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权力顶峰的人不再向上看,而是向四周看。
——詹拉洛威尔
一、
公元688年,就在太后武则天召集所有皇室成员限期返回洛阳“会明堂、行大典”之际,李氏宗亲惊慌之下发动“越王之乱”,没成想,如此自保竟然正中武则天下怀。
话说从古至今的政斗都是一场场权力游戏,昔日非凡鼎盛的大唐,皇室内部也是一笔笔烂账、糊涂账,“玄武门之变”后,皇家内部更是变得混乱至极。
当年,眼看着李世民将李建成、李元吉及两家子女杀戮殆尽,还不惜将其在宗室名册上删除,李渊无奈、心疼却不敢多言,有趣的是,就在他退位之后,日夜享乐的他居然生下了30多个孩子,这些也都是李家王朝的徒子徒孙。
或许李渊是想以此暗中报复李世民,殊不知,他这一招的确恶心到了儿子李世民,却让孙媳妇武则天仅用一招收拾得彻彻底底。
正如开篇詹拉洛威尔所言,当武则天成为一代女皇之际,她要做的必定是稳固自己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周遭所有威胁都会被她逐一铲除,即便是李氏王朝血脉也是如此。
到底当年都发生了什么呢?请听笔者给你说上一说。
公元626年,经历“玄武门之变”的李渊出于对李世民的忌惮和恐惧,索性将其立为太子并将朝堂所有政务交由他打理。
几个月后,知趣的李渊正式退位,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自己则安分守己做起了太上皇。
那个时候的李渊已经60岁,放在古代也算是高寿老人了,更加令人想不到的是,他虽从不干涉李世民主持国家大事,却做了一件令李世民极为挠头的事情。
美酒佳肴再加上日日莺歌燕舞,李渊整整9年的太上皇生活,不知道临幸了多少后宫女子,光是孩子就生下了30多位,记录在册的就有10多位。
这些幼子、幼女的到来,丰富了李渊的晚年生活,也让他淡忘了当初的丧子之痛,不问世事的他过上了真正儿孙满堂又无忧无虑的生活。
李渊这边乐开了花,李世民对此可是恨得牙根痒痒,要说李氏王朝养活这些本家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有着手刃兄长、子孙污名的李世民,一旦对这些同辈小儿有所慢待,他注定会深受诟病。
就这样,李世民恭恭敬敬地给这群弟弟妹妹又是封王赐地、又是加官进爵,每年还有大量的生活贴补,开销巨大不说,如此分封也对皇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奈何有前科掣肘的李世民也只能选择哑巴吃黄连,生生将这些烫手的山芋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李治。
话说李治面对这群年轻的叔叔姑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毕竟,唐朝帝王也都高举“以孝治国”的旗号,可登基之后的他同样感受到了父亲昔日的痛楚与无奈。
大家都知道,李治生性懦弱,他能大权在握,很多方面都得益于武则天的多方辅佐,至于李渊当年留下的这些孩子们,多半都成了纨绔子弟,整日享乐、不思进取,李治也就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偏偏李氏王朝就在李治死后变了天地,谁也想不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正是武则天。
二、
改国号为大周的女皇帝,哪里还愿意将最为反对自己的李氏宗亲奉为座上宾,再加上这群皇子皇孙还想要继续作威作福,就更不为武则天所容了。
如此一来,开篇提到的那一幕便发生了,当时的武则天已经登基,一纸诏书命令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后代都要返回洛阳参加大典活动。
要说这些皇族哪里会不知道武则天的狠辣手段,听闻诏令已是心惊胆战,尤其是太宗第八子李贞判断,武则天这是要对皇族大开杀戒,索性起兵造反,希望借此机会重振李氏天下。
要说“越王之乱”才是武则天最乐见其成的,这样一来,她就可以名正言顺大肆铲除李氏皇族后代。
就这样,武则天派出的精锐兵马仅用两个月时间便迅速平叛,越王被诛九族,武则天继而将诸多造反伪证栽赃到了其他李氏皇族子孙身上。
借此名义,武则天大开杀戒,而前面提到的李渊晚年生下的30多个孩子也没能幸免于难,无论他们有没有参与到“越王之乱”,都被认定怀有谋反之心,最终纷纷人头落地。
不得不说,李渊当年制造的难题,没被儿子、孙子破解,却被孙媳妇以如此方式一举解决得彻彻底底,反过头来,这又何尝不是权力驱使下人心的可怕?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武则天这一举措也算及时清理了混乱不堪的李家王朝,否则,大唐绝对撑不到安史之乱就会面临藩王之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