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整个国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因为鸦片战争的问题被卷入了资本瓜分领土这一狂潮,人民的生活也陷入了水深火热当中。
在当时的社会下,所有人都按照各自的出身贵贱被分成了三六九等,对应的他们能否受教育、受教育的程度、经济水平等各个方面都被划分在了完全不一样的起点。
那么,在这种时候往往有人会因为生活所迫而从事自己本身不情愿的职业,男性可以出卖力气来赚钱养家,但是属于弱势群体的女性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背景下,这些生活水平低下要面临流落街头的女性们就从事起了自己不愿意的职业—“咸水妹”。
咸水妹通俗来说就是靠出卖自己的身体来获取金钱的职业,当然从古至今这种职业一直存在,只不过是在过去那种社会里,咸水妹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
他们出门会被扣上鄙夷和看不起的帽子,经常遭受世人的唾弃。而且他们这样的职业也是不会有子孙后代的,那么在那个时代,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主要是应对什么样的人群呢?
咸水妹的职业生涯
当时,咸水妹一词是最先从广东那边流传过来的,他们大多都是生活在水上,有些人仿佛是天生就有当妓女的命,也有些人是被人贩子坑蒙拐骗流落至此。
咸水妹这个词语的来源据说是西方的音译而来,洋人初次称为“咸酸梅”,有那种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之后咸水妹这个词也被广泛流传,专指做皮肉交易的女性。
相对来说,咸水妹他们坐着皮肉交易,但是他们的人格和良心并未泯灭。他们只是一帮寻常却又不同寻常的女人,只不过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没办法生存下去的女人。
既然是做交易,必然是有收入的。据相关史料记载,晚清时期的咸水妹大多是这样的:穿着华丽的咸水妹会给码头上为她拎包的人几块银元,次日见这人穿着破烂又大方的掏钱给这个人置办新的衣服和鞋子。
在她从皮包里掏钱的那一刻,仿佛她并不是生活所迫从事下贱交易的女人,而是在一个水深火热的时代背景下心肠软糯的慈善家。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业特殊性而憎恨这个世界,反倒是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得更加自在和舒适。
对于咸水妹来说,他们通常漂泊于海上,由于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一味求和软弱不作为,洋人之间也就默契的掀起了瓜分中国领土的大风,“咸水妹”这个职业的产生,完全是本土妓女不愿意接纳洋人,而出现的一个群体。
咸水妹的悲惨人生
在海上和租借游荡的咸水妹,也就自然而然地会接触到洋人顾客,和常年从事海上作业的一些水手。对于这些咸水妹来说,积年累月的职业性质,通常让他们大多数人会染上性病。
在当时的卫生环境下,人们对于两性之间的卫生清洁都不是很注重,再说了面对咸水妹相信也很少有人,会在卫生这方面“照顾”他们。
更何况他们所接待的洋人和外籍水手们从骨子里,带着对中国人的一种鄙夷和蔑视,所以更加不会有人在性生活方面,考虑卫生的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易大多数是肉体上的一种发泄。
咸水妹大多是广东人,生活在海边的广东人通常都爱干净,致使他们染上性病的自然而然就是长期漂泊在海上的水手或者洋人,因为他们当时所面临的顾客有90%的是洋人和水手,国内的男性一般都是流连于本土的妓院。
咸水妹染上性病之后,那些文笔稍好的西洋作者会加以词藻宣传,咸水妹是如何的肮脏不堪,一方面抨击咸水妹肮脏,另一方面会将这种歧视上升到整个华人圈,像黑人和马来西亚人也会被掺杂其中。
当时咸水妹所存在的地区一般都是在租界,租界那边也是有过废娼妓的条文,但是实施起来并没有想象中的成效,咸水妹依然堂而皇之的在街边招揽生意。
咸水妹被曝光染上性病之后,洋人也会在自己的租界里,将他们分发到下面的性病医院治病,并且将这些人登记造册。这些女人并没有因此感到恐惧,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继续招揽生意来提高自己的收入。
当时媒介资料对于这些群体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有些人认为咸水妹正因为祖籍是华人所以才会携带病毒,也有人认为咸水妹是因为招揽了那些水手们才会染上性病,更有人认为咸水妹在“工作”的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人性的变质。
他们在营业的过程中,会因为嫖客不通晓外国的语言,不习惯一些洋人的娱乐方式,而遭到咸水妹的嘲讽。
也有人表示咸水妹在当时是高级妓女,她们通晓各国的语言,甚至在咸水妹群体里面也不乏爱国人士,也不乏一些高雅清洁的形象。
有记录显示,咸水妹一天接客的数量高达三十多人次,国内的妓女坚守自身的底线拒不接待洋人,所以咸水妹的职业也是在另一种层面上为某些人提供了方便。
在服务洋人的同时,部分咸水妹会趁机看上洋人的金银财物,并且会想办法偷盗这些财物,由此在西方文人的笔下,咸水妹不仅是低贱职业的代表,更是有着强盗性质的华人女性。
但是这都不能阻止洋人和外国水手们光顾咸水妹的生意,反而是为咸水妹群体打了一波广告,让更多的洋人们知道在中国租界地区,还有那么多的供人消遣欢乐的地方。
后记
洋人们消遣的方式让广东一带的咸水妹通晓了很多的国家语言,并且还有洋人会对部分咸水妹进行包月的租赁方式。
与此同时,咸水妹也是非常配合地将自己的房间布置成租用关系的人所需要的情景,为的是让他们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一百多年过去了,咸水妹这个词语逐渐被淡化,但是在晚清时期咸水妹代表了当时在历史上的一种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