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2022年09月26日10:09:11 历史 1446

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 天天要闻

格哈德·多马克

众所周知,在医疗落后的古代,小孩子可能感冒发烧就会死去,大人可能被刀划伤受感染死去,天花、肺痨那都是绝症,一个人想要健康活到老,简直是奢望。

到20世纪初,人类已发明和拥有了疗效显著的一些化学药物,可治愈原虫病和螺旋体病,但对细菌性疾病则束手无策。人们试图研制一种新药以征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病原菌。这一难关终于在1932年被32岁的德国药物学家,病理学家,细菌学家格哈德·多马克所攻破。

多马克因发现了百浪多息的抗菌作用,而获得了193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过去,百浪多息这种合成化学物质只被当作红色染料使用,而多马克的发现,一举开创了合成药物抗菌的新时代。

1895年10月30日,多马克出生于德国勃兰登堡州一个美丽的小镇上。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学校的副校长,在那里,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中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基尔大学,因为对医学很感兴趣,学习医学。但上学没多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岁的多马克服兵役入伍,当年的12月就在战场上受伤。休养痊愈过后,他因为经历过短短的医学训练,因此被赶鸭子上架地派去充当战地医生,作为德军的一员前往俄罗斯战场。

在俄罗斯的战地医院,他见到了令他终身难忘的悲惨景象。在还没有抗菌药的年代,面对霍乱斑疹伤寒、伤口感染及其他各种传染病时,医生们措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逐渐衰竭并死去。伤口感染的伤员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但术后的感染依然能够轻易夺走他们的生命。这些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而强烈的认知:在小小的细菌面前,人们是如此的脆弱无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输了。1918年,多马克重返基尔大学继续学习。为了夺回被战争耽误的时间,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放弃了大量的休息时间。1921年,他通过了国家医学考试,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同年毕业后,多马克在明斯特大学就职,成为了病理学及细菌学的一名讲师。

1929年,德国化工巨头法本公司资助明斯特大学成立了一个研究所,而多马克也兼职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研究员。

“法本公司”可大有来头,它是由六家在一战期间紧密合作的大型化工公司合并而成的。这些公司基本都靠染料起家,一战期间承包了全世界染料供应量的一半以上。法本公司诞生后,企业的创始人开始试着将业务往更尖端、更有前途的药物领域拓展。

也许大家会觉得荒谬:卖染料的公司为什么会无端端想着要踏足医药界呢?

其实,早在1856年,就有科学家发现某种紫色染料可以穿过细菌的外壳,让细菌着色;后来更有人发现,某些合成染料对细菌的生长有着抑制作用。因此,法本公司想要将自己的染料变成安全、有效的抗菌药,并非脑子一热、虚无缥缈的幻想。

而多马克就职的那个研究所,就是为了这个目标而成立的。  

在开始研究的时候,多马克并没有指望会成功。染料有几千种,而常见的致病细菌也有几百种,想要找出哪种染料在哪种剂量下可以抑制哪种细菌,根本不是易事。他在小白鼠身上做了三年实验,一无所获,直到1932年的秋天,他发现,红色染料“百浪多息” (磺胺类药之一种),对感染了溶血性链球菌的小白鼠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 天天要闻

百浪多息原本是一种红色染料

不过,面对这个实验结果,多马克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奋和喜悦。百浪多息能够救活被细菌感染的小白鼠,但小白鼠跟人终究是不同的。见惯战争残酷和生死的多马克表现出了比较悲观的态度,他心里并不认为百浪多息在人类身上会有多大作用。

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桩意想不到的事。1932年的一天,多马克可爱的三岁小女儿不小心在玩耍的时候划破了手指,她哇哇大哭起来,多马克马上给她的伤口进行了消毒,结果第2天,小女儿就进入了持续高烧,被划破的手指肿胀了起来,来到医院,医生宣布她是“链球菌感染”。

“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 天天要闻

链球菌感染

“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 天天要闻

B族链球菌

“链球菌感染”,是指链球菌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最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比如急性扁桃体炎、肺炎等,在现代,链球菌感染是很好治疗并且能治愈的,然而在那个年代,就等于被死神相中了。

妻子哭得昏天暗地,多马克却冷静了下来,并且迅速赶往实验室,他决定要救活自己的宝贝女儿。多马克在最后关头决然地让她服下一剂百浪多息,而奇迹就这样出现了:女儿的病情迅速地好转,最终幸运地从死神的手中夺回到了父亲怀里。

多马克用百浪多息治好了小女儿的链球菌感染,开创了磺胺药研制和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先例。百浪多息在体内能分解出有效代谢产物对位氨苯磺胺,对位氨苯磺胺和病菌生长繁殖所必须的对氨基苯甲酸化学结构上非常相似,它被细菌不辨真伪地吞噬掉,却又起不到细菌生长的养料作用,于是细菌因得不到营养而死去了。

