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跑反”是这么来的:东逃西躲,冀中平原虽大,可没一处安稳

2023年12月05日08:16:05 历史 1641


原来“跑反”是这么来的:东逃西躲,冀中平原虽大,可没一处安稳 - 天天要闻

经过抗战的人,都知道"跑反"这个字眼。何谓"跑反"?日本鬼子来"扫荡",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以逃跑的方式来反"扫荡",简言之,就称为"跑反"。

抗战八年,日本鬼子出来"扫荡"不知有多少次,村里的乡亲们日夜不得安宁,家家都准备了干粮袋,还有随身带的破衣破被。听到鬼子出来的消息,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是正吃饭还是在干活,赶紧提起干粮,抱着破被,往村外野地里躲避。那时,即使睡觉,也要把两个耳朵支着,一听街上有"咚咚"的脚步声,翻身就跑。不只人如此,家里的牲口鸡鸭似乎也学精了。我家养一头小骡子,为了让它跑起来方便,平时不拴缰绳,只要街上乱腾起来,把牲口圈一开,它就撒腿朝野洼里跑。养的鸡鸭也学得特别乖,决不乱鸣乱叫,见人往外逃,它们就朝房上飞。老百姓们说:"鸡鸭牲口也怕恶鬼,它们也知道,鬼子来了会遭殃。"

起初,乡亲们"跑反"没经验,听到鬼子要来的消息,提起小包袱乱跑,由于闹不清情况,常碰上鬼子队伍,挨打挨抢不算,有的还把命搭上。

我就遇到过这样一次险情。那次,我听到村外传来枪声,赶紧把家人安排了一下,正巧家里也没住抗日干部,约定分头逃难。这个分头逃难也是事先商定的,全家一起跑,同时遇到鬼子谁也逃不脱。分头逃难,总有人会平安回来,不至于全家遇难。家里人口多的,逃难时大多采用分头跑的方法。

那天,我一出村,见西边村里冒着浓烟,断定鬼子在西村烧房,便扭身往东跑,跑到百尺村西,又听南边枪声大作,转身又往东北跑。跑着跑着,只见地里逃难的人打起旋风来,一会儿北跑,一会儿南逃。原来,鬼子这次"扫荡",采取的是"拉大网"的方式。秋天的野外,青纱帐倒了,光秃秃的洼地里,四面都是端着刺刀的日本鬼子,我已陷入"网心"之中。我看附近有码起的高粱秫秸垛,便钻进秫秸垛中。听着大皮鞋声越来越近,叽哩哇啦的喊声近在咫尺。突然,一把明晃晃的刺刀刺进秣秸垛里,离我胸前也就两三寸的样子,好险!胸前刀光闪闪,胸后刺刀"刷刷"响着,总算没有刺我一个"透心凉"。正当我以为幸运躲过劫难时,没承想鬼子把高粱秫秸点着了,我只得壮着胆子从秫秸垛里钻出来。我知道这次凶多吉少,赶上这个阵势,要杀要打由他去吧!几个鬼子端着刺刀围住了我,以为逮了一个八路,一个家伙上来搜身,呲牙裂嘴地骂着。

正在这时,背后响起一个比较熟悉的乡音:"这不是我大爹的邻居老刘家嘛!"

我转身一看,身后站着一个伪军,是我家住陈王庄时郭秋成"秋爷"的一个侄子,不知他什么时候当了伪军,也不知怎么这样巧遇到了他。"秋爷"的侄子叫福禄。他对领头的鬼子说:"这是我家的邻居,好老百姓,把他交给我吧,由我担保。"鬼子点了点头,几个家伙朝别的地方去了。

"吓坏了吧!我远远看着鬼子围住的像你,赶紧跑过来,果然是。"他接着对我说,"你知道我家里穷,当个伪军混口饭吃,你也知道我们家的为人,咱不会做伤天害理的事。"他的大爹"秋爷"是村里有名的仗义之人,我也相信福禄不会干祸害老百姓的事儿。

郭福禄又告诉我,今格儿鬼子是"梳篦式""扫荡",卷到包围圈里的人无法逃脱。他说,我把你送出网圈吧。郭福禄领我走了一大段,直送到白洋村西头,那里站着鬼子伪军,以为是抓了八路军,立刻凑过来。郭福禄说碰到了邻居,特地送出来,鬼子也没阻拦。过了白洋村,他对我说,绕道走吧,这里安全了。

