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2022年07月01日08:36:11 历史 1880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民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纪念(后排右起第四人为闫昌居

青岛的历史档案和资料中,有两张照片和一所旧址,成为研究青岛自来水厂建党初期水厂红色工运和党建的珍贵资料。

第一张照片是民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时的黑白历史照;

第二张是党在青岛闫家山点燃“第二火种”成立自来水厂中共党支部领导人鲁伯峻的黑白个人照;

一所旧址就是1925年(民国十四年)中共青岛自来水厂(胶澳商埠水道局)党支部旧址,现址闫家山村577号。

通过对以上珍贵资料的研考,可探明党在建党初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在自来水厂(胶澳商埠水道局)的发生、发展及走向。

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始末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李村河水源地

闫家山水源地也叫李村河水源地,位于张村河和李村河的交界处闫家山村,是1899年始建的海泊河水源地之后的第二个送水厂,始建于1906年1908年建成,送水量是海泊河水厂的15倍是青岛最大的水源地,1914年在日德之战中被炸毁,在日统时期的越三年即1916年恢复供水担负着全市主要供水任务,是青岛最初工人阶级形成的骨干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1914年日德之战中德人自行炸毁的蒸汽泵房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一战后日本人修复的李村河水源地蒸汽泵房

1919年由青岛问题引发的“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页。1922年青岛回归结束了德国和日本两个帝国主义国家对青岛25年的统治,北洋政府以后随着城市工业化的发展和胶济铁路向内地的延伸,青岛工人的阶级队伍逐渐扩大,德租时期,青岛市内的总人口才有1.4万人,到1922年仅青岛的工人就达到4万人,其中产业工人占半数以上。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二十世纪早期四方机场工人为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压榨的圣诞会证章(青岛市博物馆馆藏)

由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青岛工人阶级从诞生时就深受双重压迫,过着极其贫困、无人身自由、无民主权利的生活。工人每天工作十二小时以上,全年无节假日,稍有不慎就被开除,每天的工资只有两角左右,不够养家糊口之用,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他们不断地进行自发的维权斗争,并建立了相应的群众组织。最早建立群众自发组织的是四方机厂郭恒祥组织的“圣诞会”。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邓恩铭烈士与郭恒祥烈士

为了引导和团结工人,领导工人运动使其成为党领导的骨干力量,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受团中央和中共山东济南支部(组长王尽美)的委派来青岛,以《胶澳日报》副刊编辑的身份做掩护,做建团、建党工作。1923年建立青年团青岛支部,1924年夏在四方区海岸路18号建立中共青岛组,邓恩铭任组长,8月份成立青岛支部,1925年初党员已发展到13人,预备党员11人。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图为军警枪杀工人的报道

1925年青岛的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中共青岛支部领导的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之后,紧接着在纺织厂比较聚集的四方一带日纱厂筹建工会。4月初在大康、内外棉、隆兴三个纱厂相继建立工会,工人们有了维护自身权利的自己的组织。大康纱厂的日本厂主害怕工人觉悟兴起,为了将刚成立的工会扼杀在摇篮中,他们纠集反动当局逮捕了三名工会负责人,党领导的工人们闻讯后义愤填膺,一方面向厂主交涉,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散发《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并向日方提出成立工会的“二十一条”。由于日方置之不理,爆发了轰动全国的“4.19”纱厂工人大罢工,为了声援大罢工,从4月21日到4月底,全市罢工工人已达2万,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图为沪青惨案后援会宣传旗

大罢工发生后,日本政府一方面要求亲日的奉系军阀山东督办张宗昌镇压罢工,另一方面派遣两艘日本军舰,开进胶州湾,对市政当局施加压力。胶澳督办温树德根据北京政府山东督办张宗昌的命令,在5月29日凌晨,调集2000名军警包围了大康、内外棉、三方纱厂进行血腥的镇压,当场打死工人8名,伤者无数,75人被捕,3000多名工人事后被开除遣返回原籍,这起震惊中外的“5.29”惨案和第二天上海发生的“五卅”惨案,史称“沪青惨案”。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李慰农烈士与“二十一条”内容