多马克救回了女儿的三年后,临床医生开始在大量的志愿者病人身上试验百浪多息的效果。结果是令人欣喜的:这种红色染料确实有着妙手回春的效果。

之后,消息很快传遍全世界,英国的医生甚至还尝试着用它来治疗产褥感染,同样也有很好的效果。1936年,百浪多息被引入大西洋对岸的美国,那一年的冬天,波士顿的一位医生用它治好了罗斯福总统小儿子的链球菌咽喉炎。它的成功吸引了无数优秀的化学家和医学家投身这个领域,并开创了合成化合物发展的新时代。  

因此,1939年诺贝尔奖的名单公布时,人们一点也不意外。人们意外的是,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多马克获奖后,他就被盖世太保秘密警察逮捕了。

原来,在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前的一周,纳粹反对者卡尔·冯·奥西茨基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这极大地惹恼了德国纳粹政府,因此它紧急出台法律,规定德国人不可以接受诺贝尔奖。多马克被关押了一个星期,之后不得不拒绝奖项。原本属于他的奖牌足足等了8年,才在1947年、纳粹倒台后重新回到了主人的手中。

然而,诺贝尔奖并不是纳粹伤害多马克最深的地方。他的家乡勃兰登堡州脱离纳粹德国并入波兰,因此多马克失去了故乡;他的妈妈在二战的兵荒马乱之中与他失去了联系,最后于1945年活活饿死在难民营里,因此多马克还因为纳粹失去了母亲。

虽然成就巨大,但百浪多息抗菌作用的发现并没有给多马克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他没有专利权,甚至因为推迟领奖,所以连诺贝尔奖的奖金都没拿到。不过多马克从来没有因此抱怨过。1964年,在他因为心脏病逝世之前,69岁的他还没有退休,依然呆在实验室努力研究合成化合物的医学用途,因为他认为化疗将会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大主力。如果他能看到今天化疗使用的广泛程度,应该会为此感到欣慰吧。


“发明创造的故事”(183)——征服链球菌的多马克的悲催人生 - 天天要闻

正在使用显微镜的多马克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美日还在密谋,可日本最后“堡垒”已被中国攻破 - 天天要闻

美日还在密谋,可日本最后“堡垒”已被中国攻破

就在3月的最后一周,美国防长赫格塞思展开了对日本的访问,整个过程丝毫没有一点遮掩,非常直截了当的对外公开了自己的目的,公开表示,美国要“遏制中国”,日本是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然而,就在美日防长8....
处长夫妇双双被策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 天天要闻

处长夫妇双双被策反!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当前,保密工作形势复杂严峻,我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一直是境外间谍情报机构觊觎的重点目标,他们不遗余力进行政治渗透、情报窃密、勾连策反等破坏活动,对我国家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必须绷紧思想之弦,强化危机意识,时刻警钟长鸣。1.利用亲属“迂回策反”某单位涉外部门处长章某某,在境外任职期间被某国...
尹锡悦的最终命运,选在中国清明节当天揭晓 - 天天要闻

尹锡悦的最终命运,选在中国清明节当天揭晓

中国清明节当天,尹锡悦的最终结局将彻底揭晓。 经历了漫长的拉锯战后,韩国宪法法院终于决定,在4月4日上午,也就是中国清明节那天,正式宣布尹锡悦弹劾案的审判结果。 8名宪法法院法官....
解放军在台岛演训,台军“跟拍”都拍不清被嘲 - 天天要闻

解放军在台岛演训,台军“跟拍”都拍不清被嘲

东部战区新闻发言人施毅陆军大校4月1日表示,从当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组织舰机多向抵近台岛,重点演练海空战备警巡、夺取综合制权、对海对陆打击、要域要道封控等科目,检验战区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施毅还强调,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的严重警告和有力遏制,...
手上一颗黑痣险些要了命,竟是“癌中之王” - 天天要闻

手上一颗黑痣险些要了命,竟是“癌中之王”

痣在很多人眼里,不过是皮肤上的一个小标记,甚至有人觉得它是“福气”的象征。但你知道吗?有些痣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它是皮肤癌中最危险的一种。“从小到大就有的黑痣,我也没引起重视。突然长大了,左肘处还长出2厘米大小的硬肿块,摸上去还疼。”嘉定市民王女士说,5年前,黑斑开始长大,逐渐出现破溃、渗出症状,并伴...
土匪王姚大榜:从乌龙山剿匪记原型到最后的水鬼 - 天天要闻

土匪王姚大榜:从乌龙山剿匪记原型到最后的水鬼

谁能想到,上世纪热播剧《乌龙山剿匪记》中那个令人过目难忘的"田大榜",竟是以一个真实的土匪为原型?他在湘黔边区称霸半个世纪,最终却葬身江底,成了一个令人唏嘘的水鬼。这个人就是姚大榜,一个从农家子弟到悍匪魁首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