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2022年06月28日06:46:02 历史 1599

明太祖朱元璋,1328生于凤阳钟离孤庄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时,当地发生旱灾,次年春天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瘟疫,半个月内他的父亲、大哥和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家里又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块埋葬亲人的土地也没有,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坟地。兄弟二人找了几件破衣服包裹好尸体,将父母安葬在刘家的土地上。

  为了活命,朱元璋与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儿被迫分开,各自逃生。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和尚朱元璋每日负责挑水、扫地、烧饭洗衣

  朱元璋在走投无路之下,就去投奔了皇觉寺的高彬和尚,剃度为僧做了小行童。不久,当地闹饥荒,寺里得不到施舍,主持只好打发和尚们云游化缘。这样,年仅17岁的朱元璋也只好离开寺院托钵流浪。

  朱元璋在外流浪三年,于1348年又回到了皇觉寺。艰苦的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但也使他变得残忍、猜忌,而在外云游的三年,也正是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时期。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参加农民起义军的朱元璋

  这时朱元璋收到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邀请他参加郭子兴的义军。恰在此时,他的师兄秘密告诉他,说有人知道此信,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去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朱元璋入伍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粗通文墨,很快得到郭子兴的赏识,并把养女马氏嫁给了朱元璋,这就是日后的马皇后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孝慈高皇后马氏

  朱元璋通过不断网罗人才,建立了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并在日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1367年10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伐,1368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北伐军于1368年8月攻占北京,元顺帝弃城而走,逃往蒙古草原,从而结束了蒙古在中原九十八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南京故宫模型图

  [明朝第二牛的和尚]

  估计你答不出来了。

  与明太祖一样,他同为和尚出身,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轨迹。功成名就以后,以“第一功臣”的身分,却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选择了半臣半隐的生活,以八十四岁高龄善终。此外,规划北京城、主编百科全书那也是不在话下。

  此人就是:姚广孝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

  一、 弃医皈佛

  1335年,姚广孝出生于今苏州一乡下郎中家里,比朱元璋小7岁。在元朝,汉人想入朝为官,求得一官半职无异于登天。

  于是父亲将姚广孝送到了附近的妙智庵剃度出家,取法名道衍。虽说做了和尚,可姚广孝的入仕之心并未改变。平时他除了勤研佛法,并且自学兵法韬略甚至是儒家思想,后来还跑去向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数。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此时天下正是军阀混战、烽火连天的岁月,年已而立的姚广孝渴望着能在这历史舞台里留下自己的名字,可直到同为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一统江山,姚广孝也没等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二、主动自荐

  明洪武十五年,大脚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决定选拔有道高僧侍奉诸子,姚广孝的好友,时任僧录寺左善司的宗泐借机推荐了他前往京师。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燕王朱棣,后来的永乐大帝

  48岁的姚广孝在诵经时见燕王朱棣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心想,“这个机遇一旦错过,恐怕此生再难求了”,于是上前主动自荐。朱棣只见这位和尚,年近半百,其貌不扬,体态臃肿,唯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一双三角眼,没把他当回事,不愿收他。

  姚广孝见情况于此,把心一横,凑到朱棣耳边轻声说道:“贫僧若能为殿下所用,定能为您奉上白帽子。”王字头上加个白,那不就是“皇”吗?这种话说出来,那可是大逆不道的行径。朱棣听后,双目凌厉地瞪着眼前这个和尚,一言不发。

  这几秒可能是姚广孝生命中最难熬的一瞬。而后,朱棣示意和尚借一步说话。姚广孝长舒一口气,他知道他这次赌对了。

  两人找处僻静的地方促膝畅聊,言谈颇为投机,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回去后,朱棣立刻向朱元璋提出,要了这位道衍和尚。

  三、谋划起兵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1398年,朱元璋病逝。年仅21岁的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

  建文帝登基后,在亲信的鼓动下,开始着手削藩,姚广孝知道,留给朱棣的时间不多了。

  因为建文帝瞄准的下一个目标,很可能就是藩王中战力最强的燕王。

  姚广孝力荐朱棣举兵,可一向果断刚毅的燕王此时却犹豫了,“叔叔讨伐侄子,似乎不得民心啊,而且现在民意都倾向于朝廷。”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靖难之役

  姚广孝却说:“臣只知道天道如此,不管民心。”他还把自己好友袁珙叫来给朱棣相面,当听到“走路如龙似虎,前额高耸,是位太平天子”的评价后,朱棣终于下定决心,拉拢军队、招兵买马。

  四、运筹帷幄

  十月,在朱棣率大军袭击大宁的时候,朝廷主帅李景隆趁机围攻北平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南京故宫遗址

  姚广孝指挥苦战坚守,白天甚至连城里的女人和儿童也扔石块抵抗朝廷军攻击。晚上姚广孝派壮士潜下城墙偷袭敌军,终于坚持到援军归来,里应外合,获得大胜。

  虽说姚广孝一直奉命留守北平,并未随军出征,但朱棣起兵过程中,“每有不决之时或兵锋不利之当均以书问广孝,广孝条达之。”

