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杜月笙畏他三分, 最后死于女人之手!

2023年07月05日21:17:03 历史 1838

在社会动乱不安、英雄纵横捭阖、江湖血雨腥风的民国舞台里,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风云人物,杜月笙就是这之中最知名的一个角色。他从一个小瘪三混进十里洋场,成为上海最大的黑帮帮主,成为了现代实业家、社会名流与地方领袖,成为当时活跃的政治风云人物,就连蒋氏高层如孔祥熙宋子文戴笠等,无不结为杜氏豪门密友。换句话说,当时的上海滩,杜月笙说一,没人敢说二。


不过,就算是如日中天的杜月笙,也有过自己最怕的人,这个人出身贫苦,常年混迹在上海滩的街头小巷,他的行踪常年隐秘,每次他一出手时,上海滩必将掀起波浪,因为他专门暗杀恶霸豪强与汉奸贼子甚至政府卖国首脑要员,他就是被当时的人誉为“民国第一杀手”的王亚樵


王亚樵生于安徽,和其他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杀手不一样,他从小就熟读史书,聪明伶俐,也正是如此,他自小就有一股英雄豪气,看到官吏恶霸欺压老百姓的时候,总会愤愤不平,奈何自己势单力薄,也无武艺伴身,在18岁的时候,家乡来了一位姓赵的武师开馆收徒,王亚樵知道后便上门拜师。


赵武师武艺高强,他也一眼看出王亚樵器宇不凡,在了解过王亚樵的身子骨后,赵武师建议王亚樵练习枪法:“你是要做大事的人,现在的情况是武功再高也不如别人给一枪,你要不学习用枪,倒是可以满足你行侠仗义之抱负。”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杜月笙畏他三分, 最后死于女人之手! - 天天要闻



王亚樵听从了武师的建议,改练武为练枪,日夜苦习,不出半年,他的枪法就已经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虽不能说百步穿杨百发百中,但他瞄准的目标从来没有失手过。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杜月笙畏他三分, 最后死于女人之手! - 天天要闻


上图就是王亚樵,单从照片来看,王亚樵戴着一副眼镜,面色和善,感觉就是一个文弱书生,然而,他的生活经历却无比曲折。由于受到近代思潮的影响,王亚樵一直积极响应孙中山革命,但却屡屡遭遇失败,多次在上海流亡。


当时的上海滩黑势力横行,当地的排外现象很严重,很多工人都受到资本金不同程度的剥削和欺压。王亚樵为了帮助工人,成立了劳工会来和资本金谈判,没过多久,这个劳工会就有了将近万余名会员。有一次因为一名劳工被厂方打伤,王亚樵知道后,连夜去铁匠铺打了一百把斧头,并带领一百多位工人组成“斧头帮”去找厂方谈判。老板哪里见过这一百多人拿着斧头的阵势,连忙拿出五百大洋做赔偿,打人的工头更是跪地求饶,王亚樵这才离开。


从此以后,凡是工人被打,王亚樵总会带着一百多号人上门寻求公道,久而久之,“斧头帮”震惊上海滩,就连黄金荣与杜月笙听说也对手下人讲:“千万别惹王亚樵,他手下全是亡命徒,遇见躲着点。”


而王亚樵在上海滩也曾和杜月笙发生过直接冲突,那还是在争抢地盘之时,双方手下发生了争执,出现了流血事件,王亚樵知道后,带上五百多位工人前往码头和杜月笙的青帮要一个手法,青帮当时在上海是第一大帮,双方眼看就是血染黄浦江,识趣的杜月笙及时赶来,赔上笑脸和王亚樵招呼,并送给王亚樵一箱子的金银财宝,双方这才平息下来。


王亚樵让青帮老大杜月笙甘拜下风的场面也被上海老百姓传的神乎其神,王亚樵成了工人们心里的正义化身。


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 杜月笙畏他三分, 最后死于女人之手! - 天天要闻


不过,王亚樵最值得称道的还是他的暗杀生涯。他曾在1931年令人在庐山伏击蒋介石,1932年指使手下在虹口公园炸死日本派遣军司令白川义则,炸残重光葵,以及1932年李顿伯爵,1935年刺杀汪精卫。这些暗杀行动均出自王亚樵的筹划,也正是如此,王亚樵被称为“民国第一杀手”,国民党伪军、日军三方势力都将王亚樵视为眼中钉,调集了各种人马想除掉他。


1936年,王亚樵迫于形势,只能逃往广西,本想从这里赶赴延安,投向中共。不过他在广西逃亡的过程碰到原先手下余力奎的妻子余婉君。本以为可以靠她帮助自己逃往延安,不想余婉君早已被国民党军统戴笠收买,在王亚樵和余婉君的见面过程中,特务们把石灰撒向王亚樵,让他的眼睛看不见,无法逃脱;接着几个特务一起拔枪射击、拔刀刺杀,王亚樵虽然看不见,但仍旧奋勇抗敌,然而寡不敌众,最后身中五枪,被刺三刀倒在血泊之中……


特务们忌惮王亚樵“民国第一杀手”的杀伤力,在王亚樵死后久久不敢上前查看,过了好几个小时,十几个特务才一起到王亚樵面前确认他死后,把他的脸皮割下来回去向戴笠报功去了,一代侠客、“民国第一杀手”王亚樵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致命的三次失误 - 天天要闻

致命的三次失误

项羽的人生巅峰是在公元前206年,因为他就是在这一年分封诸侯。要知道,当时的项羽可是诸侯的盟主,而刘邦仅仅只是十八路诸侯的其中一位诸侯。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 天天要闻

文化中国行·红色文物|开天辟地

上海,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石库门小楼静静矗立,乌漆木门、雕花门楣、朱红窗棂,芳华依旧。回望一百多年前,旧中国风雨如晦,一群仁人志士殚精竭虑,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拼版图片:左图为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的中共一大会址(新华社记者刘颖 摄),右图为中共一大会址原址房间内部(中共一大纪念...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 天天要闻

湖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李宏茂

李宏茂李宏茂(1913-1984),重庆市开州区人,享年71岁。幼时读私塾,13岁时父亲因琐事纠纷被当地恶霸打死后家道中落。为了生计,他开始给人家放牛。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