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2025年03月28日14:40:19 搞笑 4316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

作者 | 赖逸翰

编辑 | 赵靖含

“明天上午十点钟会有暴雨”,周霏强从口袋里把手机掏出,喃喃自语道。

3月初的杭州,全中国最炽热的目光都聚集于此。ai、机器人,来自赛博世界的风云和六小龙,搅动西湖一池春水。

但周霏强关心的是具体的天气。他是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副总经理:“雨来,骑车的人就会明显变少了”。

可是,ai都改变世界了,一辆自行车还重要吗?商业共享单车都进入成熟期了,一辆由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公益属性的公共自行车,还重要吗?

厦门、无锡、武汉等许多城市,都已经放弃了公共自行车。杭州为什么还要做?

当杭州站在ai时代的风口,用六小龙造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时,仍有人真切地关心每一场真实的风雨。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西湖/南风窗赖逸翰摄

这是一项实实在在与人相关的公共事业,与机器人、大模型都不同。它不需要借助电波存在,关心的是最朴素的人民出行、休闲需求。它为赶路的人提供免费的“最后一公里”,也为畅游西湖的游客,献上本地化的无声陪伴。

2008年,杭州最早从欧洲城市“引进”落地了这项公共事业,为公众解决短距离出行需求。公共利益在前,主政者在勾勒其模样时,往往选择一定时段内免费使用的路径,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因车体全身喷涂红色,也被称为小红车。

小红车,在杭州萌芽,也在杭州扎根生花。

当我们在追问,为何是杭州酝酿出科技六小龙时,回过头或许会发现,在骄傲的大时代里,杭州早已用一辆小红车,笼络住了普通人的一颗心。

春风,早已吹皱西湖水。

01

吴安家住湘湖边,小区门口列有一整排小红车。空闲时,他就会借一辆小红车,环着湘湖骑行,“从家里出发,跑一圈,正好回来还是还到那个点位,很方便”。

记者在杭州遇到的每一个人,几乎都会斩钉截铁地说“骑过(小红车)”。从2008年第一辆小红车投入使用到今天,17年的时间过去,似乎人们已经习惯街边停靠着一辆可以阶段性免费使用的红色单车。

骑上这辆车的人,可能是赶着接驳地铁去上班,可能是慢悠悠等着接小孩下课,可能是想到太子湾公园看郁金香展......总之,在任何地铁、公交车通不到的地方,或者小轿车限行的“最后一公里”处,小红车就成了选择。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发布

在西湖边的杨公堤,一辆从余杭区穿越而来的小红车,展示了杭州人民的“骑行力”——地图显示,从余杭区骑行到杨公堤,需要大约两个小时。

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根胜告诉我,大部分市民的骑行需求集中在20分钟到30分钟之内,所以小红车首先可以免费使用1个小时。但通过“延时还”等叠加功能,最多是3小时免费,“三个小时有什么事情也都办好了”。

在杭州,3小时骑行似乎不在话下,这与城市规划的骑行友好理念也密切相关。

绿野仙踪一般的杨公堤,非机动车道占了40%的道路宽度;在景区外道路的十字路口,非机动车道也拥有自己的右转辅道和红绿灯。柏油路平整,交叉口规则清晰,绿化带里种满各式各样的鲜花。2022年,杭州是唯一一个进入全球自行车指数前十的中国城市,排名第七。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发布

背靠着完善的市政规划,在大部分城市无力支撑公共自行车运营的今天,“小红车”日租用量最高达到47.3万人次,免费使用率达到98%。

2012年,小红车用9处小红车点位的616吨碳排放量,从北京环境交易所换回了两万余元。这是一次公共自行车行业内绝无仅有的碳交易尝试。

一辆坚持绿色事业的小红车,也在坚持“与时俱进”。

不需要市民卡,不需要押金,部分车也不需要实体还车桩,小红车还给使用者提供了临时停车和隔夜还车的选项。为了骑行的舒适度,小红车车胎换成了更减震的气胎,把速比调到了2.0:1,把脚踏板拉宽;为了安全性,亲子版小红车的后座,选择采用无缝钢管。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发布

这些公共服务的概念,有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改变一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

