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2024年03月05日06:45:05 历史 1249

作者:赵心放

澶渊之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澶渊之盟以后,宋和辽在一百二十年间保持友好往来,边境地区的商贸和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不再兵戎相见争斗不休。但在中国历史上,对这个盟约争议很大,人们普遍认为,对处在战略主动地位的北宋而言,是个屈辱性的条约,既承认了辽国政权的存在,又开始了劳民伤财的“岁供”,影响了两宋的经济繁荣,是两宋积弱的根源。本文专门聊聊澶渊之盟的来龙去脉。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 天天要闻

(一)辽国萧太后率军侵北宋

辽国由雄才大略的萧太后摄政后,常常派兵侵犯北宋边境,掠夺边民的财产牲畜。1004年闰九月,萧太后率领二十万大军南下,一举击溃了北宋布置在边境线上的主力部队,然后移兵东攻瀛州(今河北河间),北宋知州李延漏率领军民顽强防守,辽军久攻不下,就绕过该城继续南下,在今山东馆陶黄河故道边筑土城屯兵,直扑澶州,仅一河之隔的北宋都 城开封暴露在了辽军的威胁下。

据史书载,前线的告急文书一天就送来了五次,军情当然是万分的紧急。朝廷的大多数上层人物感到惊恐,他们主张迁都,以应付辽军的入侵。

时任皇帝宋真宗更是表现得惶恐不安。只有冠准和毕世安坚决主张抵抗。两人给宋真宗说:如果把都城放弃,跑到边远的地方去,使得人心崩溃了,敌人乘势而入,天下还能够保得住吗?寇准根据对敌情的分析,制定了一套抗敌方略。在调动正规部队搞好防守的同时,积极招募民兵,深入敌后袭击敌人据点,配合正规部队的行动。还有二个重要策划,就是请皇帝御驾亲征,不管正规军或是民兵,对于杀敌立功者,同样给予奖赏。

在寇准的督促下,懦弱的宋真宗终于决定亲征。当时朝廷内仍有不少人对抗敌没有信心,以各种理由不愿随驾北征。在主战派大臣的支持下,宋真宗的车驾终于北行到达了澶州。北宋时,黄河还是从澶州流过的,将澶州城一分为二。这时辽军已到北城附近,宋真宗不敢过河,只愿驻扎在南城。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 天天要闻

(二)皇帝到南城鼓舞士气

在寇准和主战派大臣的一再督促下,宋真宗的黄龙旗终于在澶州北城的城楼上出现了。城下的北宋兵民早就听说皇帝要到抗敌第一线来慰问和督战。看到黄龙旗在城楼上出现后,万岁之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宋真宗巡视了一番,仍回南城行宫,由寇准在北城负责指挥作战。

寇准作好一系列安排后,为了稳定兵民之心和鼓舞士气,学习诸葛亮唱空城计的样子,和知制诰杨亿在南城城楼上喝酒下棋。宋真宗看到寇准 如此镇定自如,也不再担心天要塌下来了。

自从辽国大举入侵之后,各地军民英勇抗敌,辽军疲于应付,疲于奔命。辽军虽然号称二十万,由于是孤军深入,后勤供给线太长,常常粮草不继,严重影响了士气。

尤其是宋真宗亲临北城后,北宋兵民的士气高涨,辽国先锋在澶州城下被宋军射杀,极大地动摇了军心。辽国萧太后和大丞相耶律隆运分析了战场形势后,一致认为在战场上已经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只有通过谈判,获得一些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便宜。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 天天要闻

(三)经过讨价还价议和成功

要说宋真宗,御驾亲征也好,从澶州南城到北城走一趟也好,其实都是迫于寇准等主战派大臣的压力而去的,实话实说,本人一直不想与辽国交战,总想设法与辽国和平共处。因此在他离京亲征的同时,就派了议和使节前往辽国军营。辽国提出前朝周世宗夺得的“关南之地”,本来是他们的领土,要求归还。

北宋不认可辽国的领土要求,只要辽国退兵可给予其一些银绢。两军边打边谈。辽国在逐步丧失战争主动权后,最后按北宋的条件达成了协议。在冠准的力阻下,每年给辽国的银绢没超过三十万,大大低于宋真宗开口的一百万。

寇准一直都是反对议和的,他主张积极开展军事行动,乘胜收复失地。那时主战派将领已率军夺取了幽燕数州。前方形势一片大好。但由于宋真宗硬是一心想议和,从客观上助长了妥协派,他们把 寇准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想方设法污蔑攻击他,说他拥兵自重,甚至说他图谋不轨,面对如此形势寇准难有作为,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

在妥协派的策划下,当年的十二月,宋辽双方签订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它规定了宋辽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北宋每年给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在边界开展集市贸易等。

面临辽国的侵略,作为一个在经济、军事上处于强势的国家,北宋不是彻底消灭敌人,而是去议和,每年还要上“岁贡”,直的是太窝囊了,为以后北宋降金,南宋蒙古带了一个坏头。这和北宋开国以来“重文轻武”等政策分不开,但澶渊之盟后一百二十年间,边境地区保持了和平,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加强,也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事,因此只能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进行评价。对于寇准,笔者认为是一个有勇有谋、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之人,其表现是难能可贵的。

澶渊之盟导致了此后宋朝的积弱吗? - 天天要闻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太平天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其破坏性与复杂性毋庸置疑。然而,在沉重的代价背后,它对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深远影响。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 天天要闻

地震不断 日本吐噶喇列岛部分岛民离岛避难

自6月21日以来,位于日本西南部的鹿儿岛县吐噶喇列岛及其附近海域地震活动频繁,截至7月3日已累计监测到上千次有感地震。吐噶喇列岛恶石岛的部分岛民4日上午乘船前往岛外避难。 据日本广播协会4....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 天天要闻

G7爆单何小鹏摊牌,智驾我就是中国第一

“我对小鹏的智驾很有信心,一定是中国一,行业最强!”7月3日,何小鹏在G7发布会上语惊四座,直接摊牌了。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何小鹏又定了一个“规矩”——2000TOPS算力,以后就是20万车的标配。通俗一点说,就是以后友商如果没有2000TOPS,就别再腆着脸吹智驾了。所以G7发布会主题被命名为“跨时代”,而且几乎全程对标...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 天天要闻

巷道里的 “中国脊梁”,原来是他!

近日一段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个背影被称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名只留下背影的战士被找到了!他叫马东升是武警贵州总队的一名战士7月1日武警贵州总队官兵深入贵州榕江县城的小区、巷道清淤排障马东升所在的任务地点在一处巷道内那里地势低洼、空间狭小还有一段长约25米、倾斜近45度的斜坡他回忆当时巷...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 天天要闻

发现罕见30万年前的木器!云南甘棠箐遗址考古获重要突破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等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合作,通过对甘棠箐遗址发掘出土的遗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35件保存完好的年代约为距今30万年的木器,与木器伴生的文化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