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大会,城市新战事

2024年05月20日21:02:13 历史 7110

每经记者:杨弃非    每经编辑:刘艳美

招商大会,城市新战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328286

“招商大会”正成为城市“卷招商”新招。

5月18日,2024投资成都招商大会举行。这是成都首次在全市范围内高规格召开的招商大会。

会上,成都对外发布2024投资成都十大系列政策,包括统筹打造总规模3000亿元以上的产业基金体系、提供超1000万平方米的智造空间、集聚100个重点中试平台、最高提供1000万元的单个创新团队资金支持等,推动成都招商迈上新台阶。

时间往前回拨,4月,2024年苏州全球招商大会;3月,武汉、上海分别召开全球招商和投促大会;再往前,去年底东莞、深圳两市同样先后召开全球招商大会——

招商的重要性被再度拔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推介已是“标配”,城市更是想方设法拼政策、推动“政策找企业”,不仅恨不得掏出“家底”,更要自己创造话题、不放过任何被企业看见的机会。

一面是经济增长和区域竞争的压力,一面是“风投城市”借招商赢得城运的先例,不可否认的是,大力招商已然成为当下城市提振信心、做强产业的一大抓手。但令人关注的是,招商大会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城市之渴?

招商比拼再升级

城市的“招商”争夺,自2022年开始就变得愈加激烈:先是掀起一波包机出海抢订单的高潮,以期率先抢占经济恢复“窗口期”;而后,各地领导陆续从招商幕后走向台前,频繁外出、积极推进,进一步提升招商在城市议程中的“优先序”。

面对城市群起而动的态势,各地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只为能够棋先一招。产业链招商,专业镇招商,开发区招商,政府招商,中介招商,人才招商,成果转化招商,基金招商,政策招商,情谊招商,会展赛事招商,网络招商……各种招商模式、招商理论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城市招商图谱。

比起此前一轮招商“各出奇招”,眼下城市打的是一副更为系统化的“招商牌”。

招商大会,城市新战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712761

深圳早早打响了开展招商大会的第一枪。

早在2019年召开的首次全球招商大会上,深圳史无前例一口气推出30平方公里集中连片的优质产业用地,此举精准解决了深圳招商最大的土地难题,不仅一举让全球招商大会成为深圳“招商品牌”,每年12月,深圳也都会准时放出“大招”,成为企业了解深圳的又一窗口。

两年后,上海跟进,举行首届全球投促大会,会上发布上海第二批14个特色产业园区和3个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并推动新打造的“五大新城”对外招商。此后,上海同样每年召开全球投促大会,到今年已连续举办四届。

有两大经济强市作为“优等生”打样,加之去年各地在承压下推进经济复苏的需求,越来越多城市开始加入召开招商大会的行列。而与深圳、上海类似,这些招商大会往往邀请知名企业坐镇,甚至充当城市招商大使或者合作伙伴推介城市,城市也借机发布新一轮招商政策,以更大范围输出城市招商诚意。

也有城市探索“抱团”开会。

比如,2022年起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广州、香港、澳门同步设置会场,并在珠三角九市同步举办招商会。日前召开的投资成都招商大会,则联合成都都市圈成都、眉山、德阳和资阳4座城市,共同对外展开推介。

以如此规格召开招商大会,效果如何?作为“领军者”,深圳和上海两市或许能提供一定参照。

去年召开的第四届深圳全球招商大会上,洽谈签约项目涉及投资额超一万亿元,相当于深圳全年gdp总量的1/3强;

今年上海投促大会签约项目总投资额为524亿元,数额不高,但均为重点产业链项目,而今年一季度,上海亿元以上重点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到3435亿元。

未来产业“近身战”

当然,并非每个城市都是上海和深圳。比起一年一次的集中签约,在“今天的招商是明天的产业”逻辑下,招商大会还充当了展示产业下一步规划、对外释放发展风向的平台,帮助城市找到更契合未来发展路线的“合伙人”。

招商大会,城市新战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0534506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上海、深圳、苏州、东莞、成都等城市均为未来产业绘制了较为具体的路线图。

但同时不难发现,各地规划重叠度较高,产业方向集中在未来健康、信息材料、空间和能源几个领域。拿出规划只是各地竞争的第一步,更为急切的问题是,当规划落在纸面之后,如何进一步体现在具体项目中。