比如即便是在雨后,只要简单拂去坐垫表面的水珠,骑行者依然能在长时间骑行后,拥有一对干燥的“屁股”。而对坐垫的防潮性改良,其实不算是“重点工作”。

围绕着小红车的各种细节,都似乎在提示其超长生命周期的唯一中心:读懂人。但一辆自行车如何能够看到全杭州人的需求?真相往往很简单:它的背后,有更多愿意为公共自行车事业付出的人。

他们将小红车的事业,称之为一场公益。

02

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的人,穿着一件红色的厚外套,这是冬天或初春去点位值班的工作服。夏天,这件厚外套就会变成红t恤或者红马甲,金根胜告诉我,“红色能让市民们认出我们来”。因为小红车,也是红色。

小红车服务员张亚娟的红外套,一穿就是17年。作为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对外招聘进来的第一批员工,17年里她一直坚持着一套时间表。

早上7点,张亚娟会带着统一配备的工具包,准时出现在所管片区的小红车点位上。一天里,她要负责巡查20到30个点位。

来到点位的第一眼,张亚娟会看向车架。如果架子太空,她就把车“上”到架子上,以便客人扫码或刷卡借走,如果架子太满,她就得卸下来一些自行车,以便客人还车。而后,她要一个一个检查止锁器好坏,并清洁小红车。

于是,张亚娟的工具包里常备用来铲牛皮藓的铲刀、抹布、站务日记和用以标记问题车辆的标签纸。“以前标配的工具包里还有扳手,因为以前车座子是用螺丝固定的,客人没法自己调节车座高低,我们就带着扳手,随时可以帮忙调”。

遇到打气、调试刹车等需要小修的车辆,张亚娟或巡点的维修工会带着小零件可以顺手就在路上修好,“如果要大修,做深度修理,我们就会要求服务员把车锁在点位旁边,在平台报修。基地车会沿路把故障车收回基地,修复检测好后再投放出来”,周霏强进一步解释了车辆的保养和维修流程。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西湖边小红车的维修告示/南风窗赖逸翰摄

从人流量最大的点位出发,绕一圈,晚上7点又回到初始点位打卡,期间还要临时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最多的还是客人还不上车的事”。有时调度中心一通电话打来,张亚娟就要立马出发前往问题点位,饭也顾不上吃。

许多和张亚娟一样的一线服务员,都是如此度过一天。

身为干部的周霏强和金根胜同样熟知这套流程,因为他们也要到人流量大的小红车点位上值班,加强人力。“双休日可能重点在景区,工作日肯定是地铁站和小区周边”,周霏强告诉我,每个小红车点位的具体情况也不同,它们有各自的高峰时间,人力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配。

在景区接驳点位,一群客人涌过来借车,是一件让小红车工作人员又怕又喜的事。怕在“又要帮着操作下载app和注册,推广无桩车,又要宣传怎么临时停车,最后去哪里还,还要做车辆上下架的工作,但是公交车一车一车来得又快,一个人忙不过来”,金根胜说道。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小红车租还车流程图/图源: 杭州公共自行车

但喜悦还是最主要的情绪。对于金根胜来说,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小红车,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遇上称赞小红车的游客,他总要拜托对方,“能不能在社交平台上发一下小红车或者点赞一下,我每次都要这样说。”

有些点位,“生来”就比较有趣。金根胜常在少年宫点位值班,这里大人多,小孩也多,因此带后座的亲子版小红车尤其抢手,有时“劝架”会变成金根胜的工作内容之一。“往往是一辆车来,有三四个人在抢这辆车,还吵架,我们就只能劝一下,说按照先来后到的规则借车。也有人向我们表示不满意,说亲子版的小红车投得太少了。”

但具体在哪个点位,投放多少辆,什么版本的小红车,并非是一件可以简单决定的事。因为钢制后座的存在,亲子版小红车要远重于普通版小红车,骑行舒适度因此稍差,受众范围集中在带小孩或带重物的使用者。“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普通版小红车更多人骑”,金根胜说道。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亲子版小红车/图源: 杭州网

对于小红车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则需要考量,到底要把亲子版小红车的投放量控制在什么范围内,才能平衡普通骑行者与有娃骑行者的需求。过去这更多靠一线积攒起来的经验,现在可是一个技术活。