  五、位极文官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按说,此时的姚广孝要何封赏都不为过。可朱棣让姚广孝蓄发还俗,他不答应;奖给他两位宫女,他看也不看;赏给他豪宅大院,他去也不去;赐给他高官显职,他严词拒绝,只接受了一个僧录司左善世的从六品小官。

  在朝堂上的永乐皇帝面前有一个奇特的景象,这位老和尚,上朝着官服,下朝则换僧衣回寺院。

  永乐二年六月,姚广孝终于等来了衣锦还乡的机会。在故乡长洲,姚广孝姐姐、宗族乡人以及老友都不愿见他,还被姐姐痛骂为乱臣贼子,他不禁惘然。

  六、何为奇才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明朝北京紫禁城

  朱棣即位不久,为威慑蒙古人,决定迁都北平。规划京城的任务落在了姚广孝头上。

  现在北京城的中轴线,紫禁城的三大殿,北京城的九门格局,箭楼、瓮城的修建,城墙的走向和建筑规范就是姚广孝规划的。

  朱棣为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决定编纂《文献大成》。起初主持编修《文献大成》的是大学士、内阁首辅解缙。但初稿完成后,朱棣觉着还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于是姚广孝主持下,永乐五年,这部字数达三亿七千万的百科全书顺利完成,并最终被命名为《永乐大典》。

大明两个最牛逼的和尚:一个开创王朝,一个再造王朝 - 天天要闻

  七、是非功过

  1418年,84岁的姚广孝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朱棣非常悲痛,下诏废朝二日,追赠其为推诚辅国协谋宣力文臣、特进荣禄大夫、上柱国荣国公,谥恭靖。并尊重姚广孝的意愿,以僧人之礼安葬。

  究其一生,姚广孝实在是个复杂的人,他生于元末、长于明初,成就于永乐。他既四大皆空、超然于物外,拒绝高官厚禄,将赏金全部捐赠;却又胸怀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 天天要闻

中方决定,制裁托伦蒂诺!

据外交部网站7月1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中方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一段时间以来,菲律宾个别反华政客出于一己私利,在涉华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恶意言行,损害中国利益,破坏中菲关系。中国政府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决定,对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的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 天天要闻

香港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8周年,聚焦拼经济、惠民生

7月1日早上8时,香港湾仔金紫荆广场举行升旗仪式,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周霁、香港特区政府高级官员、香港行政会议成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及社会各界代表出席仪式。 在活动现场,香港警察管乐团奏乐,护旗方队用中式步操护送国旗和区旗入场。随后,现场全体肃立,国旗...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 天天要闻

中共一大纪念馆喜纳“镇馆之宝”——《周恩来手书李公朴、闻一多悼词》

今晨8时许,伴随着一大广场国旗护卫队铿锵有力的步伐和整齐划一的动作,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全体人员肃立致敬。庄严肃穆的氛围中,中共一大纪念馆举办的“颂歌献给党”系列庆祝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活动融合了庄严仪式、文艺汇演、文物见证与红色体验等多种形式,深情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 天天要闻

金陵四十八景之三十四:‌南唐二陵(南唐二陵)

937年,徐温的养子徐知诰代吴称帝建国,国号为齐。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是南唐烈祖。941年,李昪驾崩,子李景继位,改名李璟(916~961),即南唐元宗。南唐最盛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 天天要闻

车圈流传的“三大限制”是真的吗?

“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影响深远,但类比到车圈,不免有些‘望文生义’之嫌。” 文 / 巴九灵 汽车行业似乎正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收紧。 带动这种氛围的,是一则寻不见来源....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 天天要闻

德国建欧洲最大军队,历史重演的第一步?

6月27日,据媒体得到的一份法律草案显示,德国政府计划加快国防采购,以便使军队做好战斗准备。该文件称,德国军事实力的快速提升“绝不能因过于复杂的采购程序或冗长的授权流程而失败”,同时警告称,俄罗斯的军事目标可能不仅仅是乌克兰。此前德国总理在6月24日批准了一项预算框架,预计德国的军事总开支将从2025年的950...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特朗普该看到什么?

无论特朗普是否会出现在9月3日的阅兵仪式上,就全世界来看,正义必胜!文 | 海上客“中方是否计划邀请特朗普参加九三阅兵仪式?”在昨天(6月30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日本共同社记者如此问道。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上周国新办介绍了关于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邀请外国领导人的情况和安排。你的具体问题,我目前没...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天天要闻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在中国收紧稀土产品对外出口的背景下,作为资源贫国的日本决定“出道成为稀土生产国”,而他们的目光则聚焦于海底资源。据日经亚洲7月1日报道,日本计划于明年1月正式启动首个从近海矿床开采稀土矿物的试点项目。但不知是无意还是有心,在日本的相关报道中,似乎连篇累牍地都在强调有望解决“有无”,却无人在意“成本”。...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 天天要闻

我们的1945|付瑞芝:“一切服从党安排!”

今年11月,曾经的八路军女战士付瑞芝将迎来百岁生日。此刻再次回眸革命战斗中的烽火硝烟,抗战岁月无疑是浓墨重彩且令人铭记的篇章。1925年11月,付瑞芝出生在山东临沂苍山县(今兰陵县)涌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