在今年的全球投促大会上,上海就将未来产业定位招商的重点,对外集中发布10个重点产业链细分赛道投资机遇,包括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元宇宙、宽禁带半导体、生物制造、大飞机、大型邮轮、商业航天、新材料、氢能。

而对每一个赛道,上海还进一步划定更细致的发展方向,比如人型机器人的整机、关键零部件和具身智能,关键零部件又包括电驱动关节、线性执行器、机械臂与灵巧手以及高算力控制器等;再比如,生物制造则涉及生物基单体制备、生物基催化剂开发、生物基产品应用和材料聚合等。

在外界看来,这是最早提出“产业链招商”的上海,进一步发挥“链上优势”,更为注重以招商强链补链延链的具体做法。

几乎是参照上海模式,苏州同样在全球招商大会上重点推介十条赛道,生物医药及大健康、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电子及零部件、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位列其中;成都则集成发布十大系列政策,主攻8个产业生态圈28条重点产业链进行产业落位。

而当招商大会成为各地未来产业同台竞技的“搏击场”,更加细致的发展差异和差距也得以显现。

在成都,招商大会变身“未来产业大会”,来自大模型、低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的企业纷纷为成都找准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建言献策。

比如,一家投资成都的大模型企业负责人认为,不少城市以对话或语言大模型为主要方向,成都则可以结合行业建立自身优势,发展多模态大模型,并能由此先一步探索大模型赋能产业的路径。

有的放矢捉“大鱼”

往大了说,这也意味着,城市招商不再“来者不拒”,而转向更有的放矢、与当地产业规划深度结合的招商策略。在此前的上海全球投促大会现场,“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理念就被不断提及。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城市愈加发现,要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关键在于引进大项目,更在于引进何种项目。

招商大会,城市新战事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1746368

回顾近两年的“增长明星”,合肥、常州均因善于招商而迎来新一波增长,也迎来众多城市“跟随者”,但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复制类似的成功。

事实上,无论是合肥还是常州,都经历了长期的产业发展铺垫,并形成对产业的专业理解和前瞻把握,最终才得以捉住“大鱼”。

有分析指出,合肥引进京东方源于当地家电产业对面板的需求,而引进蔚来也是基于当地渐成规模的汽车产业。正如此前合肥时任主要领导所说,合肥不是“风投”是“产投”,不是“赌博”是“拼搏”,“拼搏是今天赢明天,靠的是手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招商“能手”与其说是投资企业,不如说是投资产业,借势产业的上升周期,实现了对城市整体经济的带动。

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比亚迪。2020年起,从深圳、西安到常州,比亚迪工厂的数次落地,都成为当地扛住经济下行压力、实现新一轮增长的“引擎”。最近一个“受益者”是郑州,在比亚迪产能最大、用工最多的整车生产基地去年正式投产后,被当地寄望于成为“接棒”富士康的下一个外贸增长极。

在“比亚迪神话”背后,是企业与城市的互相成就。20年前,当汽车产业发展进入“十字路口”,深圳并未“走捷径”,选择作为广州汽车产业供应基地,而是“另起炉灶”,从零开始搭建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生产的汽车产业链,并引进比亚迪。此后,比亚迪逐渐成为深圳汽车的代表企业,而在与深圳的共同成长下,比亚迪最终迎来新能源汽车的风口。

外界看来,在如火如荼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外,未来产业所代表的下一波浪潮已在涌动。先入局者大概率会先建立起竞争壁垒和护城河,并且成为城市应对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关键所在。这也将是此轮城市纷纷举行招商大会的真正用意所在——找到属于自己的下一个“比亚迪”。

每日经济新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 天天要闻

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

标题:1952年中葡之战:解放军的英勇与国家的尊严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在历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犹如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当时的天空,更成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 天天要闻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

中国海岸线上的租借地与不平等条约作者:温读历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关注温读历史)此文为首发原创,未经本人同意严禁各种抄袭、搬运,否则将诉诸法律,后果自负!一、引言中国,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仅拥有广袤的陆地疆域,还拥有着漫长的海岸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 天天要闻

罗瑞卿的最后岁月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只要罗长子往我身边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罗瑞卿却是个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亲切地称呼他为“罗长子”。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 天天要闻

蔡英文和赖清德会分步骤地特赦陈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陈水扁,但是,她一定会为特赦陈水扁创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为陈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碍,这一点蔡英文在这8年里早都在做,现在基本也比较成熟了,蔡英文办任何事情都是比较稳妥的,陈水扁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陈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