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是个崇尚武力的热血青年,他之所以能在东汉那样的乱世有显赫的成就,就是因为他的武力值爆表;但他之最后会失败,也正是因为他崇尚武力、不懂政治,谋略方面更是跟袁绍这样的士家公子是没得比的。
公孙瓒,字伯圭,辽西令支人。他出身于贵族世家,家庭还算不错,但问题是他的母亲出身低微,所以即使他武艺超群,相貌俊美,在家里还是不怎么受重视。后来他结婚之后,还是多亏了他岳父给他介绍了位老师,他才有机会学习知识,他的老师名叫卢植。二十多岁的公孙瓒,和十几岁的刘备,算是同窗。
接受过知识的深造之后,刘备回了老家,在老家拉帮结派,收收小弟当社团老大,而公孙瓒也回到了家乡,不过他的家乡,可不怎么太平,他的老家在当时是边境的交界地区,隔壁就是鲜卑人与乌桓人的地盘,所以这里的民风,也是从小习武,十分彪悍。
公孙瓒回到了老家之后,当了个辽西属国长史,没事就在边境上巡逻巡逻,遇见鲜卑的士兵二话不说就上去跟人冲锋,即使是自己这边只带着几十个士兵,在面对敌方有几百人的时候也毫无惧色,拎刀上去就给人家打的稀里哗啦的,真是勇猛非凡,他的这个猛劲,跟吕布还真有的一拼。
光合年间,边章、韩遂叛逆造反,朝廷此时从幽州征集了三千精兵,打算交给公孙瓒去平定叛乱。结果公孙瓒带着军队刚出发还没走多远,张纯就勾引着西乌桓的首领丘力居一起造反,跟东汉宣战。他们这伙人也很凶猛,一口气攻了很多城池,公孙瓒想着打谁都是打,与其打那么远的还不如先把身边的给解决了,于是公孙瓒先击退了张纯等人,收复了乌桓首领贪至王,之后的公孙瓒,一直都在忙着征服北方的游牧民族,很少掺和中原内斗。
公孙瓒的发家之路就是打不听话的游牧民族,在这条路上,公孙瓒只要保持自己的勇猛,只要精进自己的武力就基本足够。之后公孙瓒一口气打的张纯抛妻弃子,抱头鼠窜;打的丘力居筋疲力尽,弹尽粮绝,这俩人没办法都跑了。公孙瓒实在是太凶太狠了,狠的就好像在打自己的杀父仇人一样,这也导致乌桓这边基本上一听到公孙瓒的名字大家都想哭。公孙瓒因为打仗的时候,经常与身边的十个骑射勇将一起骑白马,因此自号“白马从义”。
但是武力只能够镇压,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要想让敌人心服口服,只靠武力肯定不行。
后来朝廷把刘虞空降到了幽州,做幽州牧,直接就成了公孙瓒的直系领导。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人家刘虞毕竟是正儿八经的皇室宗亲,那当时天下都姓刘,公孙瓒也是给老刘家打工的,所以公孙瓒也不能多说什么。
但问题是,刘虞的政治思想与公孙瓒不同。公孙瓒的理念就是,只要自己够猛,只要自己打外敌打的好,那就是升官发财荣华富贵;但刘虞的身份是政治中央的领导层,他的想法肯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所以刘虞认为,想要制服外敌只靠武力是不够的,得靠政策,打一巴掌之后那必须得给个甜枣。
刘虞到任之后,派遣自己的手下到游牧民族中各种讲道理,刘虞表示只要他们愿意献上张纯的首级,那就可以给他们一条活路。游牧民族一听有活路那自然是非常愿意归顺的,可问题是公孙瓒不愿意啊,公孙瓒寻思你这不是抢我饭碗吗!你抢我饭碗也就算了,你这还把我以后的粮全断了,这我以后咋混啊。
所以公孙瓒就暗中派人去暗杀刘虞放出去的使者,这时间一长,游牧民族也就知道了公孙瓒在暗中阻拦,所以干脆人家后来都不通过公孙瓒,直接派人偷偷到刘虞面前跟刘虞谈。刘虞一听原来是这小子坏我事业,于是直接上报朝廷,撤销了驻守的军队,就给公孙瓒留了一万多人。没过多久,刘虞是成功了,但公孙瓒郁闷了。
刘虞是皇室,他深知要想治理好一方土地,那仁义道德这些东西都是必须的,以德才能服人,所以刘虞对待百姓宽厚和善。反观公孙瓒像个土匪一样,没事还干一些烧杀抢掠的事情,结果自然是他俩互相谁也看不上谁,一个觉得对方装模作样,一个觉得对方粗鲁智障,俩人的矛盾是越来越深。
