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里,古装剧的时代背景就像约好了一样,统统选择了那个风雅的宋朝。精心的制作演绎下,带火了一大批角色,可要选取一个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想来非刘涛在《大宋宫词》里饰演的刘娥不可了。
从《清平乐》到《大宋宫词》,出身蜀地的刘娥,这位历史上唯一有机会与武则天并肩的女子,褪下了《狸猫换太子》里恶毒的形象,呼唤着人们,去查找那存于尺牍的关于她真实人生的记录。
《大宋宫词》剧照
位重权极,清明自持
“当天圣、明道间,天子富于春秋,母后称制,而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缺失。”
这是宋史对她携幼子垂帘听政十一载的评价。
或许你会觉得用这样的语言去评价一位古代女子显得有些虚高,但如果你了解了她的故事,就会发现,刘娥,绝对当得起这一句赞美。
且把琐事按下不表,只捡几件要紧的说说。
世人皆知那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交子,出于宋朝人之手,却不知批准官方发行的人,便是这位刘太后。
而这素来重文轻武的宋朝,能创武举和武举殿试,将这科举改进得文物兼备,也是得益于她的政治头脑。
只这两件,对后世影响之大,就足以让她流芳千古,甚至是披上黄袍做女皇了吧。
但她做的确不仅于此。这位刘太后,听政以后第一件大事,就是迅速处理了“天书”事件,下令禁止兴建宫观,遏制了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后又创设谏院,了解下情;澄清吏治,严惩贪吏;重视水利,整治黄河;兴办州学,纪纲具举。在其听政的天圣、明道时期,不仅恢复了真宗咸平、景德年间的发展势头,还为仁宗庆历盛事奠定了基础,其中许多举措也成了历代朝治的典范模板,被后世效仿。
做了这许多的她,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二的女皇帝。
也曾有人谄媚献上《武后临朝图》,还有人劝其仿照武则天建立“刘氏七庙”,但刘娥,却什么都没有为自己争搏,哪怕她深知如果自己在当时称帝,其实并无人能阻拦。
当然,一直在朝堂坚强的她,偶尔也会像一个普通柔弱女子那样,想任性一次。
明道二年,她病重将死之时,提出了要“穿天子衮服拜见祖宗”。于是,祭拜大典上,顶着压力,身穿改动过的皇太后服制祭拜赵家先人。
这样的任性,似乎是一种询问,询问那些先人,是否认可自己多年的辛苦维持,似乎也是一种宣泄,宣泄自己独自坚强主持大局的压力。而这样无声又震撼的呐喊,终是成为了她辉煌人生里唯一一次越界之举。
在此之后,她终于也迎来了自己的弥留之际。正如剧里所演绎的那样,她还是在死前换回了皇后的服饰,孑然一身,恭恭敬敬地去见她的先帝了。
伶仃孤苦,卖身王府
或许,我这样描述,你会觉得她定出身高贵,不曾蒙尘,一生幸福,不知人间疾苦吧?
很不巧,事实正相反。入宫前的她日子过得并不风光,甚至可以说是艰难困苦,几经波折:早年曾卖艺街头,后又为生活所迫,被夫君卖了身。
就是这个身着娇娥妆,手批天子注,牢守着赵家的江山社稷,将那天下四海,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女子,也曾经低微得不能再低微过。
要说起她前半生的苦难,得从她尚在襁褓算起。
彼时四川一带刚归入宋朝版图不久,局势尚且动荡不堪,百姓度日维艰。
此刻的刘娥虽刚出生不久,但无奈造化弄人,已然早早失去了双亲,养在外婆身边,凄凄惨惨地长到了十多岁,得了一个“善播鼗”的名号。再后来生活弥艰,她也不曾怨天尤人,而是决心出门做歌女,卖艺为生,自己养活自己。
人生的转机不经意间来临。她终于不用再卖艺街头,而是披上了嫁衣,嫁与蜀地一个名叫龚美的银匠,并随后与他一同为生计奔波。
小夫妻二人一路走一路买卖,虽身如浮萍,却也相互依靠,直到来到宋朝的都城,开封一地,她二人终于被生活打败。
盘缠用尽,谋生不易,即便刘娥肯吃苦,每日靠着自己“善播鼗”(摇拨浪鼓),招揽生意,却还是贫困难当。
万般无奈之下,龚美提出把刘娥卖与富人为妻子的想法,如此一来,两人就都有活下去的指望了。
刘娥深知这是无奈之举,权衡之下,也只好同意了这个想法,以期来日。
好在上天终于眷顾了她一次,这一次,刘娥是幸运的。
当时在宋太宗的儿子,赵元休(后来的宋真宗赵恒)手下做事的张耆,得知此事后将她买了下来,并进献到了王府。
刘娥虽穿着朴素,但是实在貌美,举止间又有几分其他女子比不上的风情,同时因为出身的原因,她很小就在社会上行走,小小年纪便懂得了察言观色。凭借这些,入了王府的刘娥深受赵元休喜爱。
虽因出生贫寒,暂时还不能得到任何名分,但她终于也不用再为吃穿发愁,生活总算是安稳了下来。
举荐旧人,不争不怨
这世上的人,总是共患难容易,同享福难。
但是刘娥却没有忘记曾与自己共患难的前夫龚美,甚至并未生出过一丝憎恨之心,反而感慨其是正直可用之人,却不逢贵人,上进无门。
于是,几番运作,龚美来到了王府,成为了赵元休的门客。
树大招风四个字,确实是古人留下的真理名言。刘娥因为受宠而被赵元休的乳母所嫉恨,诬告。一道圣旨,刘娥,被赶出了王府。
刘娥出了王府之后,一直住在张耆家里。而痴心刘娥的赵元休虽然已经被迫与其他女子成婚,却还是经常跑到张耆家中与她私会。龚美则成为了王府的武将,时常跟在赵元休左右。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好几年。如果说女子没有名分已经是一种悲哀的话,那么连府门都不能进,便可以说是一种折辱了吧。即便如此,她也没有哭闹,而是默默地,默默地等待着......
