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墓、冢、陵”,都有什么区别?埋葬的人不一样吗?

2023年03月30日19:18:18 历史 9047

文案|艺述史  

艺述史官方原创

土之高者谓之坟

我国的丧葬文化渊源已久,一方面是对死者的尊重,另一方面则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比方说在为死者选取墓地时,无论是五行八卦还是风水龙脉都有讲究,亦或者是埋葬死者的地方是称之为坟,还是墓、冢、陵也大有说法。

坟是这四个中最简陋的存在。《礼记》中言明:“土之高者谓之坟。”意为只要是高于平地的小土堆就是坟。

“坟、墓、冢、陵”,都有什么区别?埋葬的人不一样吗? - 天天要闻

1

坟是古人选择的埋葬方式,古代百姓都很贫困,往往亲人死后,只会打一口薄棺准备将死者埋葬。稍微好一点的人家会请人来草草测算风水,寻常人家就会随便找个荒地挖个坑,将棺材埋下。

这样的坟在古代荒地随处可见,绝大多数土堆上面光秃秃的,极少数会的土堆上会有一块木板或者石碑。对于平民阶级来说,孤零零的一座坟堆在那里虽然颇为寒酸,却已然足够自己悼念亡者,但对于士大夫阶级来说就看上眼了。

“坟、墓、冢、陵”,都有什么区别?埋葬的人不一样吗? - 天天要闻

相比于高于平地的小土堆,士大夫们更愿意选择用“墓”的方式让亲人安息。墓地与坟地不同,坟地多位于荒山,墓地则更气派一些。

风水看过后,家中会先派人将那块地方修葺一番,也会提前找人刻石碑,碑文专门是歌颂生前功德的文章。

2

从外观上看,墓与地面齐平,并不像坟高于地面,此外石碑前还有一个供奉台,以方便子孙前来祭拜。古人认为墓地的选址能够影响生者的云石,所以墓的风水也要比坟的风水讲究得多,山水气穴缺一不可,山脉走势、水流方向等都是必须要测算好的。

士大夫社会地位的高低与科举考试有关,秀才和举人家墓的规格、打造棺材所用的木材、石碑大小等都有差异,但这些差异相比于名门望族的冢来说就相形见绌。

“坟、墓、冢、陵”,都有什么区别?埋葬的人不一样吗? - 天天要闻

冢也被称为“高而大的坟”,是古代诸侯和贵族专用丧葬形式,并且冢也不是想建就能建的,功名声望缺一不可,贵族若是擅自修建冢,会迎来帝王的严厉惩罚,冢的规格也有严格规定,陪葬品的数目,墓穴的大小等都要严格执行。

我国最著名的冢就要数霍去病的冢,汉朝霍将军的冢有高大的石碑记录他的功绩,周围搭建的石马石像也远远高于当时许多贵族,足以见霍去病的功绩名望。

诸侯贵族再往上,皇帝安葬的地方就是陵了。作为这四种安葬规格最高档的存在,陵墓的修建要花上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也要大上不少。

3

诸侯贵族再往上,皇帝安葬的地方就是陵了。作为这四种安葬规格最高档的存在,陵墓的修建要花上好几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占地面积也要大上不少。

“坟、墓、冢、陵”,都有什么区别?埋葬的人不一样吗? - 天天要闻

嬴政的陵墓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这座陵墓70多万人花了39年才建成,陪葬的兵马俑至今为止都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

陵会跟坟、墓、冢、陵的规格不同,究其原因是封建时代阶级不同导致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再有阶级这一说法,自然也不存在区分坟、墓、冢、陵。

坟和墓也渐渐融为一体,“上坟”和“扫墓”成了去祭拜亲人共用的称呼,这二者并没有任何区别。最多也只是在寒暄的时候,说“扫墓”比“上坟”更正式一点罢了。

end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 天天要闻

从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反目的原因

从八道湾四合院的结构说说鲁迅兄弟交恶的原因。鲁迅兄弟交恶,是从三兄弟合资买入北京八道湾胡同的三进四合院,三家人加上老母亲生活在一起开始的。当初买房的钱3500大洋,是大哥鲁迅出了大头,家里的开支也是以鲁迅的薪资为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 天天要闻

以前人们非常重视贞操观。现在为啥不那么重视了?

人都有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实在以前还有一个贞操观。明清时期,人们是非常看重贞操观的。贞操本来是指坚贞不移的节操。后来就演变成了专指女子不失节。有句话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说明贞操对于女子是非常重要的,比生命还重要。那么,从古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 天天要闻

苏联当年为啥非要侵略阿富汗?十年血战咋就把自己玩崩了?

大家好,今天唠个硬核历史!咱今天要聊的这个事儿啊,绝对比电视剧还魔幻——当年号称世界第一“战斗民族”的苏联,明知道阿富汗是“帝国坟场”(英国、沙俄都栽过跟头),却非得头铁往里冲,结果把自己整解体了!这事儿听着离谱吧?具体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给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 天天要闻

男子建新房挖出一个瓷盘卖了六十万,三年后,发现在邻居家里

邻居的瓷盘"六十万啊,这瓷盘怎么又回到了李老头家里?"我望着邻居家墙上那熟悉的花纹,心里五味杂陈。我叫周建国,今年四十有五,在咱河北这小县城生活了大半辈子。九十年代末的中国,多少人的命运都在那场改革浪潮中被重新书写。我们这些"国企大军",转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 天天要闻

这个时代最后的“担担军”

上周,我和来自上海的好兄弟卢博士相约,一起探访了位于广东湛江北部的廉江市河唇镇,近距离接触与了解每天上午挑着水果坐火车去广西、下午乘火车返回村里的“担担军”。前一天下午四点,我们抵达河唇镇北部的HW村,满眼都是番石榴,一条铁轨就在村子旁边,不时有呼啸而过的绿皮火车。这一带盛产水果,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 天天要闻

明朝藩王列传之英宗篇(二)

蒋志格 英宗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寻崩,葬祭如亲王礼。免襄王亲来朝贺。 按《明大政纪》:天顺元年二月乙未朔,皇太后诰谕废景泰帝仍为郕王,归西宫。戊戌,命郕王所立皇太后吴氏复为宣庙贤妃,废皇后汪氏复为郕王妃。癸丑,郕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