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2021年07月27日22:12:42 历史 1633

小时候我们经常被教育要学会团结,因为人多力量大,而大人们拿来教育我们的话往往是这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以说这句话已经是众人皆知了。不过实际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那才是经典,你知道是什么吗?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的本意就是说虽然诸葛亮非常聪明,但是只要我们人多,一起思考,集思广益,最终就能想出超越诸葛亮的计谋,这话常常被用来告诉人们要团结一致,一起想办法,不要各行其是!

事实上,在这句俗语中,三并不是特指三个,而是泛指很多!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经常是用三来指代更多的意思。俗语中皮匠其实也并非是做皮子的工匠,而是指“裨将”,也就是古代军中的副将!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诸葛亮的职业来看。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诸葛亮虽说是精通天文地理,但是他后期最主要的还是行军打仗,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也是军师,负责战场出谋划策,那么一个战场的谋士又怎么会和臭皮匠扯上关系呢?很明显,这种对应是错误的。而裨将乃是军中的副将,也要负责行军打仗,负责日常军队的指挥,甚至还会负责战略的制定,当主帅拿不定主意时,裨将也可以帮忙出谋划策,所以说才会有三个裨将一同出谋划策,便能顶得上诸葛亮的计谋这个说法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教育我们要团结一致,一起群策群力,那么大家知道这个俗语的后一句是什么吗?

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

事实上,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后一句乃是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而这后面一句其实比前句还要更为经典!

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句俗语其实也是来源于三国!关于它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马谡,一种说法是黄皓!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可以说是成功率最高的一次北伐!自刘备打输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大减,以至于整个曹魏朝堂对蜀汉都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认为蜀汉短期内根本无法恢复实力,于是他们把魏国的主力都调往了东边,去准备和东吴的作战了。哪知道诸葛亮天纵奇才,竟然短短数年就恢复了蜀汉的实力,并直接出兵进攻了魏国的陇右地区。当时魏国军队防备不足,诸葛亮很轻松就打到了陇右,整个陇右五郡直接投降的三郡,看起来诸葛亮已经是胜算在握了。

眼看诸葛亮来势汹汹,魏国急忙派出援军前来增援,诸葛亮也知道魏国必来援军,他此时需要的只是时间,于是他力排众议,选择让马谡统兵守卫街亭,阻挡魏军的援助步伐。结果马谡不据城力守,也不当道下寨,而是跑到山上去了,被张郃截断水源,打得大败,街亭失守!而街亭一丢失,诸葛亮就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所以他被迫放弃了陇右,只能无奈撤退,原本胜券在握的北伐也宣告失败了!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此战中,最大的责任人便是马谡,要不是他瞎搞,街亭怎么会失守?北伐怎么会失败?于是后人总结出了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汤这句俗语,用来形容团队中的败类,希望团队中尽早踢出这种人!

除了马谡的这种说法,俗语的来源还有可能是黄皓!黄皓是蜀汉的大宦官,深受刘禅的信任与重用,在魏国调兵遣将,准备进攻蜀汉时,姜维原本已经主动告知了刘禅,说出了魏国的异动,想要刘禅增兵,提早做出防备。结果他的请示被黄皓截留了,黄皓直接告诉刘禅不用担心,没啥大事,导致刘禅未能及时增兵防备,整个汉中被迅速攻占,蜀汉军队被死死压制在剑阁。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众人皆知,下一句才是经典,它是什么? - 天天要闻

另外由于黄皓专权,搞得蜀汉内部离心离德,所以当邓艾兵临城下时,蜀汉内部竟然没人想要为国家尽忠,大多数人都是想的逃跑或者投降,可以说,完全是黄皓这颗老鼠屎把整个蜀汉朝堂的这锅粥给污染了,搞得大家都不愿意再为蜀汉卖命了!事实上,这句俗语就是意在告诉后人,对于团队中的老鼠屎,一定要及时清理,不然将会污染整个大环境,降低团队的战斗力!

结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在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共同想办法,这样想出来的办法就有可能超过诸葛亮。而后一句一颗老鼠屎,必坏一锅粥则更为经典,意在告诉我们对于团队中的败类,一定要毫不犹豫清理,不然肯定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和谐与战斗力!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把那么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 天天要闻

为什么张无忌不能把那么多女孩都娶了? 又不是只能一夫一妻!

是张无忌不肯收吗?是人家不肯被收!张无忌自己想:“这四位姑娘个个对我情深爱重,我如何自处才好?不论我和哪一个成亲,定会大伤其余三人之心。到底在我内心深处,我最爱的是哪一个呢?”因为彷徨难定,于是“只得逃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尽想这些儿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思政“新”讲|文山故里高唱《正气歌》 - 天天要闻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思政“新”讲|文山故里高唱《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清明前夕,江西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中心小学上百名师生前往爱国英雄文天祥陵园祭奠。带队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文天祥的故事,并鼓励学生学习文天祥以身报国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刻苦学习、掌握本领,为中华民族复兴奉献力量。作者:黄和逊、王永钢、陈启道新华社音...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护者丨黄崖洞下的英烈守护者 - 天天要闻

英烈不朽·青松下的守护者丨黄崖洞下的英烈守护者

在太行山深处的黄崖洞烈士陵园,陵园守墓人80岁的赵乃堂如往常一样,每天清晨都会拿起扫帚和毛巾,开始一天的守护工作。自1991年至今,他已在这片安葬着40多位黄崖洞保卫战烈士遗骸的土地上坚守了整整34年。赵乃堂告诉记者,他的父亲曾为八路军运送粮食、打扫战场,参与了黄崖洞保卫战后的烈士安葬工作。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
李渊、李世民与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对话 - 天天要闻

李渊、李世民与李建成父子三人地府交心对话

李渊:二郎世民…李世民:请称我太宗文皇帝。李渊:你做了皇帝,我也是你爹。李世民:若非你是我爹,你怎会有那般逍遥的太上皇晚年生活,生命的最后几年还留给我三十几个弟弟妹妹!李渊:二郎,这都是做戏,都是你这小子逼朕的!李世民:你我之间,错的是父皇
血染沂蒙的“外国八路”希伯 - 天天要闻

血染沂蒙的“外国八路”希伯

希伯,中译全名汉斯·希伯,笔名亚细亚人,德国人。1897年6月13日出生在原奥匈帝国的克拉科夫,后定居德国,读大学,加入德国共产党。
民国湘西恶匪徐汉章 - 天天要闻

民国湘西恶匪徐汉章

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加上经济落后的原因,湖南湘西地区匪患严重,《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等电视剧里面讲的就是湘西土匪。
跨越千里 湖南河北两地军地携手助左权与母亲“重逢” - 天天要闻

跨越千里 湖南河北两地军地携手助左权与母亲“重逢”

3月21日,左权将军外孙沙峰与当地军地领导、基干民兵共同为左权母亲张氏扫墓。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宗昊 通讯员 丁时伟 报道春寒料峭的3月,一场跨越时空的祭奠在渌水之滨与太行山麓间深情演绎。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左权将军诞辰120周年之际,3月21日至24日,湖南省醴陵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军...
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 - 天天要闻

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陵举行

据央视新闻消息,今天上午,乙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隆重举行。这场公祭大典,吸引了包括港澳台同胞在内的全国各地,以及海外侨胞等各界代表350余人齐聚轩辕殿前。公祭现场庄严肃穆,击鼓鸣钟、唱《黄帝颂》、敬献花篮、恭读祭文……九项仪程庄重而神圣,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始祖的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