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除了没偷人东西,没给有钱人当干儿子,别的都跟《三毛流浪记》中的三毛一样。睡马路呀,给人拖地板呀,从垃圾箱里找破烂呀,全干了。上海有个外白渡桥,黄包车拉上去很费力,我跟弟弟岸青就在后面帮着推,推上去人家给几个小钱……”
谁也不敢想象,这段令听者落泪的凄惨经历,竟来自我们的开国首领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的描述。
毛泽东主席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先驱,一生戎马,忘乎自己。虽然生育过十个孩子,但是由于孩子们都成长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所以最后顺利长大的却只有毛岸英和毛岸青,以及李敏和李讷四个人,其余的6位孩子终究没能陪着主席看到新中国的胜利。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宣告失败,毛主席被迫与妻子杨开慧分离。
前期,两人还保持着书信联络,但是地下交通站被反动派粗暴破坏后,毛主席与杨开慧的联络便中断了。后来,更是传来杨开慧“丧生”的消息。杨开慧作为主席浪漫爱情的缔结者以及革命工作的坚定支持者,在毛主席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她的离去让毛主席万分悲痛。但是,毛主席比谁都明白,他不光是杨开慧同志的丈夫,更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首领,他能做的只有舍弃儿女情长,继续投入革命工作。
遗失的长女
工作期间,毛主席经人介绍,认识了同在井冈山根据地工作的贺子珍,两人逐渐建立感情并最终缔结婚姻。
1929年,贺子珍生下了毛主席的第一个女儿——毛金花。
然而,革命时代的革命斗士注定难以拥有普通人的天伦之乐。
因此,虽然主席对长女毛金花十分喜欢,但是战争时期带着小孩子东奔西跑终究不是办法,于是主席夫妇俩商议后将毛金花送到了当地一个百姓家让其代为收养,将来革命胜利后再接回来。只是没想到,毛金花这一去被转送多家,直到革命胜利都没有再与父母相见,自此遗憾一生。
流浪走失的毛岸龙
然而,失去爱女的痛苦还未消解,毛主席又得知,第一任妻子杨开慧所生育的三个儿子,已经在其母亲杨开慧去世后流落街头。
长大后的毛岸英忆起这段往事时说,当年他与兄弟毛岸青、毛岸龙跟着外婆和舅妈去了上海的叔叔毛泽民家,在叔叔的安排下,毛岸英三兄弟住进了中央机关工作人员创办的幼儿园里。只是后来,这所幼稚园遭到了反动派的破坏,工作人员要么暴露,要么被逮捕;他和兄弟们因为无人照看,只好流落到街头睡马路,找破烂,甚至为了有点小钱去吃饭给人去白渡桥推黄包车。毛岸英的三弟毛岸龙正时在这个时期,不幸走失,再无音信。
而另外两个孩子,毛岸英和毛岸青被党组织的工作人员找到后,送到了苏联生活和学习。
毛毛下落不明
1932年,一直陪伴在主席身边的贺子珍有了她的第2个小孩。由于是个男孩,因此,主席依着之前的儿子给他取名为毛岸红,小名叫毛毛。毛毛十分机灵可爱,主席有时候开玩笑地说:人家都叫我“老毛”,我的儿子叫“毛毛”,比我还多一个毛字,将来肯定要比我厉害!
