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慈禧

2022年09月29日15:39:09 历史 1546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慈禧 - 天天要闻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慈禧”“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老佛爷”。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一说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之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载湉继咸丰大统,两宫再度垂帘听政。随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慈禧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作为新帝,她自即日起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在北京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历史评价:

曾担任陆军部大臣穆尔察·铁良幕僚的恽宝惠曾道:“慈禧太后之为人,阴鸷而多智谋,对满汉大臣能恩威并用,权不旁落,绝非一般妇女所能及。”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干,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在《中国,长寿帝国》中说: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轶事典故:

名字之迷

民间传说或影视作品,一般称慈禧太后为兰儿或玉兰。可能是因为慈禧进宫后的第一个封号为“兰贵人”,很多小说笔记误以为“兰儿”是她的乳名,实则不然。据慈禧家族后人叶赫那拉·根正称,慈禧的乳名实际上叫“杏儿姑”,“姑”是满人对未成年女子的通常称呼,而“杏儿”的名字则是因为当时家中庭院种有几颗白杏树,由此,慈禧的爷爷给她起了个大名叫“杏贞”,小名“杏儿”,取义“忠贞”之意。至于咸丰皇帝初封杏贞姑娘为兰贵人,大概是因为咸丰最喜欢玉兰花,因此给她这样一个封号,以表示自己对她的爱慕之意。还有宫中太监称慈禧的小名为“莲儿”。

称老佛爷

在有些历史小说,电影、戏曲中,把慈禧太后称作“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呼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各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清朝帝王之所以用“老佛爷”这个称呼,是因为满族的祖先--女真族首领最早称为“满柱”。“满柱”是佛号“曼殊”的转音,意为“佛爷”“吉祥”。后来,有的显赫家族,世袭首领,起名就叫“满柱”。满清建国后,将“满柱”汉译为“佛爷”,并把它作为皇帝的特称。

而慈禧能得到“老佛爷”的称呼,据说和一个故事有关。光绪初年,慈禧为达到二度垂帘听政的目的,曾使用了种种手段,但慑于朝中有人反对,终日心中不乐。心腹太监李莲英猜知真心事,便令人在万寿寺大雄宝殿的后面建了一座佛。建成之后,李莲英向慈禧谎称万寿寺大雄宝殿有双佛显光的吉兆。慈禧去后,发现万寿寺大雄宝殿供奉的依然是原来的三世佛,不觉勃然大怒:“明明是原来的三世佛嘛,哪来的双佛显光?”李莲英忙请她到后殿观赏。慈禧慢慢悠悠转到三世佛后,果见观世音坐在殿中央。这时,李莲英喊道:“老佛爷到。”其他人即刻跪伏高呼:“恭迎老佛爷!”慈禧故作不解道:“你们迎接的是哪位老佛爷呀?”李莲英等人答道:“就是迎接太后您老佛爷呀!”一席话说得慈禧心花怒放。自此,老佛爷这个称呼便从万寿寺传遍京城,举国上下,都称慈禧为“太后老佛爷”。

喜爱珠宝

清代民间,慈禧太后的金银首饰是数不胜数,有这么一对“翡翠西瓜”,慈禧太后的掌上宝贝。相传慈禧死后,两个“翡翠西瓜”被陪葬在慈禧墓中,1928年,孙殿英盗掘了东陵后,这两个“西瓜”就杳无踪迹了。

慈禧太后采购美国碧玺大部分都是通过驰名世界的蒂芙尼公司进行的,碧玺宝石也大部经过了蒂芙尼公司的宝石学家J·L·坦纶博姆的鉴定。翡翠西瓜所特有的双色组合当时几乎只有圣地亚哥的碧玺矿才具备。所以毫无疑问,慈禧太后的翡翠西瓜来自美国圣地亚哥。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梅萨平原的伊巴拉雅碧玺矿,在19世纪末期即已闻名于世。自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伊巴拉雅矿开采出来的大部分碧玺都出口到了中国,供慈禧太后的宫廷享用。随着满清王朝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被推翻,王朝的奢侈生活也到此画上了句号。其结果是伊巴拉雅矿的碧玺产品因为中国市场告吹而滞销,该矿被迫关闭。一直到2012年12月,该矿才被重新开发。

听留声机

1904年是慈禧的70大寿,很多官员想尽一切办法来张罗礼品,其中有一款柜式留声机深得慈禧的赏识,那就是美国维克多公司生产的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样品机)。

慈禧一生享尽荣华富贵,生活时尚超前,在发达的西方工业面前,也是滴滴不漏,占尽先机。照相、电灯、洋车、柜式留声机,应有尽有,这台全球最早的柜式留声机摆放在她的寝宫里,时常传出悦耳动听的旋律,唱片的内容有中国的小曲、有国外的华尔兹舞曲。

