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2022年07月14日12:35:20 历史 1159

关于这个问题我虽然不是很专业,去年在家呆了大半年的时间复习考研,我却注意到了这样的一个事实。

我家是一个小县城,住在村子里,无可避免地能够想到,贫穷、落后,但其实不是那样的。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村子里基本上没有土房子,小二层的人也比较多。从长辈那里听说,我们那个小县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没有受到日本人的侵略,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些财产;从一定的时间段来看,村里人都比较有钱。在很长的时间里,大家守着一方黄土,并不热衷外出打工。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像很多年前的时候,第一批下海的人赚得盆满锅满的时候,带动下海成为热潮的时候。

我们那里的人还闭目塞听呢?更谈不上抓住机遇了……

这样的生活迟早会被外界推着走吧?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我记得大学一年十一国庆的时候,大概就是17年的时候,正赶上了苹果纸袋的季节。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去帮我姑姑家去干活。就那个时候啊,我姑姑满面笑容,甚至还带着点庄稼人的骄傲,对我说,哪有比这里更好的地方呢?就庄稼地里长出来的脆生生的苹果就是我们花不完的钱啊。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这个时候,不得不说,她其实还是盲目的自信,不敢相信这个地方早已经留不住人了。

但现在的光景其实是,像我这个年纪的人,绝大多数除了不想拿起锄头,更为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零八年的时候落果可以卖到九毛、一块一斤,一下午在地里,拾落果都最少可以卖两百多块钱,现在直到苹果快成熟的时候,才只能两三毛钱一斤。一下午在地里面,好像没有数蚂蚁,但是好像累死了,也没一点收益。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年长的人慢慢骂骂咧咧地接受,年轻人没上学得早早走上了南下进厂,家里有点钱的打算让给孩子学一门手艺……上学的孩子最大的梦想就是要考出去。但是毫不意外的是,人能走的都走了。

就连夸这里很好的姑姑,虽然没有离开,但是也动了想要离开跟女儿一起生活的愿望。

丢下那个曾经让她们痴迷的黄土地。

那剩下的呢?

村子里全部都是老年人加上留守儿童。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我记得当时给老年人体检的时候啊,基本上全村的人都会来我家里。家里基本上都是那种年老的老两口,相互搀扶。年纪稍小点的都出去了。有的男性老人还在后面骂骂咧咧的讲他老婆子:“你去拿个板凳,让我好好的与他说道说道。”殊不知一个在村子这头,一个在村子那头,很久都没有见过面了。

其实不论你信不信,家里有孩子在的时候,只要是做父母的,都会烧一锅热腾腾的饭菜。儿女不在家了仅仅只能叫做是生存,或者是活着。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我见过养鸡的人家,等不到儿女回来,怕鸡蛋放坏送给我父亲的。

我见过辣椒收成不好的,拿着一大包十几斤的干辣椒,求我父亲买下来的,只要求卖五块钱。

我见过一锅白米粥,两个老年人可以吃一天的。

我见过一生好强的邻居奶奶,为自证清白,却被人活活气死的。

我见过八十岁的邻居爷爷,还要坐上二十分钟的公交车,取出自己的养老金,给自己交住院费用的。

我还见过平常走不动路的老奶奶,因为老伴便秘,走一步歇两步只为来我家买一瓶开塞露

……

而这些人,我最熟悉的隔壁家奶奶,每次见我都会把我叫到他家去给我吃饭的奶奶,就在我上周日还见过她,待到下周回来她已经入土为安了。

那个大嗓门喊我父亲去取药的奶奶,在一次回家之后突然对我父亲说要去上礼……

我不愿叙述那么多了,太沉重。

受不了……

……

考研那大半年,我见过十几位老人不在了,而儿女还在外打工。知晓后便又急匆匆地赶回家。

但是对应的那一年,村里仅仅只生出两个小孩。

但是他们的儿女亦有儿女,自己连自己都过不好,哪有功夫去管别人呢?

孤老无人可依仗,儿孙亦有其难事。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这天下没有谁是容易的,在物质丰腴时代长大的我们这一代人见过父母的不易,大抵很多人是不打算做父母了吧。

至于出生率,我姑且可以猜测不会升高了吧。

计划生育之前,出生率很高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战争过后,动荡的生活,不安的日子,让他们想为这世界留下他们曾经来过的痕迹。生孩子的时候,想的是多子多孙多福气,但是养老的时候,我见到的只是在推皮球。甚至见过,年迈的父亲走后,自己的亲哥哥也并没有再踏入家门过。

见过父辈的人生,自己怕也亦会过成那样。

老年人口将突破 4 亿,高龄老人将翻番,透露出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 天天要闻

便不再想选择那样的人生了 。

而那个未受抗日战争侵扰的小村子,将会被这个大时代推着向前走。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 天天要闻

多尔衮的人生很失败吗?

在某乎上看到一个答案,说的是为什么多尔衮被后人捧得那么高?这答案给我看乐了!说多尔衮有一项功劳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做了一个伟大的实验。他以开国皇帝之实力,挫骨扬灰的悲惨结果,告诉了后世:带着孩子的盘不能接,别人的儿子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 天天要闻

逝者 | 113岁新四军老战士施平在沪逝世!系施一公祖父

新四军老战士、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13岁。施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祖父。今重刊旧文《施平:一只理想主义的“土拨鼠”》(原载于2015年4月11日《文汇报》),以飨读者。百岁施平,摄于2010年9月。“我是一只土拨鼠。”施平在自传里这样写...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 天天要闻

1949年之前,毛主席的这些罕见留影,平时很难见到,极其珍贵!

一张老照片,珍贵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拍摄于1947年,拍摄地点在陕北小河村,这是毛主席与机要科人员留下的弥足珍贵的合影和罕见的镜头,温馨的画面,永恒的记忆,此时的毛主席和其他同志一样蹲在地上,也没有站在核心位置,但是并不影响他的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 天天要闻

遭遇地头蛇,凶悍的土司、拼命的阻击,彻底断了石达开的生门!

哥走的是怀念,还有伤感兵驻庆远期间爆发的“万里回朝”事件,对石达开的打击是致命的,除了太平军精锐损失惨重,更严重的是此事带来的感情伤害。石达开没有料到自己竟然会落得个众叛亲离下场,那些曾经无限拥戴自己的兄弟们,为什么都会选择离我而去,难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