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我国民间已经变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像农村评价一个人没有先见之明时,往往就说他是“事后诸葛亮”。诸葛亮生前的故事在民间更是广为流传。像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空城计等等。使这个人在历史上充满着神秘的传奇色彩。但是,到了我国历史上的明朝,又出现了另一位大智大慧之人。
这个人便是刘伯温。他帮助明太祖朱元璋开创了明朝。并作为明朝的大军师受到后人的尊重。所以,民间也有这样的说法: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可见二人的威名,可谓是“传古今”哦!然而,什么事情都有双面性,有充满正能量的传说,也有“负面”的流言蜚语。
像诸葛亮与刘伯温本是两个不同时代的人。他们的能力都得到了历史的认可。但是,在历史上,偏偏有些人要把这两个远隔几百年的人物进行横向比较,从而得出谁更厉害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只能让后代一些文人作家随意“作”出一些故事来搏取观众的好奇心罢了。然而,历史上有些作书的“作”家还真是“作”得有些离谱。
据说,刘伯温生前因为世人对诸葛亮的崇拜而心生嫉妒之心,曾专程去挖掘孔明墓。但是,刘伯温见到孔明墓里的5个字,却慌忙拜倒,难道他真的挖掘过孔明的墓穴吗?其实,这样的小故事在民间流传的版本都有很多种。据说刘伯温当时掘开诸葛亮的坟墓后,见一石碑,上面写着“我到无人到,只有伯温到”。
刘伯温当时看到“只有伯温到”5个字,感到非常震惊,便慌忙拜倒在石碑前。但民间有的地方则是这样传说的:据说刘伯温前去挖掘孔明墓时,坟墓却突然裂开,里面显出两块石碑,而且是一大一小的两块石碑,大碑套着小碑,小碑上写着:“吾知后世有伯温,你知后世是谁人?”刘伯温大惊失色,并对诸葛亮佩服不已!
因为他自己还真不知道“后世是谁人”。所以,刘伯温后来竟放弃继续掘墓,打道回府了。对于这样的小故事,我们只要用辨证的思维去仔细思考一下,便会觉得有些荒谬!我们且不谈诸葛武侯墓内究竟有没有那样的小石碑,就凭着从史料的记载:刘伯温一生既然能运筹帷幄,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其心胸气度自然非凡人所能比拟的。
他能与一个与自己相隔几百年,且骨头都差不多烂掉了的故人,为了世人那些庸俗的评论而去掘孔明之墓么?再说,在明朝初期,据史料记载:刘伯温可是一位清廉自律的人,他在朝廷之上尚且能够做到不徇私舞弊,难道能私下干出挖人坟墓这种有违法度的事情么?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武侯墓一直都有地方官府及民间百姓的瞻仰和看护。
就是在明朝,都还有地方官员为其修整立碑呢!据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年间,陕西按察使赵健就曾在诸葛武候墓的坟茔前立碑纪念。更别说他堂堂的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干这种丢人现眼的事情了。不过,历史上的一些文人作家,为了满足民间老百姓对历史上这两位神秘人物的好奇之心,杜撰出一些更为神秘的“小插曲”,让他们的传奇更加神乎其神,让人听后会更加崇拜他们。从这一点来看,也是无可厚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