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晚年的段君毅,喜欢写一些回忆录。他曾经对身边的人说:
“每当想起毛主席,想起数十年间他领导我们干革命、搞建设,他的音容笑貌就频频在我们心中涌现。”
段君毅跟随毛主席干革命
段君毅于1910年3月出生于山东省濮县。193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上海,担任全国学联执行主席,领导学生运动。
1937年冬,段君毅从上海到延安,在中央党校,经过3个月左右的学习后,1938年4月,中央决定由郭洪涛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带领段君毅等30多个干部,准备到敌后的山东工作。
图 | 段君毅年轻时的照片
出发前的一天,郭洪涛带领着段君毅等人来到了毛主席的住处。接着,有的坐在小板凳上,有的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聆听毛主席作指示。
毛主席声音洪亮地说:“在你们将要去敌后工作的时候,我希望你们要像柳树一样,插到哪里都能活;要像松树一样,天寒地冻也是青枝绿叶。你们到敌后去工作,要服从当地党委的领导。”
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段君毅在笔记本上快速记下了主席的指示,然后抬起头来,认真地注视着台上的毛主席。
毛主席继续说:“你们到那里去,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发展壮大党的组织。要发展武装,要有民兵,有游击队,还要有基干武装力量,要独立自主地发展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说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问题,毛主席说,统一战线是有团结也有斗争的。
毛主席十分关注山东地区抗战局势的发展。主席的话,对段君毅等人来说,是终身受益的。那个时候,段君毅虽然已经入了党,但主要是在城市里从事学生工作,对于到敌后农村去从事党所领导的抗日工作,还没有实践经验。毛主席的话,就是一盏明灯。
图 | 毛主席在讲话
后来,段君毅回忆说,这是毛主席教我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教我怎样干革命。
段君毅到了山东后,郭洪涛决定让他和几名同志到泰西地区工作,同时决定在泰西地区组建党的特委,指定段君毅为特委书记。
走马上任,段君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特委会议,传达学习毛主席在延安的重要指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开展工作。
当时,泰西地区党的组织比较薄弱,在自卫团的17个大队中,虽然多数大队有党员,但比较零散,只有个别大队建立了党的支部。在泰西的6个县城中,只有东平县建立了党的县工委,由万里同志担任工委书记,其他县还没有党的组织。
这种情势下,段君毅立马着手进行第二件事,整军、建党、建政。在建设的过程中,泰西的6个县城,都先后建立了我们的县政府,并任命了各县县长。一开始,大家不会做工作,不会收税,也不会筹粮,115师来到泰西后,罗荣桓给了段君毅他们很多的指示和支持。
在泰西,段君毅还按照毛主席关于统一战线有团结,也有斗争的指示,与国民党军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
泰西地区专员郁仁治,是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派到泰西任第一专署专员的。他初到泰西的时候,没有带多少人,而是利用国民党“正统”的牌子招兵买马,发展他的武装。
图 | 沈鸿烈
在段君毅看来,郁仁治的基本态度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为此,段君毅等人开会讨论如何对待郁仁治的问题。至此,先后与他展开了2次斗争。
第1次,是同他企图改编自卫团的斗争。郁仁治到泰西后,就想吃掉我们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部队。他先到宁阳,想拉拢共产党员县长马继孔,但马继孔没有买他的账。碰了钉子后,他就跑到自卫团来,提出要改编自卫团为保安部队,由他兼任司令员。
期间,段君毅杀了鸡请他吃饭,对他提出的改编自卫团的要求,答应研究后答复他。郁仁治一走,段君毅马上召开特委扩大会议,大家按照毛主席关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和统一战线的思想,经过讨论认为,郁仁治名义上是改编,实际上是要吞并自卫团,是存心不良。