梁诚1903年到1908年初是大清三品卿的资格出使美国、秘鲁、古巴等国。他早年受过西方文化的教育,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喜欢留声机。1904年维克多推出了第一批柜式留声机的样品,由于不是商品机,美国也只有一些政府高层官员才有机会使用这样高档留声机,当年美国官员把这台留声机送给梁诚,梁诚又把这台留声机送给老佛爷慈禧太后,作为慈禧太后的70大寿的礼物。

处死记者

《中俄密约》的内容公之于众后,国内外舆论一片哗然。全国人民群情激愤,纷纷斥责清政府的卖国行径,进一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革命运动的深入开展,清政府则陷入了非常难堪的狼狈境地。在国内外强大舆论的压力下,清政府不得不放弃签订《中俄密约》的计划。

恼羞成怒的慈禧太后极其残忍地下令将记者沈荩斩立决”。后因惧怕行刑会影响慈禧太后的生辰“庆典”,慈禧太后这才发布懿旨:“着即日立毙杖。”1903年7月31日(阴历六月初八),沈荩被残忍处死,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殉职记者。

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北京多区现冰雹!有的鸡蛋大小 - 天天要闻

北京多区现冰雹!有的鸡蛋大小

‍‍‍‌‍‍‌据气象北京,5月13日16时~20时,北京市昌平、怀柔、顺义、延庆、海淀、石景山、门头沟等局地均已出现8级左右短时大风和冰雹。目前强对流回波位于房山北部、门头沟东部、朝阳、丰台、海淀一带,海淀区雷阵雨天气中伴有冰雹,尺寸较大,可能造成雹灾。强回波向东南方向移动,请出行丰台、大兴、通州和中心城区...
白贼73|满街都是“旗鱼”人口!民进党这次离谱到“汉人”头上 - 天天要闻

白贼73|满街都是“旗鱼”人口!民进党这次离谱到“汉人”头上

民进党上台后,为推行“去中国化”,各种“迷惑”操作不断,令人瞠目结舌。近日,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网站被发现将占总人口逾96%的“汉人”(笔者注:汉族居民)改写为“其余人口”,同时将仅占2.6%的少数民族群体突出:“台湾目前已设户籍人口2.6%为原住民族群,另外来人口占1.2%,其余人口占96.2%”。民进党当局这种妄图...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 天天要闻

实探“北京唯一电报窗口”:受理量增加近十倍,有年轻人发电报催“速回微信”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曹雪娇2025年5月1日起,杭州地区全面停止电报服务。至此,北京已成为全国唯一提供发电报服务的城市,而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也成为全国唯一电报业务点。5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中国联通西单营业厅,大厅一角就是电报服务区。服务台上摆放着厚厚一沓电报纸和一份填写模板,有顾客正在填写电报内容。中国联通...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 天天要闻

尹锡悦内乱案再添新证:被指通过秘密手机下令“我可以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戒严”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对前总统尹锡悦涉嫌发动内乱案举行第三次庭审。据韩国媒体此前报道,如果发动内乱罪名成立,尹锡悦可能面临终身监禁,甚至死刑。▲5月12日,尹锡悦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法院 图据视觉中国在第三次庭审中,特战司令部参谋长朴正焕(音)和首都防卫司令副官吴尚培(音...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 天天要闻

钟会在成都作乱,很多部下都死了,只有一个人活了下来

景元四年(263年),魏国三路大军,进攻蜀汉,主帅是司马昭的亲信钟会,钟会当时担任镇西将军,作为主力,钟会的兵力高达十余万,其他两路大军,分别是征西将军邓艾和雍州刺史诸葛绪,两人各带三万多人。钟会作为主力,和姜维主力作战,被姜维死死挡在剑阁,不能前进一步,钟会无奈,甚至打算撤军了。这时,转机出现了,作...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 天天要闻

他最终,只能成为世人眼中“一个伟大的失败的英雄”

一声拖长腔调的喧呼在深宫里回荡,张謇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喊出时,只觉一股空乏之感陡然袭来。金銮殿上众人歆羡的目光里,他望着殿外簌簌飘落的梨花,想起多年前在南通老家,父亲借着煤油灯的光,用布满老茧的手指逐字教他念《论语》的场景。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 天天要闻

通化市委书记孙简升任吉林省副省长

5月13日下午,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事任免名单,其中决定任命孙简为吉林省副省长。孙简孙简,男,1972年2月出生,江苏无锡人,经济学博士,高级工程师,1994年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年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16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 天天要闻

汤和:大明柱石的生存智慧

在洪武三年(1370年)的庆功宴上,朱元璋亲手为汤和斟酒。当酒液注入金杯时,这位曾统率六十万大军北伐的元勋却悄然离席,伏地叩首:"臣年齿已衰,不堪重任,请陛下怜臣老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