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无知说:“我推荐陈平时说的是他的才能,陛下现在所责问的是他的品行。”(思路清晰,德和才是两回事)
“如今若有人虽具有尾生、孝已那样守信义、重孝顺的品行,却无对决定胜负命运有所补益的才能,陛下又哪会有什么闲心去使用他啊!(大局观拎得清)现今楚汉抗衡,我荐举腹怀奇谋异计的人,只是考虑他的计策是否确实对国家有利,至于私通嫂子、收取贿赂,又有什么值得去怀疑的呢!”(更何况失德的行为也可能有不得已的原因)
汉王随即再召陈平来见,责问他说:“你事奉魏王意不相投,去事奉楚王而又离开,如今又来与我共事,守信义的人原本都是这样地三心二意吗?”(心中已有数,再给当事人陈述的机会)
陈平说:“我事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主张,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为项羽服务。项羽不能信任使用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本家,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即便是有奇谋的人他也不用。我听说汉王能够用人,因此才来归附大王您。(更换阵营没有问题)
但我赤条条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看来没发工资,金钱来路上都是各显神通,能抢就抢,不能抢就要。这么看来,也没啥大问题,就怕上纲上线)。
倘若我的计策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便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毫无价值不堪使用,那么金钱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存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坦然面对钱、权)
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重重地赏赐他,授任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所有的将领。众将领们便也不敢再说三道四的了。
手下来举报,事实清楚(没有说谎)。刘邦心有所动,先私下调查,再当面询问,最后得出结论。一般的领导最后会就势进行批评教育,然后显得很大度地原谅下属,要求下属以后老老实实,好好听话,下不再犯。
道歉、重赏、授重权,估计也就刘邦能做得出来。为什么?不忘初心。目标是拿下天下,对目标有利的就采纳,有大用的人就重用。
再看德与才的平衡。现在都喜欢德行要完美无缺。美德大多是对人本性的约束。真正愿意受各种约束的人,创新、创造能力会受到影响吗?
如果一个人拾到财物,没有上交而是自己装起来,那么他是否就没有资格去施展自己很好的才能呢?
欢迎关注、评论、点赞,欢迎指出不足,期待您的评论!
#历史#教育#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