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没有民权?
答案无非就三个,要么有,要么没有,要么有但是还不够。
也就是三个问题,为什么觉得有民权,为什么觉得没有民权,为什么又觉得有民权,但是还不够。
先说第一个。
为什么觉得有民权?
很简单,因为除了基本人权以外,中国人所有的权利,都可以用中国公民的政治权利来解释。而且是受到宪法保护的合法权利。
完全可以说,除了那些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任何人,只要你有中国国籍,且年满18周岁。
那么必然享有完整的政治权利。除了司法判决以外,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也就是有民权。
所以我想不通,尤其是最近这一阵,特别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认为,中国人,没有民权,或者说是有,但是还不够。
可当我问为什么认为没有民权,或者有但是还不够的时候,问来问去,却问不出个所以然。
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言论自由、投票权、集会权。
但这些权利,我们的政治权利里面明明都是有的呀。不了解都没关系,具体的步骤流程网上一大把。
那为什么会觉得没有或者说是有,但是还不够呢?
细问,就是西方民权体系先进,开始对比了,再问哪里先进,西方人人平等,平等在哪里,人家有完善的法案保护民权。
具体什么法案,《民权法案》、《投票权法案》、《公平住宅法案》。
但是在我的印象里,这些法案,不都是为了解决非裔美国人和白人的种族歧视问题吗?
虽然完事以后,种族歧视的问题依旧客观存在,但确实实打实的让非裔美国人从二等公民变成了跟白人拥有同等政治权利的一等公民。
可问题我们并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呀,这个是西方世界的特色,我们没有呀,那么相比我们每一个中国国籍公民所享有的同等政治权利,西方的民权体系,到底先进在什么地方。
我苦思冥想,想了很久,也翻了不少书,查了不少资料,包括西方民权运动我都从头到尾捋了一遍,可我还是想不通,这些人的依据,到底是从哪来的。
还是说,就因为网上一直在热议的所谓西方的言论自由。
最理想的言论自由,是在公共领域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能说。
但回到现实,有这样的地方存在吗?
没有吧?
完全可以说,只要一个国家,公民数量在两个人以下,不包括两个人,毕竟两个人都还有可能产生分歧。
有分歧就有可能产生冲突,有冲突就有可能发展成战争,哪怕是只有两个人的战争,但这个国家只有两个人,也就相当于这个国家可能会因为这两个人的战争而灭亡。
如果不想让国家灭亡,那这两个人,必然会想办法,尽可能的不发生分歧。
想要避免分歧,那么这两个人在说话或者行动上,也就会下意识的去权衡利弊,那他就不可能存在理想化的言论自由。
而且就算是一个国家,真的只有一个公民,他也真不一定就能实现理想化的言论自由。
除非他说的这些言论,只有他自己能看到,否则就还要看这个只有一个公民的国家,能不能扛得住其它国家的竞争。
包括一向自诩民主自由的西方世界,他们的言论自由同样是个伪概念。
如果诸位有在海外生活的,觉得西方公共舆论,真的就是那种理想化的言论自由状态,那么大可以在当地公共平台,公开传播一些煽动性的制造分裂的言论,看看会不会有情报机构上门查水表。
当然,真出了事情与我无关,这只是自身基于自身的主观意识,所做出来的一个主观判断失误,我不负责。
实在不行咱还可以上网查查类似的案例,先例肯定是有的,西方各种各样的运动领导人,一搜一大把,他们的过程和结果大家可以参考下。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现实层面的言论自由,其实也仅仅只是一个相对来说的概念,同样需要一定程度的约束,从而让舆论达到一个相对健康的尺度和状态。
那我们再看西方世界所谓的言论自由,相比我们来说,确实尺度要更大一点,但是他健康吗?
大家举起自己的右手,摸摸自己的胸口,扪心自问一下。
有多少人,想法设法、千方百计的搭梯子、翻墙,不惜承担违法的风险,一个月大几十块加速器的费用,也要出去感受下所谓的外边的世界。
结果深陷各种各样的黄推博主无法自拔。
或者好不容易翻出去,结果发现除了各种各样的黄推博主,造谣博主,墙外有的新闻,家里也有,墙外没有的,家里还有。
比如那些时政分析,财经资讯,艺术人文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大把能人从里到外,各种角度全方位无死角分析个遍。
无非就是看不到一些国外个人博主的内容,但类似的观点,大概率是有的,甚至有可能更全面,还没有语言困扰。
那么请大家告诉我,很多人口口声声的海外言论自由,到底自由在哪里?
黄推自由吗?造谣自由吗?可是这样的自由,健康吗?有用吗?