在领导罢工斗争中,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被胶澳商埠警察局拘捕,驱逐出境。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镇压,暂时转入低潮。此时党又派刚刚从苏联留学归来的李慰农来青领导工作,一场更大地引发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在暗流中酝酿。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1925年6月16日,全市各界3万余人游行经过中山路。

“沪青惨案”引起当时共产国际的关注,6月7日共产国际发表《告工人农民和全体劳动人民书》,要求全世界劳动者支持中国工运。中华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刘少奇寄来全国总工会、北京学生救济声援款2200银元。6月16日青岛三万群众举行雪耻大会,胶澳督办公署摄于群众的舆论和压力被迫于6月17日释放了被捕的69名工人。

在这场运动中,胶澳商埠水道局的自来水员工不仅参与而且以实际行动进行声援。1925年的自来水厂,全称是胶澳商埠水道局,下属海泊河水源地、李村河(闫家山)水源地、白沙河水源地(仙家寨)三个工区,胶澳商埠水道局是青岛工运队伍中的一支骨干力量。从中共青岛党组书记邓恩铭到中共青岛支部书记李慰农,再到中共四方支部干事丁子明,一直关心指导水道局的工运和党建。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李村河水源地

1925年建党初期,水道局下属工区的张洪礼、李德根与郭恒祥、丁子明关系密切,1925年已经是共产党员。五、六月期间他们串联李村河水源地、白沙河水源地以及水道局本部的进步工人秘密酝酿,准备成立水道局工会。张洪礼、李德根根据四方机厂俱乐部章程,起草制定了《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章程》,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于1925年,也就是民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在闫家山(现在的闫家山村577号)召开了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章程》(青岛市博物馆馆藏)

史料记载:俱乐部成立那天,各单位都派出代表参加,四方机厂丁子明等代表作为特邀来宾参加大会,代表与来宾共计六十余人。大家欢聚一堂,兴高采烈、喜气洋洋、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门口悬挂五色国旗,场面十分热闹,大会结束后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作为历史的见证载入青岛的历史档案。

据1926年入党的自来水老党员闫昌居、闫恒珍在回忆录中所叙:当时之所以设立闫家山,一是水道局在市里,距反动当局大本营太近;二是四方区的工运遭到镇压,工运重心开始向沧口转移;三是李村河水源地地处三个水源地中心地带,又聚集着工运的骨干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胡信之烈士

1925年6月25日成立的工人俱乐部名义上是俱乐部,悬挂着北洋政府五色旗,实际上就是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工人俱乐部6月下旬成立,正是青岛工人运动遭到镇压的最低潮,在白色恐怖下成立的工会,更彰显出党领导下的水道局工人的坚强。俱乐部成立不久,就遭到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的封闭,俱乐部的公开活动和秘密活动都遭到封杀,在白色恐怖下关心和爱护水道局工运的青岛党组织领导人李慰农,7月26日在小鲍岛参加党的一次活动返回四方住处时不幸被捕,7月29日李慰农和《青岛公民报》胡信之在青岛团岛的沙滩上被反动军警秘密杀害,时年30岁,至今青岛团岛附近仍矗立着李慰农烈士雕像。据资料记载,闫家山水源地党员张洪礼、李德根得知李慰农被杀,准备乘夜去抢尸,由于水道当局的严密看管没得手。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李慰农烈士雕像

青岛“五·二九”惨案后,青岛的革命转入低潮,李慰农来青不久刚刚点燃的革命火种又被北洋军阀张宗昌这个号称“混世魔王”、“三不知”(不知自己有多少钱、多少枪、多少姨太)的山东督办所镇压,革命再次跌入低谷。