但郁仁治是国民党省政府派出的专员,如果段君毅拒绝他改编自卫团的要求,那么势必与他尖锐地对立起来。因此,会议还是决定答复他改编可以,但是有条件的。
第一、自卫团愿意为打日军、汉奸积极作战,但不经自卫团同意,自卫团的建制不能有任何变动;
第二、由专署委派3个县的抗日民主县长;
第三、由专署发给自卫团枪支、弹药、服装和薪饷。
郁仁治口头上答应了这3个条件,但实际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给过自卫团一枪一弹一文。
图 | 山东自卫团的战士们
第2次,是对他公开向自卫团进攻进行坚决还击。1938年10月,当郁仁治有了600多人的武装时,便集中兵力企图吃掉自卫团大峰山四大队。当时,段君毅率部正在向肥城地区行军,突然接到了四大队队长曹洪胜的报告,立即停止前进,就地召开会议。
经过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还击。段君毅集中自卫团的主力,连夜开赴大峰山,然后由四大队的人员带路,兵分3路同郁仁治作战,给四大队解围。
经过一天的战斗,郁仁治发觉已经没有战胜自卫团的可能,天黑后组织突围。当他带领部队撤退时,意外地遇到了日伪军“扫荡”,被误认为是自卫团的部队。结果,他的部队被日伪军打垮,他本人被击毙。
回想起来,当时,段君毅他们同上级的通讯联络极端困难,没有电台,无法向上级请示。如果没有毛主席关于统一战线有团结也有斗争的指示,那么就不可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这次的胜利,使自卫团声望大涨,更加鼓舞了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段君毅回忆这段往事时,非常感慨地说:
“从毛主席在延安给我们作指示到现在,已经整整几十年了,但毛主席当时的教诲在我脑海里始终记忆犹新。”
段君毅亲身感受到毛主席对机械工业的关心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段君毅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分管基本建设和干部工作。
图 | 段君毅
毛主席指示第一机械工业部,要求发布一份“安民告示”。简单地来说就是,初建的第一机械工业部面对全国机械战线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在战略和方法上“开宗明义”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干什么和怎样干。
1953年初,段君毅等人在研究草拟《关于目前国营机械工业的情况及今后工作部署的指示》的过程中,毛主席进一步示意:应该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文件的一项重要内容。
经过认真修改后,段君毅等人向毛主席和中央政治局汇报。其中提到:“企业中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应该密切围绕企业的生产和基本建设的中心任务而进行,使政治工作和经济工作相结合。”
毛主席听后,说:“这一段写得好,这一段很重要,任何工业部门都要有这一段。”
图 | 段君毅与车间干部和工人交谈
尔后,毛主席亲自主持拟定了《中共中央对<关于目前国营机械工业的情况及今后工作部署的指示>的批示》,说:“第一机械工业部强调指出加强企业中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及其方法,中央认为是适时的和正确的。”
这个文件下发后,机械工业广大职员掀起了学习、贯彻的高潮。那时,人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的任务。
1956年6月,一机部在中南海瀛台举办第一次汇报展览会,主要是汇报第一个五年计划中,机械工业的成就和今后的展望。这个展览会分综合、通用机械、机床、重型机械、电机、汽车、拖拉机和仪器仪表等几个部分。
图 | 毛主席视察一汽时的照片
毛主席边走边看,段君毅对毛主席说:“主席批准的1953年‘安民告示’对机械工业有很大推动。”毛主席听后,鼓励说:“你们经常研究方针政策,这很好。”
毛主席前后一共看了七八次,看得非常仔细,问得非常详尽。比如说,一台IA62车床,床头箱打开后,毛主席说:
“你们看,两个轴之间有齿轮咬合在一起,而咬合的齿轮又是相反的方向,如果是同一方向就没法转了,这就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
当看到液压机、电器等,毛主席说:“这里边也有联系,有辩证法的问题。”
当看到新试制的双轮双铧犁等农具的介绍后,毛主席高兴地说:“不错,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应该推广,以后再加以提高。”
这时,段君毅汇报说,锅驼机受农民欢迎,就是水锈不好处理。毛主席听了,说:“你们知道这个毛病,为什么不写出来?”