03

在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一楼,有一个巨大的屏幕,用以显示全市所有小红车点位的具体情况。

“在监控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所有的服务数据,包括在架车辆数、待维修车辆数、骑行中车辆数、车辆周转率、扫码注册量和碳排放数据等,数据都是五分钟更新一次。点开具体的运营点位,还可以看到该点位的待维修和待保养车辆数。”周霏强介绍道。

这套系统,是小红车工作人员掌握“全局”的关键工具。通过不同数据的对比,他们将得以确定,如何投放小红车,如何派遣工作人员能更贴合需求。

数据与系统之外,他们同样会通过收拢各个渠道的消费者意见,对小红车和服务进行优化。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网

周霏强坦言,小红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小红车点位的有限性、布局的固定性和城市发展、市民需求变化之间的矛盾。“还车难”矛盾一直存在。但为了城市序化管理,小红车暂时无法放弃固定“点位”,无法采取和共享单车一样随用随还的模式。

在纷至沓来的改进意见里,小红车最终捋出了一条线,在2016年开启了扫码租车,2021年推出了免押金租车,2022年开始推广电子围栏。到2025年,小红车已经更新至第六代。

调度大厅里,停着一辆未正式发布的最新版小红车。这次,他们又把车把改成了运动把,给自行车安上了电机和前灯,周霏强说,“我们想,以前小红车以通行用途为主,现在慢慢转向娱乐健身方面。为了迎合年轻人的时尚,我们尝试着做了这款”。

摸索,然后改进,因为需求才是公共产品小红车“活着”的根基。而杭州,也需要小红车,以平衡城市里收费越来越高的共享单车。为了“活”下去,小红车和杭州,都最大程度地活泛起来。

在最初的规划里,杭州把一部分市政道路免费“出让”给小红车这个公共产品,并由政府投资建设小红车所需要的亭、棚,“后续运营方面的费用就由我们自己来负责”,周霏强告诉我。彼时,小红车就是这么在毫无国内先例的情况下,运转起来的。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杭州共享单车小红车亭/图源:图虫·创意

在2019年财政退出小红车项目之后,周霏强才真切感受到“顶层建设”的重要性。一个定位为公共产品的公益项目,如果没有财政支持,要怎么运转下去?

杭州似乎在走第一步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五步之后。正如2002年,杭州取消西湖门票,把西湖变成全国第一个免费向公众开放的5a级景区的决定——“还湖于民”的想法曾遭人诟病,结果却表明,失去了两千多万门票收入的西湖,反而直接拉动了景区周围更多消费。

“当初顶层设计时就很明确了,小红车定位为公益项目,占道是免费的。一方面在政府的资源范围内,可以给我们一些政策,但不是一味地投入钱,它要求企业自己去运作起来,这样比较良性。如果都是财政兜底,总有一天这个水池要被抽干。”周霏强认为,好在杭州从一开始就给小红车留了一条路。这条路在具体项目里,就是小红车早期建设时的亭棚。

亭棚的存在,让杭州公共自行车公司在2019年后,拥有了资源开发的可能。“在推广无人值守之后,这些闲置的亭棚就可以通过国有资产挂牌的形式,做一些类似于报刊亭、售卖亭的销售点位,亭子还可以嵌入外卖柜,同时亭棚上也都设置了广告位,可以做广告出让。这些都可以用于后续的运营,现在也开发了‘小红生活’,这几年我们基本上维持收支平衡。”周霏强觉得,恰是因为政府前期规划时,设想到了需要企业自运转的结果,才能有小红车实现自我造血的空间。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发布

这件事看似“简单”,但在更多的城市里,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建设仅停留在停车桩的建设上,没有类似亭棚的“附件”。这也导致了,在共享单车加入到城市自行车行业中来时,无法随借随停的公共自行车被挤压出局。

“服务出让”,则是小红车的另外一次尝试。“目前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其他区域根据需求建设好公共自行车设施后,委托我们整体运营,我们收取一定的运营服务费用;一种是其他区域建设、运营管理仍由各区自行组织,但各区之间的车辆调运、技术支撑等平衡委托我们进行。”周霏强解释道。