党派鲁伯峻来青点燃“第二把火种”

为扭转局面,推动工人运动发展,1925年冬中共山东地委派鲁伯峻由济南来青岛,在闫家山村以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在四方、沧口一带负责党组织的领导工作。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鲁伯峻烈士

鲁伯峻,生于1895年,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鲁伯峻的照片和余修(弟弟)介绍哥哥的生平简历看,他高大的个子,身材魁梧,四方圆脸,经常穿一件黑大褂,佩戴一顶铜盆帽,平时少言寡语,对工人讲话非常和气。来到闫家山便跟闫家山的工人打成一片,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给工人办夜学,启发工人觉悟,宣传革命道理,向工人讲明工人受苦受难原因,以及如何团结起来闹翻身、求解放。

在闫家山村他主持印刷一种工人小报,教育工人,组织工运,他翻印过《共产党宣言》,广泛散发到钟渊(今国棉六厂)、宝来(国棉九厂)、四方机厂及市内厂矿学校。这些地下活动引起反动当局的注意,胶澳商埠水道局长,胶澳商埠总办赵琪都亲自清查,都在工人的帮助下巧妙避过,使敌人阴谋未能得逞。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水厂模范阎昌居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鲁伯峻重视在工人的先进分子中培养发展党员,组建党的闫家山党支部。水源地的工人积极分子闫昌居,在一份回忆录中说:我对党组织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最初和我一起干活的李德根对我讲,穷人为什么受苦?为什么受压迫的道理。后来认识了鲁老师,经过鲁老师的教育,我觉得心更明,眼更亮了。有一次当我一个人在场的时候,鲁老师问我“你愿意加入组织吗?”我听了高兴极了,便说:“这还用说嘛,为劳苦大众谋福利呗!”经过半年的教育,我感到懂得了不少道理,认识到我是在一个大集体中,前面有领路人,后面有千军万马在跟随。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入党宣誓仪式画面,中间人是闫昌居。(源自青岛水务党史教育基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四、五月份的一个晚上,鲁伯峻把我叫到他屋,一进门看见李德根也来了,接着就在墙上挂起了带有镰刀、斧头的红旗(党旗),这是举行入党仪式,他们二人介绍我参加了光荣的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闫昌居入党后,闫恒珍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中,组建了第一任党支部,这也是中共青岛四方支部之后又一个党的基层组织的诞生。鲁伯峻任党的书记,为了保密,我们这个组织对外称职工子弟小学校董会,鲁伯峻任校长,李德根任校董,张洪礼负责外事,闫恒珍任保管,闫昌居负责财政,这五人名义上是办校,实际上是中共闫家山党支部。

据闫恒珍回忆:他曾在党旗下宣过誓,时间是在深夜,当时使用的党旗是用纸剪的,锤头和镰刀剪得很粗糙,誓词中有:“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等词语。入党时鲁伯峻曾叮咛:组织(共产党)是为工人办事的,参加了就不准再参加别的组织了。当时党实行单线联系,彼此之间也不知道谁是党员,当时的严酷斗争形势,使党的活动受到党纪的严格约束。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余修(左)和鲁佛民(右)在延安

鲁伯峻除担负党的领导工作之外,还配合团中央委派来青的关向应同志做好青年发展工作。鲁伯峻有一个弟弟鲁广益(另名余修),1924年在胶澳中学(一中)上学,余修思想活跃,积极上进,1925年便是共青团员了。鲁伯峻引见与关向应见面,使其靠拢组织。

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余修在回忆中写道:“在公园的干路樱花路(中山公园),哥哥指着藤蔓花下迎面走来的一位青年游客说道:就是他。我定睛望去,只见那青年戴一顶鸭舌帽,身穿深色灰大衣,腋下夹一卷刊物,面带笑容地走过来”。这就是关向应(郑勤),此后余修经常接头聆听教诲,不断进步,1931年余修参加左联,1936年入党,1937年去延安,任延安大学党支部书记,建国后升至山东省副省长。在我们水务博物馆资料库中还存有余修向我们自来水公司介绍鲁伯峻生平的亲笔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闫家山党支部旧址

