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个私生子。他的父亲名叫霍仲儒,是河东郡平阳县人,本在县衙里做小官,后来被派到平阳侯曹寿家中临时当差,与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早期人生:霍去病大传的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名人传记系列:霍去病大传》以鲜活可感的文字向你娓娓道来,刻画了青年英雄霍去病这位特殊历史人物形象,展现了汉武帝时期霍去病大破匈奴的历史画面,反映了霍去病在匈奴侵犯大汉之际,奋起与最蛮悍的匈奴进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终于以智慧和勇敢痛歼了“野蛮”的匈奴军队,并一举将匈奴王庭赶出漠北,为国家消除边患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也反映了霍去病叱咤风云、深谋远虑和赤胆忠心、锐意进取的人生历程,同时揭示了善良与奸诈、正义与邪恶、腐朽与新生、崇高与卑鄙、希冀与绝望的矛盾斗争,把这一时期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渲染得淋漓尽致。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卫青和霍去病出身都是人奴之子,确实是靠着卫子夫上位的。卫子夫进宫之后卫青就开始到建章营当差。等到后来因祸得福,被封为建章监。但是当时汉朝连一个像样的专门的骑兵部队都没有,卫青正式在受命于此时,帮着汉武帝建立一个骑兵团,还要对其进行训练。等到奇袭龙城,只有卫青有这样的胆识和智慧去主动寻找战机,深入匈奴腹地作战(大家不要受汉武大帝影响以为这些战略思想是刘彻想出来的,其实其首创人是卫青),并且使得长途奔袭这一战略战术成为汉朝对匈作战的一个主要指导思想。这一战术被霍去病发扬光大,直到最后横扫漠北,漠南无王庭。如果说要总结他们的军事思想,个人认为卫青的军事思想是:快、奇,准,稳;霍去病的则为快、奇、狠、准。
第二个问题:汉武帝时代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要说他怎么发现卫青这个人才的,还真是细节性的问题,历史上没有详细记述。但是有一个史实是说汉武帝到上林苑狩猎,射死了一匹马,卫青当场大骂汉朝没希望了,不爱惜自己的马匹(此段故事可参考汉武大帝)。也许在这个时候汉武帝就发现卫青有着不同常人的心性了吧。有很多人都耿耿于怀于卫霍二人的出身——外戚。有句话说“英雄不问出处“,这句话不但适用于草根英雄,也同样适用于贵族子弟(卫霍二人算贵族子弟?!)。上面有位老兄说当时西汉国力强盛,几乎谁领兵都能打败匈奴,看看当时对外战役,除了卫霍二人为主帅的战争,有哪一场赢得漂亮的。就算是卫霍二人出战的时候,两位公孙,李广(有人要抓狂了,但这是事实),李蔡,路博德,没有在其二人帐下的,有哪一个是打了胜仗回来的。
下面贴一些历朝军事家对卫霍的评价:
岳飞:卫青、霍去病,将之典范,吾当效之。
又云:战法革新破匈奴,卫青始。
曹彰字子文,少善骑射,能手格猛兽。
(曹)操尝戒之曰:汝不读书而好弓马,此匹夫之勇,何足贵乎?
曹彰曰: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何能作博士耶?
——陈寿《三国志》
唐朝李靖: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正奇兼善者如孙武、卫青、诸葛亮廖廖数人耳。
第三个问题: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自然是靠着哥哥才能进宫的。但是他为人处事非常谨慎小心,后来武帝让他学周公辅政。历史上说他是权臣,但不是奸臣。可以想象,在权力中心活动的人能不有两把刷子么?!他的才能就是掌握了权术;但是他是真的忠于汉室,自始至终都没有夺权称帝,是个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