直到赵元休继位,曾被圣旨扫地出门的刘娥才又被另一道圣旨接到宫中。
可惜,出身低微,又一次成了她得到名分的阻碍。但这还是并不影响她得到赵恒(赵元休继位后改的名字)的盛宠,也不足以让她意志消沉,哭天抢地,反而让她感悟颇多,在后宫之中思虑韬晦,权衡盘算。
她像一只蛰伏的蝉一样,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个夏天,等待着那个一鸣惊人的时刻。
七年光阴,说起来短,过起来,却很漫长。终于,四品美人,成了她晋升的第一步。
养子垂帘,问心无愧
修仪、德妃。刘娥连连受封晋位。她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这一次,她终于可以抬起头,走在阳光下,走在后宫众人面前,用一个堂堂正正的身份,接受一切迟到的礼遇。
感念刘娥是孤女,没有家人的赵恒,让刘娥认下已经是朝廷重臣的龚美为哥哥,并为龚美改名叫做刘美,晋封阁门祗候(相当于外交部的侍从官),体面地给了刘娥一个有力的“娘家”依仗。
而几年后,刘娥膝下迎来了一个并不出生于自己腹中的孩子。
这个孩子的生母是一个李姓的侍女。虽然生母地位低下,但赵恒的前五个儿子都连续夭折了,所以他也就成为了赵恒那时候唯一的儿子,大宋唯一的继承人。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赵祯从小被养在刘娥身边,过着被宠爱有加的日子,被众人呵护着长大,并不知道自己的生身母亲其实另有其人。
而刘娥也母凭子贵,在皇后去世之后,拿到了凤印,做了继后,从一个卖唱女蜕变为了全天下最尊贵的女子。
在这期间,刘美也靠着自己的正直能干得到了皇帝的信任,身居要职高位。
又过了几年,皇帝驾崩,幼子上位,需太后相携扶,稳定朝堂。感念刘娥伯乐之恩和多年以来的劝谏权衡的刘美,自然用心辅佐。而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则深知刘娥的才干与德行,自愿追随无二心。
自此,刘娥开始了自己垂帘听政的政治生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至于她与儿子赵祯的母子生涯,其实也并不似戏文所述的那般不堪。
在她死后,赵祯也得知实情,寻到了死于非命的亲生母亲的墓棺,开棺定睛,却发现生母穿着皇太后的冠服,面容在水银的保护下栩栩如生。一句“大娘娘(刘太后)平生分明矣”足够向天下证明她的清白了。
她的一生就此终了,问心无愧地去见她的丈夫了。
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她早已经变成了一段传奇,成了一个故事。人们最好奇的,大概就是她为什么不称帝了吧?
或许是难排众议,或许是前车之鉴,也或许,是她念着赵恒。也许,对于她来说,这一生里的大多数时光都是苦涩的,而少有的一丝甜,也都是赵恒给的。
说到底,我们不是她,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她真正经历过的磨难,只能了结揣测,感叹这名蜀地女子的不易艰辛,一路披荆斩棘。
她的一生,通透而又从容,抬得起头,也弯得下腰,知人善用,以德报怨,始终无愧于天地,走得坦坦荡荡。面对着她荆棘丛生的人生,硬是没有一句怨怼,还在其中,开出了一朵娇艳灿烂的花。
花期虽有限,刘娥的传奇却并未停止,愿我们都能不卑不亢,哪怕身在荆棘丛也要抬起头,做最骄傲的那朵花。
坚守信念,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和底线。不被欲望挟制,不被全权力迷眼。我想这才是刘娥,最难能可贵之处吧。
《蜀女的品格》专栏
SHE品格的她榜样正式开启,第一季我们推出《蜀女的品格》,讲述四川历史上那些奇女子的故事。
成都历史上曾有许多杰出的女性,她们工诗善文、才华天成,有很高的文学成就,或有理政之才。SHE品格将开启《蜀女的品格》专栏,讲述“非常之女”卓文君、“女校书”薛涛、“女洙泗”黄峨、“女状元”黄崇嘏以及贤母王安人、房妙光、左锡嘉等众多成都历史名人中的优秀女性的故事。通过她们令人敬仰的才情与人品,她们的人格魅力来生动地诠释天府文化尊重、包容女性的禀赋。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