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2022年09月27日08:06:04 历史 1830

根据非洲起源论的观点,所有现代人的祖先,都是20万年前的一位东非女子,西方人将她命名为“夏娃”,大约在13万年前,“夏娃”后代走出非洲,走向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地,没有与当地古人类有过丝毫杂交,完全取代了当地古人类。其中,大约5万年前,非洲智人来到中国,取代了原先的古人类。

不过,基因研究发现现代人身上,携带着尼安德特人的少部分基因,这就部分推翻了“非洲起源说”,学者称之为“同化假说”。因此,如今的“非洲起源说”,一般认为非洲智人扩张之后,与当地人有过一定杂交,吸取了当地古人类的小部分基因,但总体来说现代人基因组的绝大部分仍然是来自于非洲的现代人祖先。

总之,基因研究更倾向于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一个主要来源、一种进化模式,但考古学上却有不太一样的结论。现代考古显示,现代中国人并非起源于非洲,如果说非洲智人曾经扩张到东方的话,那么极有可能是中国古人类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 天天要闻

1989年,在湖北十堰市郧阳地区,考古专家挖出一具直立人头骨化石,被认定为一种晚期直立人,生活在距今100万年前,顿时震惊了世界。

对于“郧县人”的石器情况,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原馆长亨利·德·伦姆莱说:“通过对‘郧县人’遗址出土的手斧等石制品研究,证明中国次大陆上很早就有人类生活,这个时期的出现比欧洲更早。”

非比寻常的是,在“郧县人”头骨化石出土地方圆百十公里范围内,先后挖出75万年前的郧县梅铺猿人,60万年前的郧西白龙洞猿人,5万年前的郧西黄龙洞猿人。

与“郧县人”类似的遗址,是河北泥河湾遗址群,存在从200万年前到距今1万年前的人类遗迹,一脉相承,中间没有出现明显的断层。

换言之,从“郧县人”、泥河湾人来看,可能是当地“古人类连续进化”,最终进化出现代中国人,而不是从非洲迁徙过来。

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 天天要闻

除了“郧县人”、泥河湾人之外,还有很多远古人类遗迹被发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115万年前的蓝田人、50万年前的北京人、10万至20万年间的辽宁金牛人、1万至4万年间的北京山顶洞人等等。

不过,在这些遗址中,却有一个“缺失的一环”,即中国没有发现5万—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但在新世纪之初,考古挖出了“许昌人”,距今大约8万至10万年。与此同时,2006年在甘肃天水的大地湾遗址挖掘中发现,该遗址人类活动历史由8000年前推前至6万年前。

可见,从古人类遗骸或活动遗迹来看,中国现代人应该是本土古人类连续进化的结果。

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 天天要闻

更为重要的是,著名古人类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新智在研究上述古人类遗址时,取得了不少“非洲起源说”难以解释的重磅发现,比如以下两个:

首先,中国人的“铲形门齿”。

如今,大约80%—90%的现代中国人都是“铲形门齿”,黑人只占11.6%,白种人只占8.4%,因此可以说“铲形门齿”是中国人的重要特征。

然而,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距今20到70万年的北京人等中国古人类,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有“铲形门齿”。

如果现代中国人是非洲起源,除非恰好一群有着“铲形门齿”的非洲智人来到中国,但为何元谋人、北京人等也有“铲形门齿”呢?显然,从“铲形门齿”上看,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元谋人、北京人、现代中国人一脉相承,即中国人是本土独立起源的。

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 天天要闻

其次,中国第一模式石器技术。

考古表明,自330万年前开始,非洲古人类发展出石器制造技术的第一模式,170万年前时发展出第二模式,20万年前时发展出第三模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距今20万年—5万年时,扩张到东方的非洲智人,石器技术至少是第三模式。

令人费解的是,中国发现的古人类遗址,从170万年前的元谋猿人遗址到2万年前,其旧石器制造技术基本都是以第一模式为主,少部分地区存在第三模式的石器。

如果非洲智人取代了中国本土的古人类,那么他们为何摒弃习惯使用、且较为先进的第三模式,而反常地使用第一模式?显然,只有中国本土持续进化,才能合理地解释这个现象。

考古表明:五万年前的中国先民,或打败了非洲智人的入侵 - 天天要闻

因此,从考古上看,中国人更应该是独立起源,而不是非洲起源。但无论从基因层面,还是从文化等层面来看,中国人又的确与外来种族之间存在过交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或许原因很简单,就是非洲智人“入侵”中国时,被中国本土古人类打败并同化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 天天要闻

缅怀先烈,传承精神

各位朋友:清明节,它既是一个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无尽的情感寄托。清明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寒食节。相传,晋文公重耳为了纪念介子推,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与清明节
北京清明假期阵风较大,明天局地有扬沙 - 天天要闻

北京清明假期阵风较大,明天局地有扬沙

北京今天午后开始云量逐渐增多,夜间系统过境,山区有零星小雨。中午到傍晚还会伴随6级偏南阵风,阳光下暖意融融,但背阴处一阵风袭来还是有些凉意的,请大家适时调整着装,谨防感冒。今天下班:多云;偏南风3级(阵风5、6级)转2级;19~15℃明天早晨:多云间晴;偏北风1、2级;9~13℃未来三天3日白天:晴转多云;偏南风...
安徽种田区up主,靠天吃饭,逆袭成地主后塌房 - 天天要闻

安徽种田区up主,靠天吃饭,逆袭成地主后塌房

赛珍珠是唯一同时拿下诺贝尔文学奖和普利策奖的女作家,堪称文学界的“双料顶流”。更魔幻的是,这位“顶流”是个美国人,却靠写中国农民的故事封神。她出生三个月就被传教士父母带到中国,一住就是近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