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下午,万爱华像往常一样打开了电视,屏幕上跳出一部抗战电视剧。她下意识用目光扫了一下空空的轮椅,叹了一口气。6年来,每天坐在上面的那位老人永远离开了——
2024年3月18日,14岁就参加八路军的武鉴在武汉病逝,享年99岁。
1939年1月,武鉴离开山西孝义农村老家,遇到八路军115师参军,曾给罗荣桓当过警卫员。罗荣桓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青年时期的武鉴。
武鉴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从普通战士成长为连长、营长。75年前,武鉴参加了解放武汉的战斗,后留在武汉,先后在3个单位工作。1983年,武鉴从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前身的武汉市建筑设计院离休,离休前是单位的党办主任兼工会主席。

离休之后的武鉴。
早年,武鉴一家7口人挤在汉口不到50平方米的房子里。有人劝他向单位提要求,换个大点的房子,他没同意。
一位老首长无意中知道武鉴的下落后,邀他去北京,但他婉拒了。有人开玩笑说他失去了“攀高枝”的机会,他只是轻轻一笑。

在武汉时期的武鉴。
与同期参加革命的人相比,武鉴曾多年无晋升,有人为他抱不平,但他从没怨言。
“当年我们一起参军的有10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几个,跟他们比,现在已经像在天堂了。”武鉴生前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武鉴最不喜欢跟人攀比,“要比就多跟烈士比”。原武汉市建筑设计院副院长金旭回忆,武鉴待人平易近人,从不摆老革命和干部的架子。

2021年,武鉴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李扬 摄
武鉴工作时曾分管过组织人事工作,但他从未为自己的孩子“开绿灯”。长子武勇回忆父亲时说:“我们从来不给老爷子提解决工作的事,知道他肯定不会同意。”
武鉴的4个孩子中,只有武勇退伍后按照国家政策安排了工作,其他子女都是自谋职业。武鉴唯一的女儿身体不好,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一直干到退休。
武勇回忆,上初中时,父亲要求他每年暑假都要去山西农村老家学做农活,那时吃水都还要到20公里外去挑。
家里人口多,孩子穿衣穿鞋是个大问题。次子武昌至今还记得父亲利用业余时间锯木板然后穿上鞋带,帮他们做木拖鞋的事。
武鉴自己有一件羊毛衫,从革命战争年代就一直穿,破了就补,最后密密麻麻的都是补丁,直到无处可补才丢掉。
在武鉴家,记者看到了老人生前穿过的一些衣物,衬衫衣领处都已经发黄,长裤裤腰布料已全部裂开。
6年前,万爱华开始负责照顾武鉴和他老伴。老人的一日三餐很简单,早餐一个鸡蛋、一杯牛奶和一个肉包子,中午和晚上一般吃面条或饺子。
老人的生活也很有规律,早上7:30起床,9:00吃早餐,12:00吃午餐,18:00吃晚餐,20:30左右睡觉。
万爱华告诉记者,老人每次看抗战电视剧时会说,他当年也打过日寇,“曾经被压在死人堆下面”。
家人给武鉴买过一台收音机,老人有空还会听红歌。他最喜欢听、最喜欢唱的是《东方红》。
老人是去年12月住院的,万爱华原以为老人不久就会出院,没想到3月18日那天,她忽然接到武勇的电话,这才知道武鉴已于当天清晨去世。
(长江日报记者史强)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