大家想让自己的下一代,成天活跃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斥着不健康内容的社交网络里面吗?
如果不想,那这个所谓的西方民权体系里面的言论自由,到底先进在哪里?
现在我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的舆论管控,有问题吗?
确实有问题,动不动就敏感词,这没得说,但大方向没问题。
因为这是中国的语言环境导致的呀。
普通话标准音节400多个,算上声调变化,一千多个。
可汉字光是常用字就几千个,算上那些不常用的,动不动就几万甚至十几万,就连官方都不敢百分百确定已经收录了所有的汉字。
然后同一个汉字,还可能有多种发音,多种意义。
最关键的,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长大的中国人,仿佛天生自带错别字纠正光环,就算是用错别字,甚至更离谱的,八竿子都打不着关系的汉字组合到一块,他都能猜到想表达的正确的意思。
举个例子吧,火星文。
大家从小到大有学过这些东西吗?这些文字单独放出来,是那个意思吗?
但这些错别字,他就是能正确传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就算马上看不懂,静下心来试着琢磨下发音、琢磨下文字里面的偏旁部首之类的,然后就神奇的懂了。
那么大家说,这么复杂的语言环境,门槛如果不设的高一点,该怎么去过滤那些不怀好意的非法言论。
可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伤,但这些误伤影响到大家生活了吗?
随着算法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我相信已经好很多了吧?
如果这个时候,还是有人觉得影响自己的言论表达,那么不过分的说,真应该回过头考虑下自身,看看自己的言论到底够不够健康,到底是主观臆测还是客观表达。
这里我不管很多人想的什么言论自由就不该被限制,我只能说,你自己一个人想说啥说啥。
但公共平台不是法外之地,大家可能做好了理想化的言论自由的准备,但大家确定已经做好了为自己言论承担责任的准备了吗?
不要因为一时的口嗨,而错误低估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这也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容侵犯的底线。
聊完这个,我们再来聊聊同样是网上一直在热议的投票权与集会。
所谓西方民主与自由的象征。
很多人都觉得,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就是因为人家有选票,集会自由。
就跟开头说的那样,我实在想不通,这些人是真的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的政治权利,其实是包括投票权和集会自由权的。
还是就单纯的因为人家天天把选票挂在嘴上,时不时公开宣传一场公投,时不时来一波民众集会,所以就觉得人家民主自由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有没有一种可能。
在西方世界,公民的投票权、以及公民集会,其实都是西方政客拉拢选民,或者实现一些特定政治目的的工具。
比如选举,不厌其烦的公开宣传,甚至不惜投入大把选举资金,其实是为了给候选人造势。
再比如西方那些民众集会,表面看上去,是表达对法案或者某些制度的不满没错,可这些集会的背后,真的是大家想到的那种只需要暗中联系好,说来就来吗。
怕不是对公民的集会权有什么误解。
不管在哪个国家,包括西方世界,任何非暴力集会或者示威活动,都是需要提前申请审批的,同时确定集会主题、地点、大概参与人数以及路线。
有些离谱的,比如华盛顿,由于集会太过频繁,不但要求提前120天申请,还要求申报是不是有人计划蓄意违章,或者有多少人准备受到逮捕,以及指定维持秩序的具体人员信息等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西方世界,他们之所以不厌其烦的为选举造势,或者各种各样的集会活动层出不穷,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多党制制度体系。
因为多党制,所以需要给己方候选人造势,从而获得更多的选票,因为多党制,所以需要更多的集会,来为己方候选人造势,或者抨击竞争党派。
对西方那些政客来说,能不能解决问题都是其次,关键是要诱发舆论,把影响力扩散出去。
如果是一党制,还有这些劳民伤财大张旗鼓造势的必要吗?
比如我们学生时期投票选班长,你爱选不选,有的是人选,不选就当弃权处理。
毕竟班长就那么一个,大家都有选举权,也都有被选举权,也就是都可以参与,能不能选上,全看班长候选人办的事,是不是在为整个班级在考虑。
如果不是在为整个班级考虑,就算今天选上了,明天也可以找老师,完事把班长给下了重选。
就这么简单,根本不需要劳民伤财的造势拉选票,压根没那个必要。
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不论是选票还是集会,声势再大没有用,关键是要解决问题。
解决不了那就是口嗨,西方集会活动常用的平权主题、环保主题、种族歧视主题,正儿八经通过集会或者选票解决的问题,大家觉得有多少?
