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2020年01月10日19:18:11 历史 1189

在1512年1月9日这一天,有个人完成了他在人间的使命,归于尘土。

在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以三人为最:诸葛亮、他和毛泽东;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他、再加上半个曾国藩。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王阳明

他就是王阳明,本名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生而不凡。传说,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祖父遂为他取名为王云,还把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只是王阳明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可能,这就是所谓的大智若愚。

幼年的王守仁有良好的家世,因此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也会他后来“心学”的哲学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只是长期以来,他辉煌的哲学和思想光芒,不仅掩盖了他在政治、军事上的功绩,还掩盖了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王守仁《矫亭说》下同

其实,王阳明在书法上也可称为大家。明代大家徐渭曾称书圣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据查,王阳明其实是王羲之伯父王导的第四十世孙。王阳明书法承续“二王”,却又更加自由挥洒,表现出一代大家的风范。既师承古人,又妙悟自得,开明中后期浪漫主义书风的先河。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矫亭说》是王阳明的代表作之一,是王阳明代其父王华为朋友方秋卿建立"矫亭"后所作的文章。文章论述了过柔者,矫之以刚;过慈者,矫之以毅;过奢者,矫之以俭等道理,认为一个人要想变得完美,必须随时注重修正的德行,加强修养。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王阳明酷爱书法,在写字上非常勤奋,他曾经没日没夜的研究书法,完全沉浸其中:“此时不知在何时,此身不知在何处”。据说王阳明成亲后,暂住在岳父的官宅内。房内有数箱纸,王阳明每日用这些纸练习书法,等到第二年十二月启程回家时,盛纸的箱子竟然都空了,可见其习书之刻苦。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阳明心学之理论体系是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王阳明的心学有多厉害?日本之所以能迅速崛起,与欧美列强分庭抗礼,一切都得归功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最重要的推手,就是阳明心学。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在天皇的庆功宴上,分享了自己成功秘诀,来自一块腰牌,上面只七个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王阳明28岁就考中进士,当上了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从此步入仕途。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因不满宦官刘瑾对大臣的陷害,冒死上书,结果反被刘瑾重打四十大板,还被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个没品级的驿丞。刘瑾甚至准备在王阳明赴任的路上,伺机杀死王阳明。幸亏聪明的王阳明制造一幕投水自杀的假象,才躲过此劫。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贵州龙场驿,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他终于感悟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王阳明顿悟的“道”,是吾心之道,就是我们都有的“本心”,也就是初心。遇到任何问题,不必向外寻求,而是求理于你的心。

王阳明追求“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闲观物态皆生意,静悟天机入穴冥的“真乐”或“真悟”状态,他的书法,体现的正是这种超然喜悦,高度自由的精神境界。观王阳明书法,我们看到他的书法创作,也是一种“知行合一”的过程与体验,流露的是其卓然超越的真性情。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那么王阳明是如何领悟学习书法的方法呢?在他的传世名著《传习录》里有段话这样说: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

段中的“明道先生”是北宋大儒程颢,他的思想是象山心学之源。王阳明悟出了明道先生所说:书法不是一种技巧,而是一种心法,同时这种心法,也是做学问的根本。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王阳明无意于书,他的书法却卓尔不群。这是他的道德学问、为人之道渗透于书法的结果。书法在王阳明这里,已经越过“我执”,升到“心上学”的高度。

王阳明书法取势凌厉,看上去风卷云舒,却难掩刚健之气。字行略向右倾,灵动飞舞是他书法的一大特点,他的楷书沉着刚劲,端庄高雅;他的草书,笔意清新,矫若龙蛇;他的行书,笔势隽逸,豪放舒展。

心法即书法:圣人王阳明“非是要字好”,却是明代书法大家 - 天天要闻

在王阳明临终时,他的学生周积流着泪问他:“先生有何遗言?”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 天天要闻

湖北鹤峰县:清廉文化赋能文旅新活力

在武陵山区的怀抱中,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不仅坐拥“中国仙本那”屏山峡谷等绝美自然风光,更承载着华夏大地独树一帜的容美土司文化等深厚文化底蕴,尤其是清廉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底蕴厚重。近年来,鹤....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 天天要闻

冒功者,就该被永远钉上历史的耻辱柱,遗臭万年

本文是历史架空小说,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对号入座,那就是做贼心虚。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是看不懂了。我国隋唐时期,百济恃仗高句丽支持,多次侵犯新罗,二者结为世仇,战争不断。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百济与高句丽、靺鞨联合攻打新罗,连续夺
即将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着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这里住了一晚 - 天天要闻

即将消失的永泰古城,西北活着的明代城池,我竟然在这里住了一晚

我是塞外小野,这一次西北大环线从兰州始发,第二站来到白银市,在白银市的景泰县发现了一座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城。保留完好的古村布局,至今还住着30多户人家,在古城里住了一晚,体验到了西北萧瑟中的人间烟火。西北地区留下的古城大多残垣断壁,位于白银景泰县寺滩乡的永泰古城应该是西北地区仅存的一座保留完整的土夯...
1/3抗战文物史料首曝光!专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 - 天天要闻

1/3抗战文物史料首曝光!专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

7月8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恢复对外开放,并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公众可免费参观且无需预约。此次展览面积达1.22万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张、文物3237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在开放首日接受南都、N视频专访时介绍,此次主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