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报告”
“进来”
1949年8月,湖南平江县政府内,正在埋头处理公务的平江县县委书记被一声“报告”声暂停了手中的工作。
“齐书记,门口有个女乞丐想要找您”门卫汇报了这一特殊的情况。
乞丐?齐寿良在脑海里快速搜索曾和自己有过联系的人,没有一个人是乞丐啊,况且还是个女的。
图1
“走,去看看”?齐寿良快速起身往大门口走,门卫紧跟在后。
齐寿良前脚刚踏出门口,女乞丐就紧盯着他问:“您就是县委书记吗”?
齐寿良印证了其猜想,他根本不认识眼前的女子,却又非常疑问地说道:“我就是,请问你找我是有什么事吗”?
确认了眼前人的身份后,女乞丐赶紧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包裹……
吃饭的家伙成了有力武器
女乞丐脏兮兮的手与手中的白包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可见她平时都是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个包裹,足见十分珍视。
白布掀开后,里面的黄金逐渐展现在齐寿良。齐寿良感觉一惊,为何衣衫破烂的女子会拿出黄金,况且还是足足一斤的黄金。如果说该女子不差钱,那么她为何会打扮成一副乞丐的模样;如果说该女子不富裕,那么这么多钱足够她买得体的衣服,解决肚子的温饱,怎么还会以眼前的面貌示人。
“这是要交给书记你的”女乞丐双手将黄金拿到齐寿良面前,等着他接过这笔钱。
图2
齐寿良连忙摆手,说道:“这我可不能要”。
女乞丐接着说:“这是党的活动经费,是国家的钱,能要的”。
党的活动经费?齐寿良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能仔细询问钱的来源。
“这是我在收拾丈夫涂正坤遗物的时候发现的,当时条件受限,无法找到组织,所以现在才送过来”一提起丈夫的名字,朱引梅眼里瞬间涌出了泪花。
“你是涂正坤同志的遗孀?”齐寿良惊喜中不自觉地升高了音调。
朱引梅轻轻地点了点头。
图3
提到已经牺牲的涂正坤同志,齐寿良满是钦佩和敬重,他的事迹即使时隔多年,依旧让人备受鼓舞。
1897年,涂正坤(原名涂正生)在湖南省平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出生,他的父亲是一名缝纫工人。
涂正坤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读完学校,在上了四年后,便辍学跟父亲一起学习缝纫,并学出了名堂,成为了周围有名的裁缝师。
受时局影响,看不惯百姓处处受欺压的生活,涂正坤决心走上革命道路。
图4
1925年,凭借裁缝师身份的掩护,涂正坤四处发动纸业工人和农民群众,同地方只会剥削百姓的豪绅作积极斗争。并经人介绍正式加入共产党。
此时,作为爱国青年的他心怀一腔热血,始终跟百姓心心相连。
1927年9月,涂正坤带军参加了由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尽管起义军受挫,但他在起义中不俗的表现,让组织印象深刻。
1928年2月,涂正坤凭借成熟的游击战术和在组织中的杰出表现,被任命为中共平江第四区区委书记兼游击队党代表。
图5
1928年7月22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下,彭德怀、滕代远等人领导独立第5师第1团在平江县城举行起义,涂正坤接到指令率领游击队前去策应。
北伐军能够成功攻占平江县,其实多亏了涂正坤前期侦探敌情得到的准确情报。
接受任务的涂正坤前脚刚赶到县城里的张记缝衣店,后脚就随勤务兵到北洋军副官陆江的府上,给军官量身做衣。
涂正坤给陆江量尺寸时,不断地跟他闲谈,为的就是多探出几分情报。可是还没聊几句,陆江便接到命令匆匆离去。
图6