之后,公孙瓒又与袁绍结下了梁子。原本袁绍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是后来关东联军散伙了,这时候袁绍就干脆在冀州积攒势力,打算先从冀州开始发家,而公孙瓒与袁绍俩人都在河北,俩人就这么成了邻居。但军阀和军阀成为邻居,这肯定不是什么和平的邻居,后来俩人干脆相约与界桥南边,打算来一场男人之间的决斗。
此时的袁绍还不是什么河北一霸,他对于公孙瓒的大名还是比较忌惮的,虽然武力值不够,但是袁绍书读的多啊。之后袁绍就放了八百精兵在前,然后让数千名弩兵埋伏在两边。公孙瓒到战场一看袁绍就这么点人,当时就轻敌了,带着部将横冲直撞就杀了过去,直接让袁绍打了一脑瓜子大包。袁绍一路撵着公孙瓒打,把公孙瓒直接从界桥打到了蓟县南边的一个小城里,俩人开始玩起了攻防战。而公孙瓒守城的隔壁就是刘虞。
刘虞眼看着这俩人在自己边上天天打,天天闹,打的百姓们受苦,打的自己这边一堆战争垃圾,于是刘虞决定要出面制止一下自己的老部将公孙瓒,公孙瓒本来就对刘虞因为各种矛盾而怀恨在心,所以刘虞的话他不仅没听,反而还更加的变本加厉了。
最后刘虞一看好好说谁也不听,不行就以战止战吧,于是刘虞率领十万大军,准备给公孙瓒上上课。但问题时,文化人跟流氓对战,那吃亏的肯定是文化人啊。刘虞这边的人数虽然多,但战斗经验是。公孙瓒虽然此时已经被袁绍打了个残血,但公孙瓒手下的人都是从战场混出来的,在加上刘虞讲仁义道德,所以在打仗的过程当中,刘虞也不允许自己的自己手下的士兵们连累到百姓。
这场战争的结果,自然是文化人失败了,刘虞被公孙瓒砍了脑袋,公孙瓒得到了整个幽州,之后就开始在幽州内作威作福,奢靡生活,祸害百姓,做事全凭心情。和一直施行仁政的刘虞比起来,公孙瓒简直就是个魔王一般的存在。
刘虞死后,刘虞的旧部们痛心疾首,决定为自己的领导报仇。刘虞的旧部鲜于辅、周奇、鲜于银等人率领刘虞之前的兵马,联合燕国的阎柔,召集了数万名的鲜卑、乌丸的士兵,大家一起讨伐公孙瓒,斩杀了公孙瓒布置的渔阳太守邹丹。而后大家又迎接刘虞的儿子刘和与袁绍的部将麴义,双方共召集了十万大军,一起攻打公孙瓒。在加上公孙瓒之前对待下属与百姓都比较残暴,所以当刘和带着大军第一次击败公孙瓒之后,幽州内的很多地方都杀了公孙瓒所布置长官,都纷纷积极响应刘和,与刘和合作,这也导致公孙瓒屡战屡败,一直退败到易县。
公孙瓒到了易县之后,似乎是已经没有了想要继续征战的念头,之后公孙瓒在易县内筑战壕,又在战壕内造土丘,土丘上又建筑营垒。在这些战壕之中,最中间的土丘是最高的,这是公孙瓒留给自己居住的。
为了安全起见,公孙瓒还给自己按了两个硕大的大铁门,将左右副将也都安排一边去了,不仅是自己的左右副将,就连七岁以上的男孩都不能进公孙瓒他家大门。公孙瓒只留了自己的妻妾在里面,还囤积了一大堆粮食,之后就闭门锁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当大家闺秀了。是有命令的时候,公孙瓒就让家里的妇人们一个一个的传,一直传到门外面去。
至此之后,公孙瓒疏远了宾客,疏远了部将,疏远了谋臣,疏远了外面的一切,也不打仗,也不谋事,就自己老老实实的在家老婆小妾热炕头了。
再后来,袁绍的好日子来临了,他要开始自己统一河北的大业了,当袁绍打到公孙瓒身边的时候,袁绍给公孙瓒写了封信,大致意思就是想要跟公孙瓒讲和,大家和平一点,别老打打杀杀的。但公孙瓒没搭理他,反而对此加强了防备。
袁绍一看公孙瓒没搭理自己,也知道这一仗是在所难免了,于是干脆带着袁氏大军,打到了公孙瓒的战壕前,还包围了公孙瓒的部将。眼看着自己手下的部将都被敌人围住了,但是公孙瓒对此却丝毫没有想要去营救的意思。公孙瓒对此表示:“如果我现在去救他,那以后其他人被包围都会只等着我去救,谁也不死战了。但现在我要是不出手,他们以后被围困的话就会自己想办法拼死一战的!”
