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2022年10月14日17:08:11 历史 1700

中国古代,不论男女皆长发及腰,想必当时梳洗头发是一件挺繁杂的事情,要经过劈柴、点火、烧水、洗发、擦干、梳理等工序,那古人究竟是用啥洗发的,本文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洗发的朝廷规定

现在关系调侃时有这样一句话:你是值得我洗发出门的人,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对于洗发后会友都是同样的重视,背后原因是深受儒家礼教的影响。

周朝时,当时社会对于神灵崇拜有很高的信仰度,所以在祭祀神灵时通常会沐浴戒斋,慢慢就形成了“三日一沐、五日一浴”的社会上层生活习惯。东汉说文解字》中:“沐,擢发也;浴,洒身也。”,从而可看出古时候沐为洗发,浴为洗身。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汉律》中曾规定:“吏员五日一休浴。”,当时洗澡这等隐私之事也被纳为朝廷规定,可见朝廷对沐浴的重视程度,相传卫子夫就因一头秀发而被汉武帝刘彻喜爱,最后成为了皇后。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卫子夫

二、古代洗发水

既然古人重视洗发,那想必古人也费尽心思研发了多种洗发用品。

1)皂角

皂角也称“皂荚”,是将泡过的皂荚在水盆里加水反复揉搓或硬物砸碎,待水略粘稠后捞出杂质后就成了天然草本洗发水了。唐代时就已有文字记载皂角洗发,据说皂角洗发水具有去污、乌发养发的功效,但因皂角生长地域窄且洗发后气味稍微比较刺激,慢慢就被其他洗发水替代了。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皂角

2)无患子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十月采荚,煮熟捣烂,和白面及诸香作丸,澡身面去垢而腻润胜于皂荚也。”,意思是无患子果实制作的洗发品不单洗头,还可洗身,效果比皂荚更好。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无患子

3)木槿叶

木槿叶洗发水因其功效与皂角洗发水类似,但气味更加清爽,也就成了皂角替代品,其制作方式和皂角大同小异。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木槿

4)茶枯

古人把油茶籽榨油后残渣压制形成茶枯饼,浸泡于水中也可当洗发水使用,在当时茶枯洗发去污能力比较出众。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油茶籽

5)草木灰

草木灰是指稻草、麦秆做饭等烧成灰后加水搅拌过滤,过滤后的溶液就成了洗发水,因碱性具有较好的去油效果。春节战国的典籍《礼记·内则》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当时草木灰就拿来当清洁剂。后续草木灰无疑是古人使用范围最广的洗发用品,因其制作简单且平民百姓获取较为容易。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草木灰

6)淘米水

西汉礼记》玉藻篇里有记载:“沐稷而靧粱,栉用椫栉,发晞用象栉,进禨进羞,工乃升歌。”,从而可以看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用粟米等淘洗的水来洗发,有较好的养发功效,现在瑶族有些地方依然用淘米水洗发。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淘米水

三、古代梳子

古人对于梳头发也是很重视的。大文豪苏轼就曾因脱发而困扰,名医告诫其多梳发可防脱发,以及南宋诗人陆游因多年梳发习惯而晚年依旧一头乌发的故事。

很多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梳发的重要性,如《黄帝内经》中“一日三篦,发须稠密”、《养生论》中“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及明朝养生著录《修龄要指》中“十六宜”的第一宜“发宜常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古人重视梳发,那想必要提到古人所用的梳子是啥样式的。古人用的梳子概称为“栉”,也是梳篦两字的合称,齿稀一点的叫“梳”,齿密一点的则叫“篦”。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商 兽面纹玉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东汉 镶金玉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唐 玉花鸟纹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南宋 缠枝牡丹纹玉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清 描金夔龙凤象牙什锦梳具

古人对梳子的材质也很讲究。宫廷贵族善用天然犀牛角制成的“犀梳”,因其清热解毒,可以缓解头痛。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唐 犀角梳

民间百姓则用“牛羊角梳”代替珍贵的犀梳。《本草纲目》中特别推荐了“黄杨木梳”,原因是“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有说法是长期使用木梳不仅可以畅通经脉、清脑提神,对失眠、脱发也有缓解的作用。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西汉 黄杨木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宋 半月形包金木梳

古代人用什么洗发梳发? - 天天要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南宋 竹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 天天要闻

14年抗战中的河南力量,190万子弟兵的血与火

你知道14年抗战中,全国伤亡“最惨烈”的省份,是哪里吗?不是东北,也不是南京——而是河南,1453万军民伤亡,比“南京大屠杀”中的伤亡,还多了将近50倍,平均每10个河南人,就有4人,倒在了血泊之中!1938年,黄河决堤的巨响,撕裂了河南的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 天天要闻

“废约”的幻灭!谁在抗战胜利后重新出卖中国主权?

自1840年鸦片战争起,列强与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抗战爆发后,中国开启了废约行动。希望借此改变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局面。 1942年成为重要转折点!三次长沙会战中,中国军队给予日军沉重打击。一系列胜利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同盟国中的地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 天天要闻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审查调查

来源/啄木鸟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甘肃省博物馆原馆长贾建威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甘肃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贾建威简历 贾建威,男,汉族,1964年7月出生,河北定州人,大学学历,1981年10月参加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 天天要闻

隐居隆中知天下!诸葛亮携“隆中对”登陆三谋新赛季

想当年,诸葛亮隐卧隆中,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势。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为他献上计策“隆中对”,勾勒出蜀汉跨荆益、联吴抗曹的宏伟蓝图,自此成为千古名策。岁月悠悠,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虽已远去,但在创新策略SLG《三国:谋定天下》的新赛季里,我们将穿越时空,重临“隆中对”的智慧战场,与诸葛亮一同谋定天下!《三...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 天天要闻

民间传说:罗成出世

罗成,是小说《说唐全传》中的人物,隋朝镇守燕山的靖边侯罗艺之子,书中主要人物秦琼的表弟。罗成少年英雄,长相俊美,性格骄傲、任性,擅长家传的罗家枪法,是隋唐第七条好汉。罗成罗艺是罗成的父亲,隋炀帝时期,罗艺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驻守涿郡。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