涂正坤察觉出定是与战事有关,灵机一动,找了个借口借机寻到陆江的去处。果真,在勤务兵的带领下,他来到了司令部的门口。
涂正坤伺机快速扫描了一遍司令部的地形,蹲在门口的他还顺利地听到了屋里陆江说出的军事安排。正当他继续往下听时,突然发生了一个始料未及的意外。
县知事罗有铎这时从前门走了进来,涂正坤暗想:坏了,怕是要露馅,可他依旧面不改色地看着罗有铎朝着他的方向走来。
“你,你是赤匪”罗有铎惊呼地指着涂正坤,而他的声音成功地在司令部引起了轰动。
中共武装在当时被国民党污称为“赤匪”,罗有铎又因为涂正坤之前与豪绅斗争记下了他的面孔,从而认出了他的身份。
图7
千钧一发之际,涂正坤笑着否认道:“县老爷你认错人了吧,我只是个裁缝,你不信问旁边的勤务兵,还是军官太太派他请我来的”。
从屋里走出来的陆江也立刻否认了涂正坤共产党的身份,这事才掩饰过去。
涂正坤回去后立刻连夜离开,将自己打探的情报分享给了北伐军先遣团。
1931年9月,涂正坤出席了湘鄂赣根据地成立后的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大会上,他被推举为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常务委员和财政部长,可谓是实至名归。
组织的好榜样,却不幸死于惨案
涂正坤不论在党内的身份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他都坚持做好分内事,将战友当做亲人,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位战友的生命。
组织时常处于警惕状态,因为危险可能来自任何时候,而红军也时常面对在敌军的包围下突出重围的难题。
一次,与敌军交火后,一支队伍仅有20多位红军在万难之后突出重围。尽管暂时摆脱了敌军,但都已伤痕累累,只能艰难地拖着伤躯暂时躲在连云山灶门洞月光崖内。
图8
省苏维埃政府听说这支红军的战士有脱出重围的消息后,急忙安排人员前去给伤患送急救药。怎料,派去多波送药的人,竟没人能闯过敌军的封锁线。
此时,在连云山灶门洞月光崖内躲避的还有几位伤势过重的红军,省苏维埃政府是在与时间赛跑。
苦难之际,涂正坤挺身而出,带上药便跑步前进。走到山上的树林后,涂正坤突然意识到他的行迹已被敌军盯上,耳边是紧追不舍的枪声,他提速贯穿于山林。
面对紧追不舍的敌军,涂正坤急中生智,走险路避开敌军。前方就是悬崖,后方就是敌军,他一咬牙从悬崖上跳了下去。然而他并没有牺牲,而是利用树藤悬挂在悬崖处。
当涂正坤听到敌军朝月光崖方向进发时,他不顾一切地攀着树藤追赶,硬生生地赶在敌军之前到达月光崖。
图9
当涂正坤出现在伤员的面前时,伤员们痛哭流涕,没想到组织一直没有放弃他们,他们几乎已经认为自己会这样死去。
在涂正坤的指挥下,伤员迅速地向后山转移,摆脱了敌军的追杀,并且伤员也得到了救治。
感动群众和组织的不光是涂正坤本身,在涂正坤的感染下,他的家人也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让人泪目。
秋收起义后,由于敌军抓不到涂正坤,就想到阴招,将涂母骗到连云山,趁涂母不注意就将她绑在树上,以此来迫使涂正坤现身。
涂正坤带领的游击队听到此消息后,气愤不已,立马就握起武器,要去解救,却被涂正坤拦下。
图10
涂正坤怎会不知道敌人打得什么“如意算盘”,可是他不能让整个队伍陷入危难。“不准鲁莽行事”的一声喝令下,他命令整个队伍原地待命。
在听到涂母即将被杀害时,涂正坤强忍泪水,按原计划转移游击队。游击队安然无恙,可他的母亲却已经不在,狠心的敌军还放火烧了山,目的就是为了让涂正坤无法安葬其母的尸体,其心可诛。
不光是涂正坤的母亲,就连他的父亲在当初参加革命后,也被被敌军抓住,又硬生生地钉在门上,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为了支持丈夫和儿子的革命事业,涂母顶着暴露的风险,多次传递组织的消息,只为组织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重要信息。