同样无法证明西方民权体系的先进。又从哪来的我们民权体系落后这一说。
不要跟我说什么之前非裔美国人的二等公民问题,先不说那个情况发展下去就已经不是集会了。
我们本身就不存在种族歧视问题,非裔美国人拥有跟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力,也就相当于才跟我们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可西方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依旧客观存在。
那这个所谓的中国人没有民权,或者有但是还不够的概念,到底是哪里来的,依据又是什么?
还是说,绕来绕去到最后,其实就是想通过西方民权体系的一些现实现象。
跟我表达多党制要比一党制先进的问题。
说实话,这个问题我都说的懒得说了。
我就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中国文明自从实现统一以后,中央集权制度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时期的主流统治思想。
第二个,历朝历代的党争,为什么会成为封建时期王朝衰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个,封建时期的皇权、相权、民权,这三个权力的大小,该怎么排序。
其实只要能搞明白第三个问题,多党制和一党制的差异,很明显就能看出来。
但是呢,考虑到中国历史博大精深,很多人可能会在琢磨中国历史的过程中跑偏,甚至得到完全错误的答案,反而误会更深。
所以咱们还是拿西方的历史来回答这个问题。
就拿美国的民权运动来举例。
美国的民权运动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南北战争前后,这个阶段主要是通过美国第十三、十四、以及第十五条宪法修正案,废除美国境内的奴隶制。
但这一次并不完整,非裔美国人虽然拥有公民身份,却是低于白人的二等公民。
然后就导致了一个问题,非裔美国人虽然是美国公民,却多数处于一个经济贫困、政治无权、公共生活没有尊严的尴尬地位。
19世纪末期,在美国南部,更是赤裸裸的推行种族隔离政策、虽然之前就给了黑人男性选举权,却因为种族隔离,而被排除在选民队伍之外。
然后就是第二阶段的美国民权运动,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这个阶段,非裔美国人成功摆脱二等公民身份,拥有了跟白人同等的政治权利。
可关键在于这第二阶段的民权运动,按照很多西方历史学家的说法,把这个阶段称之为美国第二次宪政革命。
他不单纯只是民权运动,他同时还是一场美国党派洗牌重组的政治博弈。
大家如果有关注过美国党争历史,就会很轻松的发现,现在的美国共和党支持者,以及美国民主党支持者,跟历史上的支持者完全就是反着的。
非常戏剧性的实现了持续对立情况下的政治观点互换。
美国第二次宪政革命,也就是这个民权运动,就是促成这个戏剧性结果的原因之一。
当时的美国南部,是保守派民主党的阵营。
因为实施了种族隔离政策,大量非裔美国人开始向美国北部以及中西部转移,同时相继投入共和党阵营。
加上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一直跟大资本、职业工会结盟的共和党越发强势。
又有了非裔美国人越来越强的都市力量加持,民主党也就不得不重新审视黑人问题。
好巧不巧,20世纪初期,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大萧条来了。
利用这个大萧条,民主党通过各项福利政策,成功从共和党支持者手中,获得了不少非裔美国人的好感。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福利,就成了美国民主党的主要宣传口号。
然后就慢慢造就了现在的民主党,除了常规的大企业、城市富裕阶层以外,剩下的选票,往往来自于LGBT、以及非裔、亚裔、拉美裔这些少数族裔。
那么大家说,在代表美国南部保守派农场主利益的民主党,凭借着福利口号,成功转型到代表非裔、亚裔、拉美裔这些少数族裔利益的过程中。
他们是怎么得到这些美国少数族裔选票的。
很简单,这些少数族裔最关心的,无非就是自身权利,自然而然,各种各样的平权运动、种族歧视话题,也就是民主党的突破点。
那么就像我前面说的,西方政客必然会想法设法的利用各种口号,各种宣传,从而给己方候选人造势。
能不能解决不重要,承诺得到位,毕竟这些问题都是属于人性层面,个人因素太重,要真的能妥善解决的话,又怎么还会出现政治正确这个概念。
重要的是要让这些少数族裔,主观上认为民主党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为民主党投上自己的选票。
如果不能解决,那就是有人从中作梗。选民如果问具体什么人在从中作梗,就往竞争对手身上推,反正不是自己的问题。
这就是多党制的运行逻辑,形式主义大于现实唯物主义。
所有党派不是在竞争,就是在竞争的路上,哪里有功夫管理民生,现在西方还勉强能维持下去,那是因为之前的扩张成果还没有消耗完,不过看这模样也差不多了。
一党制则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对人民来说,解决问题才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是你的责任,有蛀虫,就清理蛀虫,责任划分明确,根本没有形式主义的发展空间,人民首先就不答应。
那么请大家告诉我,多党制和一党制,到底哪个体系更先进,中国人,作为中国人民的一份子,又到底有没有民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