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2025年05月09日05:52:07 美食 1586

5月来临,又到了吃小龙虾的季节了,每当夏日来临,小龙虾便成为人们餐桌上的宠儿,不管是正餐还是夜宵烧烤,人们都喜欢来点小龙虾。

但是我们在吃小龙虾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个疑惑:那就是小龙虾的头到底能不能吃?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有人说可以那是虾黄,但是也有人说不能吃,那是吓屎,那幺小龙虾头里面的黄色物质到底是虾黄还是吓屎呢?

很多人分不清,没搞懂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困扰着无数食客的难题,以后别乱吃了。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一、小龙虾头里面到底是"虾黄"还是"虾屎"?

要解开小龙虾头部的谜团,首先需要了解其内部结构,小龙虾的头部并非单一器官,而是包含了多种组织和器官的复杂结构。

当我们剥开虾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团黄橙色的物质,这通常被称为"虾黄",实际上,真正的"虾黄"主要是指雌虾的卵巢和肝胰腺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卵巢呈现鲜艳的橙红色,肝胰腺则呈淡黄色至深黄色,这两部分组织富含脂肪和蛋白质,味道鲜美,是许多食客追捧的美味。

然而,头部还隐藏着容易被误食的部分:虾胃和虾肠。虾胃位于头部前端,与口器相连;虾肠则是一条贯穿头尾的细管,内部常含有消化残渣。

区分可食与不可食部分的关键在于颜色:鲜艳的黄橙色通常是可食用的肝胰腺或卵巢,而暗绿、黑褐色或硬质的部分则不能吃。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二、营养与风险并存

小龙虾头部确实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尤其是被称为"虾黄"的部分,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如锌、硒等。

然而,头部也是潜在风险的集中地,小龙虾的肝胰腺作为解毒器官,可能积累重金属(如铅、镉)和环境污染物。

如果想吃小龙虾的头,想吃虾黄,那么建议大家,要选择来自清洁水域、规范养殖的小龙虾,虽然小龙虾的头可以吃,也应控制分量,且不宜频繁食用。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三、小龙虾的食用指南

1、小龙虾挑选技巧:

优质小龙虾外壳呈鲜红色或深红色,坚硬有光泽;腹部洁白,无黑斑或淤泥;活动能力强,反应敏捷,相比之下,外壳发黑、腹部脏污或有异味的小龙虾品质较差,头部食用风险更高。

2、小龙虾的清洗技巧:

首先用清水冲洗2-3次,去除表面污物;然后浸泡在淡盐水中30分钟,促使吐沙;使用小刷子仔细清洁腹部和鳃部;最后剪去头部前端约1/3部分,连带去除胃囊,保留后方"虾黄"。

3、小龙虾的烹饪技巧

烹饪过程中,高温是保障安全的关键,务必确保小龙虾完全煮熟,外壳变红,内部温度达到70℃以上并维持5分钟,这可有效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小龙虾的头能不能吃?虾黄还是虾屎,很多人分不清,以后别乱吃了 - 天天要闻

四、饮食文化差异

小龙虾头部的食用习惯呈现出有趣的地域差异,在中国,湖北、江苏浙江上海等传统消费区常有"嗦虾头"的饮食习惯,认为虾黄是精华所在。

而在北方大部分地区,比如北京郑州长春等地,人们则不喜欢吃小龙虾的头,普遍丢弃头部,只吃虾尾部位。

了解小龙虾头部的真相后,我们不必对"虾黄"避之不及,也无需盲目追捧,在确保小龙虾干净卫生的前提下,喜欢吃虾黄就可以多吃一点,如果不喜欢那就不要去吃,自己怎么喜欢怎么来,这才才是明智之举。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感谢央妈推荐的小食方,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巨管用 - 天天要闻

感谢央妈推荐的小食方,花不了多少钱,但是巨管用

大家好,这里是陈皮的厨房,关注我持续为你输出美食配方。自从有了妈妈这个身份后,每天都有操不完的心,孩子吃喝拉撒睡都要管。上周学校发了一封通知书,说最近少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多通风,搞得跟口罩时期一样。周一上学的时候孩子突然跟我说,喉 隆有
姐妹们的气血佳品!阿胶糕十大品牌大揭秘,选对不踩坑! - 天天要闻

姐妹们的气血佳品!阿胶糕十大品牌大揭秘,选对不踩坑!

在全民养生热潮的推动下,阿胶糕凭借其“气血双补”的传统,成为现代女性调理体质的热门选择。然而,面对市场上动辄宣称“古法熬制”“百年传承”的产品,消费者往往陷入“高价低质”的选购困境。2025年最新行业数据显示,阿胶糕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但抽
煮粽子时,只放水容易夹生漏米,多加2物,香浓软糯,不破不漏 - 天天要闻

煮粽子时,只放水容易夹生漏米,多加2物,香浓软糯,不破不漏

来源:小茉莉美食记免责声明: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文章内容不代表平台观点。四季辗转,时光飞逝,随着农历五月的临近,人们对于端午节的期盼越来越强烈。相比于往年来看,今年的端午显得早了不少,其通常是在夏至前后,而
一起看看管城的夏天有多“香”~ - 天天要闻

一起看看管城的夏天有多“香”~

老管城,老味道。如果要问郑州美食去哪里,一定是管城!看完这个,你就知道到底有多香... ...早餐篇:胡辣汤配冰镇饮料夏日骄阳似火,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看似 “反季节”,实则暗藏养生智慧。
加热粽子用水煮还是蒸?10个人9个错,难怪不香不软糯 - 天天要闻

加热粽子用水煮还是蒸?10个人9个错,难怪不香不软糯

端午节临近满大街都是粽子香但很多人一加热粽子就踩雷水煮后的粽子没了灵魂香味全跑水里糯米又散又黏口感大打折扣……别慌今天手把手教你正确加热法让粽子还原刚出锅的神仙口感三步解锁完美加热粽子选对工具是关键准备一口大锅,确保锅口能架起蒸屉或放置蒸板
新闻早点|​抖音回应陈芋汐被网暴 - 天天要闻

新闻早点|​抖音回应陈芋汐被网暴

“男子玩滑翔伞被吸至8000多米高空”事件调查报告公布近日,一名滑翔伞爱好者在祁连山飞行时被“云吸”至海拔8598米后生还事件引起广泛关注。5月28日,甘肃省航空运动协会发布《关于彭玉江在祁连山区域飞行事件的报告》,飞行员彭玉江停飞6个月。报告表示,飞行员彭玉江于5月24日在海拔3000米的位置进行地面抖伞练习,突遇...
31款家常菜品分享:茶树菇烧豆腐、红焖肘子、陈醋木耳花生 - 天天要闻

31款家常菜品分享:茶树菇烧豆腐、红焖肘子、陈醋木耳花生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中写道:“美食当前,总能有所思,或馋性千娇,食前观察、吃中思想、品后体煨,食为天性,静静地咀嚼,轻轻地回味,非比寻常的韵致。吃食是一种幸福,品味是一种情趣,而透明墨香感受文字中的麻辣咸甜,更是一种快乐。能吃者得到一份暖胃的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