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解放凤阳城的经过

2025年02月17日04:52:04 历史 1929

引子

#本文摘自《凤阳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12月),周复中、张家国口述、王乐民整理,原标题《解放凤阳城的经过》

文史钩沉:解放凤阳城的经过 - 天天要闻

正文

1947年11月,根据当时敌我斗争形势的需要,上级决定建立岗卫乡政权。工作范围以凤阳城为中心,向北活动,延伸至门台、长淮和李楼子一带。组织上派周复中同志担任该乡大队长,乡长为刘卓现。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侦察敌情,了解蚌埠以东铁路沿线国民党部队调遣活动情况;争取敌顽人员向我方靠拢,提供内部情况。1948年末,上级又指示周复中同志坚决保护好蚌埠至临淮的铁路线,停止破坏,保证畅通,以便我解放大军随时顺利南下。

岗卫乡当时属殷涧区,区大队长张家国,率领区队经常活动在城南齐涧、三河、岗集、冯阎曹一带,和刘卓现、周复中两人保持着密切联系。

1948年底,淮海大战接近尾声,蒋政权的彻底垮台指日可待,国民党凤阳县政府人员也潜往南京。原先地方上耀武扬威的大小反动头目,此时徨徨不可终日,有的南逃,有的暗暗与我方联系,寻找生路。居住城里的叶茂才是当时有名的地头蛇。掌握一部份武器,三番头子,徒儿发孙很多。他上与官兵勾结,下和盗匪串通,鱼肉人民,祸害乡里。眼下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为了日后存身,便指使他的徒弟张锡良设法与我方联系。

张锡良,凤阳周圩乡潘张村人。原先在我方任县文工团团长,后来离开革命阵营到凤城居住,并拜认叶茂才为老头子。张锡良父亲张团九,在城内行医,经常为叶茂才看病,他们之间关系密切,因此叶把张锡良视为心腹的门徒。

1948年12月下旬,一天午后,一个头戴礼帽,身穿长袍,衣冠楚楚的人,走出南门,穿过老人桥直奔倒碑子方向来。周复中同志此时正在巡哨,看见来人,便警惕地注视着,并把手枪机头打开,做好战斗准备。距离约五十米处,才认出是张锡良。周与张锡良是表兄弟,又是一个地方人,虽然如此,但仍不放松警惕,仔细观察他的行动。此时张锡良也认出了周复中,一走近就说道:“表兄!我正在找你,老头子(指叶茂才)叫我同你们联系,欢迎你们进城,他那里还有一部份枪支,请你们去接收……。”这之前,叶茂才也放出过话,要投靠凤阳山共产党。但始终不见行动。上级领导对叶茂才本人也作过具体的阶级分析,根据他的一贯所作所为和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到万不得已是决不会倒向共产党的。如今形势急转直下,为图一时苟安,不能不走这条路了。看到张锡良恭顺的样子和谦卑的说话语气,周揣摩着不会是假的,便答复他说:“你先回去,我们马上研究研究。”

当天下午三点多钟,周复中在冯阎曹找到区队长张家国,把张锡良来联系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张要周马上潜回凤阴,了解北门外龙兴寺国民党的驻军动态。我们分析了一下当时的情况:叶茂才逼于形势,派张锡良与我方联系,而且他手下一部份人枪已为我方掌握,不会有大的问题;龙兴寺的一连蒋军,出没无常,已成惊弓之鸟,龟缩在碉堡和寺院内,平时很少下山。基于以上情况,加上我干部、战士进城心切,张家国当即率领身边的十余名武装人员,前往凤城。

时间在下午五时左右,队伍从南门入城后,便直奔楼东街叶茂才住地,接收了他交下的十八只长枪。群众闻悉张家国带领新四军进了城,顿时轰动开来,,相互聚扰,议论纷纷。有的店铺竟鸣放鞭炮,表示欢迎。张家国见人愈来愈多,便在街当中放一张桌子,站在桌子上向市民发表起演说来,宣传党的政策,要大家照常营业,安守本职,不必惊扰。讲话即将结束时,忽然有一黄姓居民,急匆匆地从街北跑来说:“敌人要进北门了。”张家国立即登上南门城头,举起望远镜向北瞭望,

果然发现五层碑(现在汽车站)附近,有一部份蒋军在游动,张家国朝北打了两枪。因对敌人企图一时弄不清楚,为避免和敌人发生战斗,决定我进城人员和向我投诚的一部份人枪从南门撤出。叶茂才也跟随我们走出城外,是晚住在离城三里许的水庄。

猖獗一时的敌人,此时已毫无斗志,如丧家之犬各自逃命。事后了解,当天傍晚,敌人并没有进城,听见城内枪炮声(即鞭炮声),惊恐万状,到小北门外转动一下,开往别处去了。其时活动到城南齐涧村的我凤阳山游击司令部得悉这一情况后,决定第二天全体战士、干部、党政人员集中到齐涧村,作好入城准备。至时由首长报告蒋军败退形势,宣讲我党城市政策,规定入城次序和注意事项,同时命叶茂才返回城内,通知商店、学校、民众团体做好欢迎入城的准备。1948年12月28日,晨曦微露,一轮红日冲破云霄,冉冉从东方升起

齐涧村头己唯嚣起热闹的人群,他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迎接即将到来的光辉时刻。旋即,一支四百多人的壮严整齐的队伍,在四分区司令部孙传家,定凤怀(即凤阳县)县长宋乃冰等人率领下,挺胸昂脯,以豪迈的步伐,浩浩荡荡向凤阴城进发。当我人员一踏入南门,城内鞭炮齐鸣,锣鼓震天,街道两旁站满了欢迎的人群,长期被反动派统治奴役下的凤阳古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周复中、张家国口述,王乐民整理

资料来源:

《凤阳文史资料》第一辑(1984年12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 天天要闻

成汤:旷古仁君的形象

建立一个延续五百多年的王朝,商的开国君主必定上膺天命,获得了天神授予的合法性。推翻了延续数百年的夏王朝,商的君主必然下顺民心,得到了民众拥护的正当性。而真正赢得民心的,只能是仁慈,而不是武力。在很多后代的文献中,成汤被描绘成一位体恤民众、宽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 天天要闻

二战胜利80周年 走进纳粹德国投降的历史现场

1945年5月8日24时,法西斯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投降书开始生效时,由于时差原因,地处柏林以西的美、英、法等国还是5月8日的下午或晚上,而位于柏林以东的苏联等国,已经是5月9日。因此欧洲各国将5....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 天天要闻

中国历史上三个最成功的商人,最后都散尽家财,无一得到善终

中国历史上有一些著名商人,有部分符合散尽家财且未得善终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位比较典型的: 吕不韦: 生平事迹:战国末年卫国商人,他以“奇货可居”闻名,通过扶持秦异人(后改名子楚)登上秦王之位,自己也官至秦国丞相,权倾一时。在执政期间,他组织编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 天天要闻

【史志论坛】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 ‖程爽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本文载《巴蜀史志》2024年第6期聚地方人才 育方志硕果以彭州市为例浅谈地方志人才队伍建设程 爽地方志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方志部门作为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的主要部门,在推动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随...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 天天要闻

【史学争鸣】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翔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多重视角下的绵阳“周原说”宋 翔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周原是西周王朝的发祥地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周原位于今陕西关中地区,然而,综合水文地理、自然资源、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线索,可提出另一种可能:周原的地理位置或许并非局限于传统认知中的陕西岐山周原,而是涵盖了今四川绵阳一带。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