1926年秋冬,鲁伯峻在青岛积极发展革命力量,准备以更雄厚的群众力量迎接革命高潮来临之际,反动当局调集大批军警对闫家山进行搜捕,鲁伯峻及时得到密报,提前一天在党组织的护送下,连夜由城阳潜回济南去执行新的任务了。

鲁伯峻调走后,党又派李兴甫来闫家山接替鲁伯峻担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领导党的建设。1926年秋冬是白色恐怖时期,反动当局加大了对李沧一带工运的镇压,这年腊月十六午夜,大批反动军警包围了闫家山,抓走了李兴甫、李德根等人,第二天闫昌居、闫恒珍闻讯后,秘密地将油印机带到水源地锅炉房内,填入炉内焚毁。当时风声紧,随时有可能被抓捕,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牺牲,闫昌居、闫恒珍去了大连

被捕的李兴甫、李德根,面对反动当局严刑拷打,严守机密、守口如瓶,没有出卖同志,所以反动当局没有得到任何重要证据,被关押四、五月后,不得不如数释放,党支部所有党员无一人牺牲。李兴甫出狱后,回了即墨老家。李德根回闫家山水源地后再没有与组织联系上。张洪礼据了解在鲁伯峻回济南前回潍县老家。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鲁伯峻与闫家山党支部旧址

当风声过后,闫昌居和闫恒珍再回水厂时,党组织已不存在,与党失去了联系。鲁伯峻潜回济南后,在1927年组织工人罢工运动中被反动当局逮捕,英勇就义。这位曾是点燃青岛第二火种的中共闫家山第一任党支部书记,牺牲时只有28周岁。

从1926年自来水党组织遭到破坏后,在白色恐怖下,一直没有恢复。1929年北洋政府败走,国民党执政后,共产党的领导活动一直处于白色恐怖的镇压破坏之中,党组织在自来水的活动一直处于低潮期,直到1943年秋,中共青岛地下党组织派地下党员李继佩打入自来水厂,开始进行地下工作。在工人中发展积极分子,为赤色群众,为党组织的恢复,培养了一批新的骨干力量。在解放前夕,根据党的指示,组织群众开展护厂,为确保在青岛解放后正常供水立了大功,受到1949年7月1日青岛市军管会对护厂有功的单位、个人的嘉奖令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管会主任向明、副主任赖可可、谭希林1949年7月1日发布第一号嘉奖令,对解放青岛护厂有功的青岛自来水厂、电厂、青纺公司等单位和个人进行嘉奖。

中共党组织在自来水厂的正式恢复还是1949年10月,经市府党委批准成立的中共青岛自来水厂党支部,从1949年到如今已有73周年,自来水集团全体职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领导和保证了全市自来水供水畅达,促进确保了青岛市的经济腾飞。这些历史有力地证明:青岛自来水集团公司不仅有123年的厚重历史,而且有自觉置于党领导的光荣传统,这是确保青岛发展腾飞,生生不息的城市命脉。

当今,上世纪二十年代,即民国十五年,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时,那张珍贵的照片已是水务集团当今最早的红色历史影像,也作为全国可移动文物珍贵资料被载入青岛史册。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照片背景的那所房子也是闫家山党支部燃起第二火种的地方,现在是闫家山村577号,已被市文物部门列为中共党史保护建筑。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2014年中国画报(原人民画报)海外英文版,将民国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的珍贵照片作为全国可移动文物试点单位的重要资料刊登在第二期,用英文传播到海外。