英雄离世,精神延续
共产党一心铲除外敌,国民党却始终打着它的小算盘,反过来残害帮助它的共产党。
1937年2月,时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的涂正坤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为了大局同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谈判,希望他们能够停止内战,将抗日作为重中之重,同时也将和谈的事项向中央请示。怎料国民党地方当局从一开始就“心术不正”。
先开始,国民党试图说服组织的其他同志转向蒋介石效力。涂正坤等领导人对他们的这一行为提出了严厉的警告。
国民党丝毫不甘心,抓住共产党想要和谈的心理,一再触碰底线。
1937年7月18日,和谈正式开始。涂正坤、时任任中共湘鄂赣主席傅秋涛和其他负责湘鄂赣领导人出席了和谈,国民党方出席的仅有五师师长岳森。
图11
岳森不仅单挑大梁,还在释放红军游击队等关键性问题上,想着到时候如何一起歼灭全部红军力量,幸亏涂正坤和傅秋涛反应迅速,未落入圈套。
经过严密、紧张的谈判,双方终于商量出了解决方案。其后,武汉行营的谈判也初见成效,大体形势趋于利好。
统一战线组成后,涂正坤坚守后方,为前线做好保障。他将筹集到的资金全部用于支援,而自己却吃糠咽菜,能省则省,坚守组织的优良作风。
日夜辛苦抗日的涂正坤不知,他已成为国民党的迫害对象。
1939年5月10日,国民党的一封密令发到了驻长沙第七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处的手中。此时,国民党又开始动摇合作的心,而涂正坤、黄耀南等在游击战方面有着卓越领导力的同志成了首要目标。
图12
紧接着,国民党密谋了惨无人道的“平江惨案”。
1939年6月12日,新四军驻平江通讯处瞬间被国民党秘密包围,随后派侦察兵将涂正坤独自引至早已埋伏多时的包围圈中。机枪的扫射声瞬间响彻胡同。
察觉到敌人阴谋的涂正坤已无法脱身,身中数枪的他在最后一刻都在拼命地向通讯处传达撤离的消息。然而,他使出了全身的力气,还能没能阻止国民党对通讯处下毒手,党的多名优秀同志因此牺牲。
“平江惨案”后,人们纷纷对不幸牺牲的涂正坤、吴渊等同志悼念。
1939年8月1日,“平江惨案”牺牲烈士的追悼会在延安举行。毛主席等党的重要领导人在追悼会中现身,毛主席还发表了著名的演说——《必须制裁反动派》。
图13
涂正坤被杀害后,他的小儿子涂明涛在家中被国民党控制,看到这一幕的妻子朱引梅心痛不已,多亏了邻居急中生智,将涂明涛说成是自己的孩子,才逃过了国民党的残害。
朱引梅因此事件再也不敢回家,带着孩子四处流浪,但她心知,首要的事就是将丈夫生前交给自己的一些法币交给新四军驻平江留守处主任黄耀南。
这些法币是多名已经牺牲的红军的工资,朱引梅不敢耽搁,她如今不敢随意露面,生怕会给其他红军家属惹去麻烦,只能想尽办法将这些法币送回组织,由黄耀南代为转交。
之后,朱引梅在整理涂正坤遗物时,意外发现1斤黄金的存在。朱引梅深知这些黄金定是组织的经费,而她按照此时的情况根本无法联系到组织,只好先代为保管。
图14
期间,朱引梅跟儿子隐居深山十年,风餐露宿是他们的常态,挨饿受冻是他们的常态,他们依靠山上仅有的食物熬过了一天又一天。
新中国成立后,朱引梅终于结束了东躲西藏的生活。重回阔别多年的街道,感受到车水马龙的存在。即便如此,她还是多方打听政府的所在地,要将当年的组织经费交还。
平江县县委书记齐寿良对朱引梅的这一举动深受触动。作为红军家属,他们也始终同红军一起艰苦奋斗……
结语
时至今日,“平江惨案”已经过去83年。即便时过境迁,时间冲刷的历史痕迹只会越来越深,让群众始终谨记共产党走过的那些艰苦岁月,和因此牺牲的每一位烈士。烈士的遗属也理应得到更好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