那一天,我很晚才到家。家里听说鬼子这次"拉网",淹死了好几个人,正为我揪心呢!我学说了遇险的经过,家人们也吓出一身汗。

我后来再也没见过郭福禄,解放后,农村政治运动不断,我估计干过伪事的福禄会受一些牵连,令我欣慰的是,福禄并没受多大冲击,乡里来人说,郭福禄在青塔银打烧饼卖烧饼呢!人们说,他虽然干过伪事,但没有祸害人,没什么罪恶,政府和乡亲们宽大了他。

"跑反"时间久了,乡亲们由最初的"乱跑"渐渐积累了"跑反"的经验:头一条,要会跑,要等交通员送信,鬼子从据点出发,交通员送来消息,鬼子"扫荡"的目的地在哪里,躲开他们的必经之路去跑。第二,天暖季节,夜里最好宿在村外,葡萄架下,坟坎里,堤坡河道边,以免让夜间"扫荡"的鬼子堵在窝里。第三,男女老幼要组织起来,结成若干个组,以便相互照应。第四,要在周围村庄的亲戚朋友家建立落脚点、互相帮助、吃喝上也有个照应。

虽说"跑反"跑出了经验,但长年东颠西跑不得安宁。遭的罪、受的苦可大了。黑夜睡在野外,不敢脱衣服,许多人身上虱子滚蛋,全身长满了疥疮,那个难受劲儿没法提。记得有一回内人生小孩子,赶上鬼子来"扫荡",产妇抱着孩子跟着逃难的人躲到洼里,小孩子夭折了。孩子她娘也落了一身病,直至今日,逃难落下的老病还折磨者她,我的二闺女也是抗战期间生人,从小就跟看大人东跑西颠,有一回,孩子不小心,一脚踏进鬼子烧房留下的炭火中,两脚起了许多燎泡,长大之后还留下了疤痕。

原来“跑反”是这么来的:东逃西躲,冀中平原虽大,可没一处安稳 - 天天要闻

我家的逃难路线渐渐也形成了规律:鬼子从西边来,我们就往东逃,一般是奔百尺村孩子姑姥姥家;鬼子从东边来,我们就往西逃,过潴龙河,到南北龙化、东西教台;鬼子从南边来,就顺着千里堤往北跑,过白石碑,经大树刘庄,到梁庄我祖母和伯母的老家躲避。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亲戚可真是亲!逃难进门,女人们把孩子接过来,烧水做饭,一口一个"亲人"叫着,说起逃难的苦处,老太太们都撩起大襟,擦不完泪水。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出大闪失就好!没出大闪失就好!"似乎没把命搭上,受点罪已不算什么了。

日本鬼子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宣称他们的侵略和奴役是"王道乐土",他们想让中国人当"顺民"。老百姓知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谁去当它的"顺民"!侵略者时不时来"清剿"、"扫荡",老百姓就一跑了之。鬼子下令说,哪村的人跑,就烧哪村的房子,谁家跑没了人,就把谁家烧个片瓦不留。村里的老人,有的把房子看得比命还珍贵。有一回,我跑到百尺村孩子姑姥姥家,只见姑姑和姑夫盘脚坐在炕上流泪。我问老人为什么不跑?老人说,鬼子有命令,家里没人,就要烧房。我说,鬼子要杀人怎么办?姑姑说:"我们都合计好了,鬼子要杀你表弟,你姑夫就去顶,对他们说'他还年轻,要杀就杀我吧',要是杀你姑夫,我就去顶,对他们说'他还要养家糊口,要杀就杀我这没用的老婆子吧',反正我也豁出去了。要让鬼子烧了房,这一家老小就没窝了。"我劝说姑姑姑夫,房不重要人重要,人都没有了,要房还有什么用!再说,鬼子杀人不眨眼,您让他们不杀,他能听您的!两位老人一听,是这么个理儿,等着鬼子收拾,人不一定保住,房也不一定保住,撒丫子跑吧,先保住命再说。两个老人带着全家同我一起跑到洼地里躲避。事后,姑姑多次说起这件事:"怎么就那么傻!干等鬼子来收拾。他姐夫说得对,先要保人,管它房不房!"

