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美食-借《梦华录》孙三娘的果子喝杯茶

这阵子闲下无事,追了个剧《梦华录》。多少人为着男女主的颜去追的,而我,如此这般矫情的吃货,怎么放得过孙三娘的江南果子:桃夭、春水生、晚更红...

宋代《梦粱录》一书,在"荤素从食店"一节中提到"果子",在"面食店”一节中提到"蒸果子",果子即表示糕点和点心。

行家一定看得出,我这果子,多半走的是日式的和果子。

据说糕点在唐代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日本人把它写作"唐菜("果"的异体字)子",日式糕点被称作"和菜子"(日本京都的糕点特称”京菜子"),中式糕点后来被称作"中华菜子",西式糕点被称作"洋菜子。

听起来比较复杂哈[大笑]!

而我大宋朝的果子,是一类丰富多样的甜味糕点和蜜制食品。

用檽米、豆粉、混合精炼动物脂肪,加入饴糖(麦芽糖)或茶汤制作。

如鹿鸣饼、豆儿果、碧涧豆儿糕 、鲜花团子等点心。

或用糖腌、蜜煮晾干的方法制作的茶点桃花果子、樱桃煎、越梅蜜饯、梨条桃圈、蜜饯雕花旋、炒银杏、召白藕、芭蕉干等蜜饯或干果。

果子作为非果腹物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食物。

可想而知我大宋朝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烹饪方法和制糖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饮食的需求不再满足于单纯充饥,而出现了精细和丰富多样的渴求。

总而言之,果子是我大中国非常独特的甜点,是中华美食独树一帜的奇葩。

果子这个中式糕点,因其主要成分大部分为淀粉、糖和脂,属高能量、低营养密度食品。

故不建议多吃。

浅尝辄止[大笑]浅尝辄止[大笑]!

某宝网上有DIY食材卖,配有工具及制作视频。我的果子就是这么来的[捂脸]。

我就着滚热的浓茶吃了一枚,味道尚可,就是有点过甜了[捂脸],看来买来的这个配方不合我的口味,剩下的,都送人吧[大笑]!

其实我作这果子,更多的是为着它的颜,一枚小小的艺术品一样的果子,传递的,也许就先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四季轮回、日月更替的感悟。

你感受到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