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2022年06月28日20:32:21 历史 1611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1914年的今天,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枪杀。

一个月以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在德、俄、英、法等其他大国的推波助澜之下,国际局势迅速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这场为期四年的战争将造成3700万人死伤,摧毁传统的社会结构,根除古老的政治制度,并开启人类历史上最血腥的世纪。

一战”的起因真的仅仅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它又如何终结了那个时代?这究竟是不可抗力,还是必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斗争?

一百多年来,人们不断地对此进行反思。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战争史畅销书作家保罗·哈姆通过查阅海量文献资料,试图在《1914:世界终结之年》一书中解答这些疑惑,回望那个充满不安的年代,揭示当时的世界如何一步步走向撕裂和瓦解。

1914何以成为“世界终结之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也被称为“镀金时代”,是人们在很多年后依然无比怀念的时代。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那时候欧洲强国的政权还都把握在几个表兄弟手中。就像《唐顿庄园》所展示的,贵族们喝着下午茶,出席各种舞会;穷人服侍富人,在田间、工厂劳作;军人们读莎士比亚第一届世博会在英国举办。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人们赞美现代文明和机器,却全然不知接下来等待他们的是多么可怕的危机。无数年轻人将走上战场,整整一代人都被摧毁。

从宏观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漫长的19世纪”画上了句号,使1914年成为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道重要分水岭。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参加了“一战”的英国诗人西格弗里德·萨松

最广为人知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而对于数以百万计的男人、女人和家庭来说,1914年是世界终结之年。信仰和确定性崩塌,人们在麻木无情的日常屠杀下变得残暴。

战争进一步激化了欧洲各国的民族矛盾,再加上利益瓜分不均,也为更加血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隐患。

《1914》的作者保罗·哈姆从不同国家的角度出发,立足新的文献资料,客观、全面地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故事。

从外交活动中的纵横捭阖到西线战场上的血火硝烟,从上层阶级的尔虞我诈到普通民众的苦难哀愁,从参战人数到各国武器数量,本书试图回答20世纪最令人困惑的问题之一:1914何以成为“世界终结之年”。

《1914》“烽火残阳”特装本

开启征订

在“一战”结束100多年后的今天,“方尖碑”书系编辑团队精心打造了《1914》“烽火残阳”特装本。

我们采用【喷色】+【雕刻】双重工艺,将图案以【激光烧灼】的方式呈现在书口,并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左:内封立体图;右:外封立体图

“烽火残阳”特装本目前在译林出版社官方旗舰店、有赞、天猫、小红书、抖音、京东、摩点、当当、一条等平台上架

售价:128元,译林书友还可领券享10元优惠!

本次征订从2022年6月28日10:00开始,到7月19日23:59结束,仅此一批,不再加印。

“激光灼烧”士兵剪影

以战争的惨烈映衬和平的珍贵

丨设计灵感丨

我们希望书口设计可以成为正文内容的延续,以战争的惨烈映衬和平的珍贵。

丨封面油画丨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封面选用了美国著名画家约翰•萨金特的画作《毒气》,它描绘的是“一战”期间受到芥子气袭击受伤的士兵走向战地医院的场景。

其余死伤者躺在他们脚边,昏黄的落日营造出惨淡的光线,远处有人在踢足球,仿佛与伤兵的悲欢并不相通。画面象征了战争的盲目与荒诞。

丨书口图案丨

书口图案来源于一张拍摄于“一战”时第三次伊普尔战役期间的老照片,照片中一队英军士兵正行军经过饱受战火蹂躏的比利时乡野,去迎接他们未知的命运。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伊普尔位于西佛兰德,是比利时境内的一处战略要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在这里先后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其中以第三次战役最为惨烈,在各种统计资料中,交战双方伤亡人数在40万-80万之间。

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役:战后德军总参谋部在一份文件中认为该战役“使德国濒临崩溃”,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也在回忆录中承认该战役是“战争中最大的灾难之一”。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这场战役就彷佛第一次世界大战本身的缩影:在造成巨大伤亡和惨重损失的同时,让参战各国优秀的年轻人在无谓的冲突中走向毁灭。

丨书口工艺丨

《1914:世界终结之年》“烽火残阳”特装本采用【喷色】+【雕刻】双重工艺,将照片中行军队列的轮廓以【激光烧灼】的方式呈现在书口。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细节展示(一)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细节展示(二)

丨附赠藏书票丨

《1914:世界终结之年》特装版将随书附赠藏书票1张。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设计素材取自德国著名画家凯绥·柯勒惠支的一幅版画作品。1914年,柯勒惠支的儿子在前线丧生,悲痛中的画家创作了这幅名为《牺牲》的版画。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画中怀抱婴儿的母亲衣不蔽体、双目紧闭,表达了战争中的无助与绝望,以及失去孩子的痛苦,流露出浓厚的反战情绪。

特装征订 | 一本书了解“世界终结之年”——1914 - 天天要闻

译林出版社微信矩阵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 天天要闻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集体学习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7月9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党委书记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学习。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大家认真聆听解说,参观了《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 天天要闻

从马扎然到丘吉尔:首相们的职场生存指南

《首相塔》全八集完结!今年三月到六月,陆大鹏与程衍梁带我们走近欧洲历史上的八位首相或总理,在纷繁的历史中,串联起他们的故事:从缔造“太阳王”的马扎然,到瓦解拿破仑的梅特涅,再到力挽狂澜的克列孟梭,直至缔结“英美特殊关系”的丘吉尔... 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抉择,也亲手推动着历史的进程。光环背后,其实这些首...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 天天要闻

1951年,得知古大存紧急汇报,叶剑英焦急致电陶铸:刀下留人

1951年3月的一天清晨,电话那头传来古大存压低却颤抖的声音:“叶帅,莫雄今晚就要被枪决!”叶剑英愣了不到三秒,随即抄起另一部机子拨向陶铸,四个字掷地有声——刀下留人。广东省政府大院的走廊里,传令兵一路小跑,陶铸收到命令,当场批示暂停执行。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 天天要闻

她曾是延安第一美女,却因推广交际舞,不得不离开延安

1937年延安的夏夜,废弃教堂里留声机流淌出《蓝色多瑙河》,一群青年男女正随乐起舞。舞池中央,一位涂着口红、烫卷发的女子格外醒目——她轻挽领袖的手臂旋转,裙摆划过尘土飞扬的地面,仿佛硝烟中绽放的玫瑰。这一幕,让窑洞外几名裹绑腿的女红军攥紧了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 天天要闻

管仲:通过经济手段消灭一个国家的鼻祖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应该大家都熟悉。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在物质生活满足了,才能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简单说,这句话阐述了最基本的一个人生道理,所谓的修养、礼仪都是吃饱了饭以后的事。你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吗?出自哪里?如果你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