谁能想到呢,这样不负责任没智商的话,竟然是从一个军阀头目嘴里说出来的。
等到袁绍攻进来的时候,大家都看着公孙瓒谁也不救,在家一待就是不出兵,众部将无奈也只能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自己的主公都不管自己,自己也没有必要在为谁卖命了。就这样,公孙瓒自己就给自己手下的这人给玩散了。
公孙瓒一看自己这边人走了大半,于是派自己的儿子公孙续去黑山,意图向黑山的黄巾军求援,但此时公孙瓒还计划自己同时率兵杀出袁绍的包围,占领西南山,而后联手黑山军一起,切断袁绍的后路。
这个时候公孙瓒的长吏关靖就劝公孙瓒还是别白日做梦了:“目前您的部下们都已经各自产生了叛离的心思,谁也不会在为你战斗了,他们现在之所以还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没有马上投降,那都是顾及自己的老家老乡们。如果大家还把将军您当成主心骨,那将军您自然能坚守长久,一定能够等到援军的到来,一起击退袁绍。但如果现在您要是抛弃大家的话,您前脚刚走,后脚易城就会沦陷,军队失去主心骨,将军您就会失去根基,您连根基都没有了您还靠什么闯天下呢?”
公孙瓒仔细一想关靖说的也有道理,与其自己冒险杀出去,还不如等着儿子去搬救兵,内外夹击袁绍岂不是胜算更大。
几月之后,黑山军张燕与公孙续率领着十万大军赶了回来,打算兵分三路救援公孙瓒。这个时候还没等援军赶到,公孙瓒就坐不住了,公孙瓒派人秘密出城去给儿子公孙续送信,让他率领五千骑兵驻守在北隰,一旦准备好之后就以火把为号,火把一举公孙瓒马上就带着士兵从成内杀出。
公孙瓒计划的是挺好,但不巧的是,这封信没送到公孙瓒儿子的手里,反倒是让袁绍给半路拦下了。袁绍得了此信之后打算将计就计,袁绍自己命人举起了火把,把公孙瓒从城里给骗了出来。
公孙瓒这边一见外面有火把举起,真的以为是自己的儿子带着援军来了,于是带着手下这点仅剩的部将就杀了出去,结果袁绍就在城外等着呢,公孙瓒出城之后果然大败,又被袁绍给打回了城内。
此时袁绍已经知道了公孙瓒已经找到了援军的消息,袁绍不打算在拖下去,于是想办法开始挖地道,强攻不行咱就挖地道挖进去。公孙瓒站在自家阳台眼看着袁绍带人越挖越近,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此战几乎是必败无疑了,于是公孙瓒放了一把大火,直接给自己给自己烧死了。
回首公孙瓒的一生,我们发现,虽然公孙瓒前期确实很猛,也积攒了很多的士兵。但是后期只知道使用武力的公孙瓒明显是智力不足,无论是在对待部将,还是对待百姓,亦或者是挖战壕这个事,都无异于是在自掘坟墓。
古话说得好,不作死就不会死,可偏偏公孙瓒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别说是拥有十万精锐,他就是有神仙保佑,怕也是保不住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