段君毅回答说:“是,应该写出来。”
从这件小事来看,毛主席是非常讲务实精神的,这也给段君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图 | 毛主席视察一汽的照片
1959年9月5日,毛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的讲话中说:
“机械里头有个工作母机,什么矿山,什么炼油,什么电力,这些机器都要有个工作母机,无非是车、铣、磨、刨、钻之类,这些东西是根本的。”
有感于毛主席对“工作母机”如此关注,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60年春在中南海举办了工作母机展览会。当天,段君毅、赵尔陆等人在瀛台迎接毛主席。
这次见面后,毛主席说:“君毅,你这么高,是不是少数民族?”
段君毅回答:“不是少数民族,我是山东人!”
毛主席说:“啊!山东大汉。”
图 | 正在家中办公的段君毅
打过招呼后,毛主席开始了长时间参观、了解。当看到程序控制车床时,毛主席问工作人员:“怎么叫程序控制?”
工作人员回答:“是用一系列电器来控制动作,里面有时间继电器。”毛主席点点头,又进一步问明白了继电器的功能。
毛主席边看边谈,兴致颇高,他说:“生产力革命,归根到底是要解决衣食住行用的问题。”毛主席还和陪同人员谈了一会儿家常,他问段君毅:“你们现在忙不忙?你们看是忙好还是不忙好?”
段君毅说忙,与工作方法有关系。
毛主席幽默地说:“我看你们一个个都面带红光,很健康,看来还是忙些好。”
图 | 段君毅
毛主席的话,让在场的同志们感到亲切温暖,初见毛主席的那份拘谨一下子就消失了。
段君毅回忆毛主席几次参观机械工业展览时的场景,这样说道:
“毛主席是那样地专心致志,求真究底,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才转到下一个问题。他与同志们平等探讨,他还不时对一些问题予以辩证的解说,予以高度概括,使人深受启迪。”
段君毅见证国产汽车在毛主席的关怀下越发成熟
1950年初,毛主席和周总理访问苏联,就和苏方商定,由苏联援建我国一个年产3万辆的中型卡车厂。回国后,毛主席说:“在沈阳和哈尔滨之间,就建在长春吧。”
图 | 段君毅(右一)与周总理等人合影
1952年秋,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第一汽车厂制造厂的领导班子。讨论到饶斌任厂长时,毛主席问:“就是那个白面书生吧?他有没有魄力做这个工作?”在场的段君毅回答说:“我们议论过,可以胜任。”就这样,饶斌担任了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
1953年下半年,援建一汽的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提出,为新车命名的问题。由时任一汽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孟少农转告国内。当时,一机部多次开会讨论,并搞了征集活动。
不久,段君毅将讨论和征集的若干名称向毛主席作了汇报,毛主席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
后来,该厂出车前,绘制设计了近200个汽车标志图案,经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审阅,选定了圆圈内有“解放”二字,两侧伸展双翼的图案。毛主席还特意为此写了“解放”二字。
图 | 解放牌车标
1956年,毛主席在讲述《论十大关系》时说:“我们的汽车工业先搞卡车,不搞轿车,所以我们每天只好坐外国的汽车来开会,哪一天我们开会的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生产的小汽车就好了。”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职工们,不负毛主席的殷切期望,1958年试制出我国的第一辆轿车——“东风”牌轿车,送进中南海,毛主席兴致勃勃地乘坐了这辆轿车。
全厂职工再接再厉,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生产出了“红旗”轿车。
1956年,毛主席在参观机械工业汇报展览时,说:“我们个省顶欧洲一个国,将来我们还要有第二汽车厂,第三汽车厂,生产更多的汽车,将来我们的汽车也要出口。”
1964年,毛主席亲自批准的发展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把第二汽车厂列为重点建设项目。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开工建设,1975年开始出车。
在毛主席的关怀下,段君毅等人的领导和职工们努力下,新中国机械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门类比较齐全的机械制造工业体系。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了。后来,段君毅为了缅怀毛主席,写下了《毛主席教我干革命》、《毛主席关心机械工业》等多篇文章,以此来表达对毛主席的思念和敬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