附:闫昌居资料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闫昌居

闫昌居,青岛闫家山村人,1900年生人,15岁进青岛自来水厂李村河水源地做工,1925年加入工会,1926年入党,1926年底党组织遭受破坏去大连,事后返青,1949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任生产技术科副科长。1950年至1956年,先后六年被评为青岛市劳模,并被评为山东省、全国劳动模范。1950年选为青岛人大代表,1954年选为山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一生有多项发明创造。1960年退休,1985年1月16日病逝,享年85周岁。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青岛水务党史教育基地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群雕像五人是水道局中共党支部五名成员,中间是支部书记鲁伯俊。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中国共产党在闫家山水源地燃起青岛“第二把火种” - 天天要闻

保存完好的1906年德人建成的李村水源地机室

作为全国唯一一座依托水源地旧址建立的党史教育基地,青岛水务党史教育基地由青岛水务集团投资改建,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东侧为党史教育展区,西侧为生产区域,建有李村水源地旧址厂房展区、“水润丹心”党史党建馆等。其中主展馆面积611平方米,馆内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为主轴,共分为开天辟地、改天换地、锦天绣地3个篇章,主要以党组织在青岛的建立与发展,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青岛解放前夕地下党组织领导水厂工人开展护厂斗争并取得全面胜利为主体,通过50余件展品、100余幅图片以及油画、雕塑、视频等展示,全方位呈现在青岛地方党组织的领导下,青岛水务行业工人进行革命和党的建设的历史画卷,是集党史教育与城市供水宣传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同时也为岛城再添一座具有青岛水务历史和特色的党史教育基地。

谨以本组图文,献礼党的生日!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

韩绍江,1951年生人,1968年参加工作,2011年自来水公司退休。多年来喜爱连环画的收集,城市供水的考证,纸质品的收藏。做为收藏爱好者,其藏品多次在本市展出,并在央视播出和国刊上发表。在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中被青岛市授予:特殊贡献先进个人。

本组图文由韩绍江老师提供,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 天天要闻

中山公园促成近代北京皇宫禁苑相继开放,专家回顾背后百余年故事

今年是北京中山公园对公众开放110周年,6月10日,中山公园在来今雨轩举办深度人文对话活动“到公园去——从1914年到2024年”。国内著名文化学者、园林专家、京味作家和公园管理者就北京公园早期的功能与地位、北京公园的未来发展等话题进行交流研讨。来今雨轩讲堂于当天正式揭牌。 由皇家坛庙转向市民公园 中山公园开放有...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 天天要闻

中国最早的粽子与端午节的渊源

端午节,这个流传千年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情感。而粽子,作为端午节最具特色的食物,不仅是一道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一、粽子的起源据考证,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之前,那时它并非专为端午节而制,而是用于祭祀祖先和神灵。这一习俗,体现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对祖先的怀念...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 天天要闻

历史上四川人口经历过哪些变迁?

四川作为中国的一个省份,其人口历史经历了很多变迁,下面是一些主要的人口变迁事件:1. 史前时期:大量的先民在四川的流域、河谷和山区活动,如三星堆文化、金沙遗址等。2. 古代:自秦汉之后,随着崇山峻岭和江河洪涝所限,四川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人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 天天要闻

无论男女都应该管住下半身,万一有疏漏,后果必然是祸事临门

在北宋的扬州府有一个叫谢洪的小地主,虽然算不上大富大贵,但在乡下的县城里也算是一个小土豪。谢洪有一个族兄叫谢海,二人关系不错。谢海有一个情人贾氏,而且还是有夫之妇,二人暗中勾搭成奸,这个妇人长的很漂亮,尤其那事让谢海十分迷恋,谢海常常在谢洪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 天天要闻

考场舞弊?后果惊人!揭秘人头落地的真实教训

一桩晚清科场案揭示的清代科举FuBai现象前言科举制度是东方大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选拔制度,延续了1300多年,其中清代科举制度更是严格而庞大,也是东方大国封建社会的一大特色。在这个看似公平而公正的制度背后,却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NeiM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