这个合作模式之下,各区车辆互通,小红车的规模变得更大。从周霏强的角度来看,好处在于规模效应能够更大发挥作用,“如果点位少,市民难借难还,就不爱用了”。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发布

在2019年后,尽管政府不再直接拨款至小红车项目上,但杭州小红车公司与杭州市政府的“合作”仍然存在。在新的建设模式中,新的楼盘、学校需要按照政府规划同步建设小红车点位。

“开发商有政策,非机动车位需要拿出一部分来配给公共自行车,这个原本政府要出的建设资金,就由开发商来出,但是相应的,开发商可以冲减一部分非机动车位。寸土寸金,开发商也有利。”周霏强解释了现行三方平衡的“配建”模式。

许多努力和配合做出来,小红车才得以被放进并留在杭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帆风顺。

04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公共产品定位,意味着小红车点位的布局需要随着出行格局的变化而变化。

在小红车刚面世的2008年,杭州地铁尚未开通,市民出行多依赖公交。杭州市政府将公共自行车项目“交付”给杭州公交集团牵头做,为的就是把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环,纳入到城市交通体系中来。因此,在2009年主城区小红车点位布局基本成型时,其点位大多随着公交站布局。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绿色交通惊喜联动,小红车主题公交出街/图源: 杭州公共自行车

周霏强提道,“不能把公共自行车当作一个孤立的交通体系去打造,而是要与地铁、公交等其他公共交通体系结合起来”。在2012年,杭州开通第一条地铁时,小红车发现自己必须要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地铁衔接问题。

“地铁开通之后,杭州市公共交通出行的格局完全被打破,我们也是慢慢在地铁周边建了点位,但是也碰到一些问题,一个是地铁周边寸土寸金,一个是地铁的人流量和公交的人流量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高峰时段地铁一个站会涌出来几百人,瞬间就不够用。”周霏强也为此感到有压力。

两者相比,人流量大所带来的矛盾似乎更好缓解,小红车已经开启无桩电子围栏时代,在同一个给定的市政道路范围内,能够停放更多的车辆以供使用。但是占地问题,却是两难。

因电动自行车的摆放整理问题都没有解决,小红车的租还车区域更加无法靠近地铁。目前小红车只能选择折中,有条件的情况下,在距离地铁口两三百米处配建点位。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图源: 杭州公共自行车

一项公共事业要在城市落地,总是面临千头万绪。最实际的问题,依然是离了财政后的“自我造血”的问题。

也曾有市民建议过,“你们也可以适当收点费,共享单车是1.5元,你们收5毛钱。后来这也被我们否决了,因为说起来我们的初心就是免费。公共自行车的属性,是公共产品,相较于经济效应,更注重社会效益”。周霏强说道。

费尽千般力气,小红车在维持98%免费率的情况下,基本实现了收支平衡,但想做的仍有很多,比如更新车辆,更大范围地推广无桩车。这些,都需要更多的营业收入来支撑。

杭州不是一座百分百满分的城市,小红车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公共自行车项目。它们最终能够闯进更多人的视线,靠的是一种“先试一试”的勇气。

杭州最厉害的,不止有六小龙 - 天天要闻2024年3月,编号1906183的小红车代表杭州公共自行车系统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出/图源: 杭州公共自行车

2025年,小红车想要再试着走一次用碳交易实现自我造血的道路。这条路注定是艰难的,业内唯一一个成功者,就是2012年的小红车,但过去几年,小红车再次被立项问题卡住。

目前中国的碳交易尚未完全成型,被纳入碳市场的行业主要还是碳排放量较大的发电行业、高耗能的钢铁、建材行业等等。而体量较小的公共自行车行业,还没有被系统地纳入到市场中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要“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浙江省也出台了新的减排政策,“虽然还不确定小红车是否符合申报标准,但是我们把(碳减排)的数据都先留了下来”,周霏强说道。

无论如何,再试试吧。能够点石成金的“贤者之石”,永远藏在下一个实验步骤里。

-end-

值班主编 | 吴擎

排版 | 八斤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关注南风窗,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搞笑分类资讯推荐

财知道 | “月入2万、档期订满”,这个职业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过来…… - 天天要闻

