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毛主席备受排挤,为何还能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2022年09月26日18:43:28 历史 1286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主席,其实早在1931年,他就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任主席了,这也是“毛主席”这个称呼的由来。

那么,毛主席当年是如何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任主席的呢?

1931年,毛主席备受排挤,为何还能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天天要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核心是中央苏区,也就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由赣南闽西两块红色根据地和广东北部几个县组成,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人口450多万。而毛主席,就对中央苏区的创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发动了秋收起义,之后登上了井冈山,创建了红四军,后来又出兵赣南,建立了赣南苏区。

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苏区和闽西苏区连成一片,成为全国最大的苏区。

而且,当时在全国各地已经有十几个革命根据地了,但是各自为政,急需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政权来加强领导,于是,中央就决定以中央苏区为中心,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定在江西瑞金。

1931年,毛主席备受排挤,为何还能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天天要闻

从1931年1月,苏区中央局就开始为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做准备了,到了2月,中央政治局选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候选人,就是毛主席,然后上报共产国际批准。

不过,毛主席当时在党内的地位并不高,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排在他前面的还有十几个人,而且,毛主席当时在党内也不受欢迎,反而备受排挤。

就在1931年11月1日召开的赣南会议上,毛主席还受到了批判,比如毛主席反对“本本主义”,却被指责为“狭隘经验论”,给他扣上了一顶“从根本上否认马列主义理论”的大帽子,是“农民的落后思想”。

在土改工作中,毛主席提出“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原则,也被指责为“富农路线”,结果把地主和富农推到了红色政权的对立面。

在军事上,毛主席一直倡导游击战术,并取得了三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但是,中央却认为这是“游击主义”,忽视了“阵地战”、“街市战”。

1931年,毛主席备受排挤,为何还能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天天要闻

总之,以王明博古为首的中央,一直在排挤和削弱毛主席在党内和军内的地位。

比如在党内,1931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选举出了9位政治局委员,都没有毛主席的名字,只是7位政治局候补委员之一。

比如在军内,1931年11月成立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主席是朱德,副主席是王稼祥、彭德怀,而毛主席只是15位委员之一,没有军事指挥权。

但是,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红军的创立与发展,还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功劳,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因此,王明就算是对毛主席再有意见,也不得不考虑一下毛主席的威望。

1931年,毛主席备受排挤,为何还能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 天天要闻

而且,王明还是懂一点“统战”的,他们知道,如果把毛主席推上去,当个没有实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既能安抚毛主席,堵住支持毛主席的同志们的嘴,又不会对他们形成很大的威胁,可谓一举两得。

说到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虽然听起来名头很大,但实际上的权力并不是很大,无论在党内还是在军内,毛主席当时都没有多少话语权。

当然,毛主席向来对这些名衔不感兴趣,既然不让我管党管军,那我就专心搞好政府的工作,还可以更直接地了解民情,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在毛主席担任主席的那几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土地改革,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也为后来我党的土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资料:《毛泽东年谱》《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34年来逾八万人选择海葬 上海有哪些节地生态葬惠民政策? - 天天要闻

34年来逾八万人选择海葬 上海有哪些节地生态葬惠民政策?

东方网记者项颖知4月3日报道:清明小长假前夕,在市民政局主办下,一场跨越34载的致敬仪式今天下午在上海滨海古园举行,拉开了今年上海海葬文化周的序幕。记者了解到,自1991年首次海葬活动以来,上海已累计护送80247位逝者骨灰撒向大海,服务家庭超31万户,成为全国海葬数量最多、服务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为纪念丈夫来...
AI技术重现音容:向秀丽烈士后人与奶奶“跨时空对话” - 天天要闻

AI技术重现音容:向秀丽烈士后人与奶奶“跨时空对话”

中新网广州4月3日电 (蔡敏婕 刘馨龄)清明时节,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银河广场,松柏苍翠,木棉花火炬熊熊燃烧,气氛庄严肃穆。 广州市民政局3日举行“英雄花开英雄城”缅怀先烈·致敬英雄——2025年清明祭英烈活动。社会各界来到烈士陵园,通过向烈士墓献花、参观烈士纪念馆等形式,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广州举行202...
吉林省举行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 - 天天要闻

吉林省举行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

中新网通化4月3日电 (李彦国 高龙安)吉林省纪念杨靖宇烈士公祭仪式3日在通化市举行,700多名各界代表向杨靖宇烈士、东北抗联英烈以及所有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致敬。 清明节前夕,杨靖宇烈士陵园松柏苍翠、庄严肃穆,各界代表手持鲜花、列成方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戎装铜像屹立在陵园正中...
山西这座城市2600年没有改过名,只为纪念一位千古先贤和一个正在被遗忘的节日 - 天天要闻

山西这座城市2600年没有改过名,只为纪念一位千古先贤和一个正在被遗忘的节日

节气童谣《清明》作词:李姝 作曲:邹頔童声合唱:深空少年合唱团三月三,天气新,上巳祓禊祈平安。摇春光,荡秋千,荡走百病笑开颜。寒食节,蒸寒燕。飞向云端彩虹现。插春柳,思亲人,全家团圆是美满。中国人一向有慎终追远的传统,一年中除了清明节,还会在中元节、寒衣节、冬至、除夕等节日里虔诚地祭奠祖先。每一个祭祖...
清明节传统禁忌知多少? - 天天要闻

清明节传统禁忌知多少?

清明节溯源传统,铭记禁忌。清明节溯源传统,铭记谨记。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背后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刻文化。租传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饥寒交迫,介子推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煮汤给他喝。后来重耳当上了国君,却忘了介子推的功劳。等想起时,介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 天天要闻

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少先队员清明节祭扫 传承红色基因

山西青年报记者孟存田 通讯员张琪 为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3日上午,阳泉市郊区河底小学部分师生前往郊区河底镇河底村革命烈士墓碑前,开展“红色耀三晋,青年永传承”主题清明节祭扫活动,少先队员们通过敬献花束、集体默哀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 天天要闻

黑龙江一县发现侵华日军遗留炮弹

新华社哈尔滨4月3日电(记者王君宝)近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孙吴县普查队在推进孙吴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文物安全巡查工作时,发现一枚侵华日军遗留炮弹。“在普查中,工作人员来到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孙吴镇侵华日军地下隐蔽部,在文物本体西北侧发现了这枚炮弹,经过现场勘查初步分析,此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孙吴县文物保...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 天天要闻

英烈纵无名,山河永不忘!

19490826349、19490826350、19490826351……墓碑上这一串串数字背后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76年前,兰州战役烽火熊熊解放大西北的关键一役,许多战士血洒兰州474位烈士长眠于兰州市烈士陵园名字被岁月隐没,生命却融入山河大地兰州市烈士陵园华林坪革命烈士纪念塔航拍照片。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苍松翠柏簇拥一颗颗深埋黄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