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2022年12月22日22:08:03 历史 1203

曹魏军职第二高的名将,毋庸置疑非于禁莫属。他是五子良将,又屡立战功,位居高位,对曹操的忠诚度也很高。然而他后来居然投降了,这消息不亚于周瑜投降曹魏。那么于禁究竟为何投降,是因为身不由己,还是他本身就是个软骨头?下面让我为您娓娓道来。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 天天要闻

于禁

于禁生平

于禁很早就跟随曹操,他南征北战,屡立战功。而且他深明大义,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士兵,就算故人犯法依然坚持秉公执法。他有个优点,就是缴获东西归公,从不私吞,深得曹操喜爱。但他也有不好的地方,经常用军法处理下属,因此也不得士卒欢心。

于禁经历了很多次战争的洗礼,他首先斩头露角的就是官渡之战。他曾经带少量兵力阻挡住了袁绍军的进攻,免除了正在攻打徐州的曹老板的后顾之忧。他也在官渡之战后续战役中多次立功,因此也升迁到了偏将军。

然而,刚取得光环没多久的他,就被当初曹操追着满世界跑的刘使君(刘备)揍了一顿。那时刘备受刘表的命令攻打许都,进军到叶县(离许都不远)时,于禁等人奉命来援,双方在博望对峙。随后刘备假意撤退,想要诱敌深入,夏侯惇和于禁中计损失惨重,要不是后来李典赶到历史可能会改写。虽然此战是由于夏侯惇狂妄中了计,但根据于禁也跟着犯傻的表现,他在智谋上不太行。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 天天要闻

于禁

然而这次的失利并没有打倒于禁,在襄樊之战前他都是打得顺风局。比如为了向丞相表明忠心大义灭亲,在平定昌豨之叛时不顾和昌豨的友情坚持处死他。还有平定梅成、陈兰叛乱中不顾路途艰险保障后勤,使曹军顺利平叛。同时他在军中很有威严,他可以带少数人让大将朱灵交出兵权。正是于禁的这些出色表现,以及战功,他终于成为曹军中唯一的假节钺之人。如果于禁这时候赶紧退休颐养天年,估计生活无忧,名利尽收。然而命运给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让他险些晚节不保。

水淹七军

公元219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我们的武圣关羽在这里缔造了一个神话,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关羽日夜进攻襄阳和樊城,曹操派于禁和庞德来救。由于樊城此时还没被围住,曹仁让于禁、庞德等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汉水河道的改道处)。殊不知这正合关羽的意图,因为于禁等人刚好驻扎在低洼处,刚好可以借兵灭了他们。而这个兵就是水,当时正值秋季,汉水暴涨。于是关羽发动技能“水淹七军”,结局可想而知,这七军大多喂了鱼虾,部分被俘。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 天天要闻

于禁向关羽投降

于禁面对关羽选择了投降,而庞德宁死不屈被杀。曹操得知于禁兵败,也不禁感慨“于禁与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临险境,反不如庞德!”有人可能觉得于禁怂了,我觉得未必。要是于禁真是个怂包,当初面对袁绍就不会以弱击强,要么逃跑要么投降。

我觉得于禁投降更可能是一种无奈。他或许是为了保全被俘的曹军,如果他也宁死不屈有可能众人会被一起杀掉。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这是一种计谋,他知道关羽仁义,所以他也可以假借投降借机消耗关羽粮草。毕竟,关羽不可能放任这些俘虏不管,让他们饿死。

所以,于禁的投降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他没得选择。他要真心投降,那么完全可以反戈一击帮关羽攻破樊城,那样不等东吴偷袭荆州曹操就要逃离许都了。故于禁只是迫不得已,有时候视死如归很值得推崇,但也不能忽视为了更高的追求忍辱求全。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 天天要闻

于禁

曹家为何不原谅于禁?

当然了,于禁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他的下场很悲惨。先是在东吴被羞辱,回到曹魏又被曹丕来了个口蜜腹剑。就是曹丕表面安慰他说没事没事,但趁于禁去给曹操上坟时画羞辱他的画。于禁因此羞愧难当,得病而死。或许那时的他十分后悔,如果当初和庞德一起宁死不屈成全名节该多好。可以说,于禁投降关羽是迫不得已,他更想保全自己的部下牺牲自己。然而他却惹了一身骚,不仅曹操对其失望,曹丕也羞辱他。唯有司马懿等人觉得于禁迫不得已“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

但不得不说,曹丕真是一个腹黑的老板,心口不一,你要骂就直接骂,还背后来一套。安抚就安抚了,怎么还整出一幅画羞辱他,就是个两面派。这像极了职场上某些腹黑老板的缩影,如果换成他老爹曹操都不会这样做。可以说,跟一个厚道老板很重要,曹丕这么不厚道直接导致于禁羞愤而死。

曹魏排名第二的名将,为啥晚节不保,选择不战而降? - 天天要闻

曹丕

当初郝普被迫投降,回到刘备阵营刘备也没有玩这套。所以曹丕真的很不厚道。我猜于禁内心也很不爽,要骂你直接骂我还好受点,搞这种心口不一,整我是吗?我本来已经很惭愧了,你还这样对我,我投降也是无奈,你真的要逼死我吗?所以,于禁作为曹魏军职第二高的名将,遇到“小心眼”的曹丕,也是真无奈。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