然而,革命工作总是伴随着太多不得已。当毛毛长到两岁的时候,毛主席领导的队伍在反围剿中遭遇失败,不得不踏上艰难的长征路。临走前,主席与贺子珍将儿子交给了毛主席三弟毛泽覃(音同“勤”)代管。可是,当红军主力撤走后不久,广大的苏南地区就被国民党攻陷,主席的三弟毛泽覃也因此牺牲。在此期间,毛毛被转移到警卫员家里后,至此下落不明。
接连夭折的孩子
1933年,贺子珍再次生产了一名男婴,或许是由于贺子珍本人身体太过虚弱,外加上长久性的营养不良,以致于孩子早产,最终也没能活下来。
贺子珍与主席生育的孩子就这样接连遗失和夭折,让夫妇俩备受打击。
后来,在陪伴主席的长征路上,贺子珍又生下了一个女孩,孩子长得十分可爱,夫妇俩给她取名为“秀英”。可是由于长征旅途艰难,不能携带容易啼哭的婴儿,所以小秀英又照例被送到了老乡家里代养。
后来,当贺子珍和主席托人打听到老乡,想要接走孩子的时候,才知道孩子已经因为身体生病,医治无效后夭折了。
唯一的李敏
数年间,接连失去了四个孩子,这让贺子珍与毛主席痛苦到极点。尤其是贺子珍曾一度陷入崩溃:难道她与主席注定不能拥有孩子吗?
所幸,命运对他们尚有一丝眷顾和同情。
1936年冬,身在陕北的贺子珍再次怀孕,并生下了一个女孩。毛主席十分欣喜,给她取名为“毛娇娇”。
后来,由于毛主席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使用化名“李得胜”。所以,毛主席干脆也让女儿随了“李”姓,将“毛娇娇”改名为“君子敏于行”的“李敏”。
后来,贺子珍也曾生下了与毛主席的第6个孩子。然而非常心酸的是,当这个孩子还是个不满一周岁的婴儿时,就因为感冒感染了肺炎,仅仅十个月就夭折了。
就这样,贺子珍与毛主席的6个子女,唯一长大幸存的只有李敏。
长子牺牲
虽然痛失6位子女,令主席夫妇万分悲痛,但所幸的是,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工作成果已经取得了稳定发展。
1949年,随着毛主席在天安门的庄严宣讲,新中国成立了!
然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由毛主席领导的新中国就犹如东方世界里一轮不合事宜的太阳,当我们满怀雄心壮志,想要建设新中国的时候,世界各国却表现得十分不屑,甚至等着看笑话。他们不能想象,一个穷得叮当乱响,靠着“小米加步枪”站起来的贫弱国家,究竟如何领导和团结四亿多尚吃不饱饭的子民,又如何在新兴的国际社会里正常运转?
但是,这些外来的声音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犹如“蚂蚁缘槐夸大国”,就是“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
正所谓“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妥协求团结则团结亡”,所以,当对手嚣张的的时候,一味地妥协和退让只会让敌人更加得寸进尺、更加放肆。
于是,1950年,当美国以自己与韩之间有军事盟约为由,带领“联合国军”出兵进攻朝鲜,并且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强行越过“三八线”,轰炸中朝边境,挑战中国底线的时候,毛主席当即决定开启抗美援朝斗争。
此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已经从苏联学成回国,所以听闻中国人民志愿军要支援朝鲜战争的消息后,向父亲和党组织部领导提出,要申请参加第一批中国人民抗美援朝志愿军,并最终取得毛主席同意,进入了抗美援朝的志愿军队伍。
然而,当毛岸英刚到志愿军司令部担任俄语翻译和机要秘书仅仅一个月后,毛岸英所在的司令部便遭到了美军的空袭轰炸,正在担任值班任务的毛岸英不幸在这次空袭中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当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给毛主席时,毛主席沉默良久后,对着身边人说:你们说我不派他去,他就不会牺牲,或许是这样。可是,我作为党中央的主席,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我自己的儿子不派去保家卫国,又派谁的儿子去呢?
为有牺牲多壮志
九年后,毛泽东主席再次回到了故乡湖南,当他面对韶山冲的故园时,心情激动地写下了一首诗,其中有句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是啊,曾经他离开这里的时候,至亲好友俱在;如今当他再次回到故里的时候,山河虽在,可是那些生命中最重要的至亲却早已离他而去,且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我们不敢想象,此时主席的心里有着多大的悲痛和豪情,才会说出“为有牺牲多壮志”;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毛主席正是用这种“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理想和气魄,支撑着自己走完了革命路途上的万里长征,才会有今天的“喜看稻浪”以及未来征程上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