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小人?还是诛杀异己?

2023年06月24日20:43:02 历史 1315

刘备诛杀蜀中名人张裕的理由是:“芳兰生门,不得不鉏”。因之,诸葛亮不再置喙。这句话,大致也可以概括为千古以来诛杀异己的关键所在。

其关键在哪里?芳兰长在门里,妨碍了进出,也只能除掉。一个人如果有才,但是不听话,那么,也只能弃用,或者杀掉。

因此,每每读这句话,总有种冷飕飕的感觉。权力的傲慢和排他性,注定人世间的这个游戏规则,一定是冰冷而残酷的。

孔子当年,一上位便诛杀了少正卯,这也成为一段历史公案。有人对此质疑,是孔子也行排除异己之手段?

孔子给出的杀少正卯的五条罪状,却是给出了真小人和诛异己的本质区别。

真小人的不得不杀,是为大义。诛异己,不过是实现权力的不可轻慢和不可挑衅。

是真小人?还是诛杀异己? - 天天要闻

01

罪状之一:心达而险。

也就是通达世故却用心险恶。

所谓通达世故,必了然世间法运行规则。这里的前提,第一必须有足够的见识,第二有足够的知识,第三具备谙熟的规则能力。

我们说做人比较好的一种境界就是:知世故,而不世故。这就是说,你得懂世间规则,但不能用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私心和目的。说到底,就是不利用规则手段,去损人利己。

而孔子杀少正卯的第一条罪状就是其“心大而险”,也就是说,少正卯这个人很有本事,但是,他的本事却用来干坏事。也就是,高认知背后藏着一颗险恶的心,那么,就会有很多事被引向邪恶,很多人将受到伤害。

我们现在说“不怕流氓坏,就怕流氓有文化”,其实是一个道理。就像以前有些状师,深谙游戏规则,因此,能只字玩弄生死。

是真小人?还是诛杀异己? - 天天要闻

02

罪状之二:行辟而坚。

即心性怪癖而又固执己见。光固执己见一条,就已经比较麻烦了。一个人,一旦固执己见,就一定偏激。像少正卯,孔子说其心达而险,如果这种“险”,再加上固执己见,那么,就无可救药了。

也就是说,他本人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觉得这个做法就是对的,别人的规劝,都会被视为是对自己的挑衅和攻击。

仅固执己见一条,如为将领,便是刚愎自用,不知变,不懂变,不会变,一定失败。但失败的代价,是无比巨大的。

因此,少正卯这样的,学识高,却用心险恶,还固执己见,那么,其危害,就会随着他的影响力越大而越大。孔子看到了这一点,因此一上台,就诛杀了他,以防后患。


03

罪状之三:言伪而辩。

也就是言论谬误,但却善于诡辩,这种人很可怕。

首先,他的言论是有问题的,但却自成体系,逻辑自洽,并且具有非常强的迷惑性。其次,有人质疑,他却能通过各种手段,辩论成功。某些行业的人,如果是言伪而辩,那么,就会颠倒黑白,祸乱世人。

像少正卯,当时孔子弟子三千,却有近一半弟子被少正卯的言论所迷惑,常常去听少正卯的课。可见其在当时影响力已经很大。

从这里也可见文化思想的杀伤力。正如马克思主义凯恩斯经济理论、达尔文主义等,对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一样,有时候甚至会左右一个时代的价值观、经济观、文化观等等。并且,这种影响会深入几代人,贻害,或者功绩,却要等到一定时间的验证。

是真小人?还是诛杀异己? - 天天要闻

04

罪状之四:记丑而博。

这一点,从人性角度讲,是比较阴暗的。

所谓记丑而博,就是广为收集和记录别人的丑恶隐秘之事。其实就是专事收罗别人的隐秘之事,以待时机,轻则人身攻击,重则胁迫打压。这是一种见不得光的手段,但是往往比其他手段要能快速奏效。

即为隐秘,必不堪为人知。非耻即盗。

这就是致命的软肋,掌握了这些,就不怕人不听话的。少正卯同时还有这样恶劣的行径,那么,孔子诛之,便是除害。


05

罪状之五:顺非而泽。

这是说少正卯不仅包藏错误,还混淆视听。就像有人犯了法,执法者不仅包庇犯人,居然还为他洗白。也就是说,把强盗说成英雄。

这个罪状很严重,在当时,就有可能是扰乱司法,蔑视公正,让人认贼作父不说,还把贼美化为英雄。

庄子在《胠箧》中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以王贼并称的方式,道出了一种“诸侯之门,仁义存焉”的政治哲学。也就是偷完以后,就开始讲仁义道德了,要规训别人不可以去偷盗东西。这里面的混淆,却是历久不衰的。

于是,孔子著《春秋》,而言春秋无义战。

但是,如少正卯,大概率就是用各种言论,为此正名。

是真小人?还是诛杀异己? - 天天要闻

06

从孔子指证少正卯五条罪状来看,或也可说,这是“真小人”的五种行事特征。只占一条,就够危害一方。

相比于孔子诛杀少正卯,刘备的“芳兰生门,不得不鉏”,就完全变成了一种政治手段,只要不臣服自己的统治,或者与当局是执藐视或不合作姿态的,那么,无论你有多大的才能,都得清理掉。

时代越往后,随着中央集权越甚,这种“不得不鉏”的情况就越多了。历史上著名的,比如嵇康,有才有地位,但是不合作,司马昭就弄了个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他。

历史,某种程度,也是一笔糊涂账。孔子言:“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又如白居易诗云:“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若是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历史的偶然性,就像周公和王莽,到还政和篡位时,人们才知道他们的本性。而历史的必然性,就像他们的真伪,天然存在,你却并不一定能看得见。

因此,孔子的发问,又有谁能答得出呢?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 天天要闻

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在盐城举行

中国日报7月7日电,以"本土根基与人类情怀"为主题的"水乡生态 文学点亮"国际安徒生奖得主分享会近日在盐城草房子文学馆举行,标志着"我心中的乐园——世界儿童文学草房子之旅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生命树文化促进中心、中共盐城市盐都区委宣传部主办,江苏大纵湖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盐都,这片位于长三...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 天天要闻

明明黄河比长江短,为何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明明比长江短,为何被称为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像中国一样,独占两条河流究竟有多难?黄河vs长江数据显示,黄河全长5464公里,比6300公里的长江短了836公里,更扎心的是,长江年径流量9600亿立方米,是黄河574亿立方米的16.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天天要闻

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不可一世的日军进逼山西“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平型关之战是八路军出征抗日的第一仗,意义十分重大。1937年9月23日凌晨,八路军指挥部向115师下达了作战命令。于是,朱德电令第115师“向平型关、灵丘间出动,机动侧击向平型关进攻之敌”。八路军第115师主力由红一军改编,在平型关战斗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