那个时候,冀中平原虽大,可没一处地方是安静之乡。我住的孟仲峰村,村南有一片菜园,叫做南园,南园离村远,不临大道,又在河堤弯子里,四周长满了树,还有桃园、葡萄架。这样的僻静之处,按说不会遭鬼子祸害。鬼子刚来时,一位姓孙的乡亲躲进南园他的桃园里。老孙懂点古文,他还常常得意地对我说:"寻得桃源好避秦。"他把南园比作乱世桃源。我觉得南园这地方比较偏,鬼子不应到这里来,便常常拎着破被子,带着儿子来这里睡觉。

那天,正是麦收之前,半夜三更,忽听桃园里有打人的声音,鬼子汉奸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抓住老孙,正用枪托拷打。我和儿子赶紧钻进麦地,顺着麦珑,弯着腰向东跑。跑到村南齐家坟,天蒙蒙亮了,从麦珑里伸出脑袋四下一望啊呀!可不得了!四面都是鬼子的马队,骑马的鬼子挥着战刀,正在麦珑里趟来趟去。我们父子二人赶紧趴在麦珑间,大气不敢出。鬼子的马蹄在离我们身体不到二尺的地方踩过去。万幸啊!要是被马队趟出来,我们父子定死无疑。南园遇险,老孙被鬼子痛打一顿,刚结桃的桃树,也被鬼子用马刀砍了个稀哩哗啦。老孙再也不说"寻得桃源好避秦"了,而是跺着脚骂日本鬼子:"虎狼之旅,毒蝎之心。"

抗战八年的"跑反"虽早已成为往事,但那时人们渴望安定的心情依然记得深刻。面对日本鬼子的"扫荡",老百姓的奢望竟是那样实际:什么时候才能在家里的炕头上睡一个安稳觉?什么时候才能在锅台边吃一顿热乎饭呀?

原来“跑反”是这么来的:东逃西躲,冀中平原虽大,可没一处安稳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 天天要闻

漳州芗城:抗战老兵后人捐赠红色传家宝

闽南网5月9日讯(通讯员 沈思虹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在抗战老兵许俊科家中,陈列着金光闪闪的徽章及牌匾,一枚“长江支队南下福建60周年纪念章”镌刻太行太岳精神在八闽绽放的铁血征程,一副“优秀共产党员”牌匾辉映使命荣光。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 天天要闻

红场阅兵推动历史的车轮,有遗憾的和平胜利更珍贵

5月9日,莫斯科红场上的胜利日大阅兵,举世关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军事表演。当铁甲洪流碾过克里姆林宫墙下的方石,当军靴铿锵声,震荡着圣瓦西里大教堂的穹顶,这场跨越时空的军事仪式,总在....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 天天要闻

中国在2400米高原建大坝!耗时十年后首次蓄水

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双江口水电站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高大坝。据相关媒体报道,该水电站已于5月1日开始蓄水,其开发商称,这距离正式投入运行又近了一步。这座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耗资360亿元人民币的项目已耗时近十年,主要用于发电和防洪。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 天天要闻

淮南三叛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大权

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高平陵之变掌控曹魏大权,从此时起,司马氏开始夺政专权,此举使得掌握军事重镇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他们分别是王凌之叛,毌丘俭文钦之叛,诸葛诞之叛。这三次叛乱都是被司马氏平定的,同时也助力司马氏加速夺取曹魏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 天天要闻

当文物普查来到新疆 无人机飞跃无人区

“前段时间,我们在文物普查时遇到了沙尘暴,后来安全撤到了塔中镇。”新疆和田地区文旅局文博科科长、普查队长买提卡斯木·吐米尔说。当时全队的给养只剩下两箱矿泉水,在普查队距离塔中加油站还有50公里时,汽车指示灯亮起,提示燃油即将耗尽。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 天天要闻

冉闵,是民族英雄?还是杀人恶魔?

今天,我们说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行为和决策引发了后世无尽的争论。欣赏他的人尊他为拯救汉族于水火的民族英雄,讨厌他的人斥其为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恶魔,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武悼天王冉闵!冉闵,字永曾,小名棘奴,出生于公元 3
鲁慕迅同志逝世 - 天天要闻

鲁慕迅同志逝世

湖北省文联鲁慕迅同志治丧小组5月9日发布讣告,湖北省文联离休干部、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一级美术师鲁慕迅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5月8日凌晨2时在深圳不幸逝世,享年98 岁。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 天天要闻

上海话在香港地位高,跟他们密切相关!

文 | 极耳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的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不过侬晓得伐,伊原来还是地地道道上海人。五一假期在上海举办“DIVA演唱会”的阿姐,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而这也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当天的演唱会,阿姐诚意十足,除了换造型,全程没有下场。她唱了《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