财知道 | “月入2万、档期订满”,这个职业最近火了,有人直呼忙不过来……

随着个性化婚礼的兴起,婚礼绘画师这一职业近期悄然走红。“五一”假期期间,全国婚礼市场迎来了年度首个高峰。与传统的摄影摄像不同,婚礼现场绘画师以“艺术+情感”的独特价值,成为众多新人结婚时的热门选择。在社交平台上,以“婚礼画师”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出来不少帖子,其中有人分享自己所绘制的“百人宾客图鉴”...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 天天要闻

TJD:我想打得强硬些 享受和戈贝尔&兰德尔对抗的感觉

直播吧5月9日讯 NBA季后赛分区半决赛G2,勇士93-117不敌森林狼,大比分1-1平。赛后TJD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谈到跟森林狼内线对抗的感受,TJD说道:“说实话,就是打得更强硬些。我跟巴特勒一起打得很少,但我们在挡拆配合上已经很有默契了,特别是当戈贝尔防守时,我能帮他创造突破空间。这种打法我们必须坚持下去。不过整体...
锚到底该怎么抛? - 天天要闻

锚到底该怎么抛?

在航运领域抛锚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若操作不当轻则锚链断裂重则引发碰撞、搁浅甚至船毁人亡下面通过几起真实案例一起学习一下常见抛锚方式及适用场景聚焦长江等狭水道抛锚要求为船员朋友提供实用抛锚建议一走锚典型案例1.锚泊船“W”轮在长江某锚地因未充分考虑汛期水流影响,走锚后与周边多艘锚泊船发生连环碰撞,最终导...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 天天要闻

女子晒照被网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开手电筒……

你敢相信吗?一个随手拍的手电筒光影照竟能成为健康问题的线索近日#女生晒照被网友看出血管瘤#的话题冲上社交平台热搜引发网友热议原来,今年4月,重庆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晒出自己用手电筒照射手部血管的照片,并配文“光穿过了我的手,发现了我另一个小心脏”。没想到照片发布后,有眼尖的网友提醒她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 天天要闻

有惊无险,TES三局送走NIP!网友:硬币哥,有点儿惨!

英雄联盟LPL赛区,在第一阶段铩羽而归,TES成为了众矢之的。现在4月5日,第二阶段正式开始,这个阶段关系到MSI的归属,以及世界赛名额。因此,这一个阶段,对于LPL来说,至关重要。5月8日的比赛,由TT对阵FPX,TES大战NIP,两场比赛组成。在率先结束的第一场比赛中,FPX连下两局,零封TT;那么TES和NIP,究竟谁更厉害,就让...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 天天要闻

“亏”上热搜,文旅重镇谁赚了?

A股文旅众生相“五一”假期,文旅市场跑出“近五年新高”。全国国内出游3.14亿人次,同比增长6.4%;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1802.69亿元,同比增长8.0%。北京、上海、杭州等热门旅游目的地,赚得“盆满钵满”。而从资本市场角度而言,当地旅游上市公司大多掌握景区等核心资产,是衡量旅游发展业态乃至城市旅游市场的一个重要切口...
“胖都来”开业引热议 员工否认网上“已经凉凉”的说法 - 天天要闻

“胖都来”开业引热议 员工否认网上“已经凉凉”的说法

大皖新闻讯 近日,浙江嘉兴市海宁市一家名为“胖都来”的卖场举办开业活动,因其店名与知名品牌“胖东来”极为相似而引发热议。有网民在社交媒体反映,“胖都来”为了开业筹备了数个月,可仅过去几天就已经“凉凉”,生意十分惨淡。事情真是这样吗?记者进行了调查。胖都来官微图片。大皖新闻记者发现,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
快快评|男子辞职照顾“两岁妈妈”被疑啃老,孝母之心无法量化 - 天天要闻

快快评|男子辞职照顾“两岁妈妈”被疑啃老,孝母之心无法量化

四川成都一位母亲因患“额颞叶痴呆”智力退化至2岁,32岁儿子辞职照顾妈妈4年。近日,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不少网友感动于男子的孝心,也有网友则质疑当事人“不工作,打着照顾母亲的名义啃老”。面对质疑,当事人张植表示,妈妈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元,自己没用过妈妈的退休金,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因做自媒体,有了些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