心.《左宗棠墓保护规划报告》,2017年

2. 左孝悌(第五代守墓人)口述记录,长沙县文管所整理,2005年

3. 《左文襄公全集·书牍》卷二十四,光绪刻本

4. 长沙县志办.《影珠山志》第三章"名人墓葬",2002年修订版

5. 国家文物局"三普"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号430121-0012)

6. 新疆喀什疏勒县左公祠管委会提供的光绪八年湘军后裔名册影印件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