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斤大羊排直接搬上桌,这个秘密基地只有东北人知道

厦门吃过不少东北菜,在东北菜馆里,让我念念不忘的还得是锅包肉。每次想起那一口酸甜的锅包肉,都馋。

但今天推荐的这家“德润楼东北菜馆”,征服我的倒不是锅包肉,也不是酱大骨,而是一份烤得喷香的羊排。

“你们这的招牌是什么呀?”

“烤羊排和烤羊腿客人都点得很多”,老板坐在凳子上悠悠说道。

知道东北菜不是八大菜系之一这样的热知识,但还真不知道烤羊排也是东北菜馆里的招牌。

印象里吃到的大部分烤羊排,都是在后厨烤好以后,再切成好入口的小块,盛在盘里端上桌。

但他家,是将整块羊排完整地搬上桌,在炭火上复烤之后自行切割。(在点单之后才注意到,每个桌子上都会有一个烤炉,都是为了烤羊排而准备的)

只见老板架着一整块烤得金黄的羊肋排向我们走来。羊肋排经过简单腌制后,由烤叉串着,就这么端上桌,眼前的庞然大物瞬间抢占了视线。

老板为我们添上木炭,将烤好后的羊排架在上边继续加热。这样,剩下的步骤就全部需要自己动手了。

轻轻握住铁柄转动羊排,在炭火高温的强力攻势下,香味逼出,一股肉香穿过鼻尖,耳边再伴有羊肉嗞嗞冒油的声音,手已经不自觉伸向叉子。

在这份羊排面前,明白了什么叫做急不可耐。

淌着哈喇子动起刀,叉子碰上羊肉,若是轻微挤压,丰沛的汁水便顺着骨头滴到炭火中,“唰”地一下冒起白烟。柔嫩的羊肉也易分割,手起刀落之间便轻而易举地切成块。

接着放到嘴里,外层脆口内里鲜嫩,多汁的羊肉与皮下的油脂融为一体,一口咬开汁水便在口腔中炸开,鲜美尽情释放。

自己喜欢焦脆的口感,特意烤得久了些,待到外皮烤得焦香的时候,是最佳的赏味时刻。

连着骨头一起啃更得劲儿。紧实的肉连着几层薄薄的脂肪,烤得外皮金黄酥脆、焦香四溢。

和小串的羊肉串不一样,直接烤的羊排,多多少少都带有些许膻味。不须浓重的辣椒孜然来调味掩盖,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原汁原味。

吃锅包肉,好的是一口冲上鼻腔的酸。这份锅包肉的调味深得我心,酸甜适中,保留了一丝白醋味儿。芡汁均匀地裹满每一片肉,透着晶莹的光泽,任凭油脂挂在嘴边也丝毫不腻。

夹起一块,表面裹着的芡汁随之拉扯起来,入口“咔嚓”一声,足以体现了外皮炸得有多么酥脆。在牙齿感受外酥里嫩的瞬间,便开启了属于舌尖的美妙旅程。

藏在外皮底下的里脊肉柔嫩厚实,也不会干柴,口感一绝。

吃这份酱大骨居然可以用筷子?别看不起!老板特地把大腿骨切成好入口的小块,用筷子也能很好感受酱大骨肉身的那一份撕扯感。

这份酱大骨酱香味足,但可惜的是汁水不算丰沛,肉吃起来也比较柴。

吃完一大桌荤菜之后,蘸酱菜绝对是最好的解腻神器。传统的东北吃法,吃的便是一份新鲜爽脆的口感,这份新鲜握在手上就可以感受得到。

生菜做底,再添上大葱、豆皮与黄瓜辣椒,这么一卷、一蘸,将搭配的鸡蛋酱均匀沾上,你就可以尝到这口爽脆滋味。

所谓蘸酱菜,浓郁的鸡蛋酱便是灵魂。味道咸香可口,带有黄豆酱本身的酱香,使得普通的蔬菜都变得有滋味起来。

辛辣的大葱首先占领味蕾,接着转为蔬菜的清新,多嚼几下,层次感十足,在大酱的浸润之下,有着多重的口感。

再以一份清凉的苦笋小肠煲结尾才惬意。

苦笋尝起来倒不苦,反而是多了些清爽的味道。但小肠不是很多,口感偏硬,不够Q弹。

吃饱喝足之后,这里才开始热闹起来。热情大方的老板在前台迎接客人,“很多东北老乡都来我们这吃饭”,忙里偷闲操着一口浓浓的东北腔与我们唠嗑。

红彤彤的炭火映得我们脸膛发红,大口吃肉的快乐也算是感受到了,至此,想去东北的冲动又多了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