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协委员黄芬建议:深挖产业经济价值,建立“新食力”品牌助力武汉美食“出圈”

2024年01月19日21:20:57 美食 1468

极目新闻记者 李庆

从早餐到宵夜,从小吃到零食,武汉三镇美食头衔数不胜数、美味随处可遇,诞生于码头边的热干面、卤鸭脖等汉味小吃早已蜚声全国。

岁月流转,在当下不断迭代的新客群、新渠道催生下,休闲食品行业发展愈发火热,休闲零食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这一领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万亿大赛道”,“舌尖上的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据统计,预计2025年零售额将达到11014亿元,未来5年行业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7.3%,部分区域超过9%。

食品消费成为城市消费的重要引擎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武汉美食品类丰富多样,“过早”一年365天不重样,是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也是年轻人特种兵式游武汉的“至尊”诱惑。

武汉市政协委员、民进武汉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芬认为,武汉水域资源丰富,是典型的“鱼米之乡”,食材丰富加之交通便利,形成了包容万千、兼收并蓄的餐饮文化,随着这座超大城市影响力持续提升,外地游客大幅增长,食品消费成为城市消费的重要引擎。

她说,充分挖掘食品经济价值,武汉已有良好市场和产业基础,但更需增体量提品质,深度挖掘产业链价值,提升经济贡献率,助推建设国家消费中心城市。

黄芬认为,目前武汉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食品产业化进程慢,原料基地、产业园区建设落后,初级加工企业较多,市场竞争力差,龙头企业少,拉动作用偏小;产品结构不佳,行业优势不明显,现代高附加值、辐射全国的产品类别较少。地方特色食品开发推广不足,本地品牌食品数量偏少。

同时,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武汉食品产业科技创新应用较少,应用现代技术打造健康食品,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作用发挥不够,且现代营销手段应用不广,采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促销推广效果不佳,这也导致国际化水平较低,出口份额有待提升。

武汉市政协委员黄芬建议:深挖产业经济价值,建立“新食力”品牌助力武汉美食“出圈” - 天天要闻

建“新食力”品牌助力武汉美食“出圈”

黄芬建议,要积极建设“武汉新食力”公共品牌,实施以质量标准为基础的品牌战略,定期评选、发布“武汉舌尖美食”“武汉美食名店”称号,持续打造独特的美食ip,对部分人流旺人气高的夜经济街、购物商圈、交通换乘区域加强品牌美食片区建设,评选表彰武汉食品示范园区、品牌美食示范街区;以各类大型活动为契机,举办各类“武汉味道”品牌美食推介及消费活动,设立美食市集、美食街区,助力武汉美食“出圈”,增强武汉美食吸引力、影响力。

武汉本土食品企业众多,黄芬建议,要利用各种平台,持续宣传推介武汉老字号产品,举办美食节、消费季等活动,提升老字号企业市场竞争力。着力培育优质食品企业梯队,加大重点园区及优质企业金融支持力度,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引导其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走上品牌化、零售化、规模化道路,加快迈进食品工业新赛道;打造集科技研发、生产加工、质量认证、展示展览于一体的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产业集群,支持周黑鸭、蔡林记等更多本土龙头食品企业、网红餐饮店铺做优做强,连锁发展,走向全国。

近年来,武汉食品工业技改推动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释放出高质量发展“新势能”,黄芬建议,要持续深入拓展食品产业价值链条,结合本地优质食材特点,开发出多样化烘焙、农副产品、卤制品、坚果等类别具备方便性、功能性、专用性特点9的食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需求;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控制产品质量,提供更多绿色健康产品,并将本土“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优产品”等进行创新研发,提高产业化生产水平,让美食文化融入休闲旅游,走向亿万游客。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消费场景被市民接受,她建议,要支持建设“武汉味道”美食系列网红直播基地,鼓励网红达人应用直播平台,强化武汉美食爆款产品线上销售,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建设全球食品销售网络。

她还建议积极推进餐饮专业人才培养,强化中餐烹饪专业培育,强化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举办中式餐饮技能竞赛和培训班,挖掘非遗类美食文化内涵,以文化艺术形式,创新传播手段,讲好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利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吸引市民、外来游客参与体验民风民俗、传统文化。

(来源:极目新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人要像榴梿一样活! - 天天要闻

人要像榴梿一样活!

前言“榴梿式生存法则”:扎人就是王道?这届网友又开始作妖了!各位老铁,今天不聊别的,就聊个带味儿的——榴梿!最近有句话特火:“人要像榴梿一样活”。咋地?这是想让大家都变成“行走的臭刺猬”吗?一、先说说这“榴梿式人生”啥套路现在流行的“榴梿哲
专家学者齐聚“松盛园·酱油小镇”纵论绍兴酱文化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 - 天天要闻

专家学者齐聚“松盛园·酱油小镇”纵论绍兴酱文化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

绍兴酱产业是历史经典产业,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绍兴酱文化传承发展研讨会暨绍兴文理学院高等人文研究院第13次学术沙龙,5月26日在“松盛园·酱油小镇”举行。30多位来自相关高等院校、学术机构和非遗保护协会的专家教授、文化学者齐聚一堂,聚焦产城人文融合、文化赋能历史经典产业和非遗经济,纵论源远流长绍兴酱...
端午节仪式感满满,笑看各位网友晒粽大PK! - 天天要闻

端午节仪式感满满,笑看各位网友晒粽大PK!

#分享城市新鲜事#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为了迎接这个隆重的节日的到来,端午节的仪式感必须要拉满。大家都会进行包粽子划龙舟挂艾草饮雄黄等活动!其中包粽子吃粽子一般是我们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由于地域不同,技术不一,于是乎就出现了多种千奇百怪
荔枝吃多了可能得荔枝病? 《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 - 天天要闻

荔枝吃多了可能得荔枝病? 《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

贡园,位于广东茂名根子镇柏桥村委会岭腰村,素有“荔枝博物馆”之美誉。这里的古荔枝树枝繁叶茂,千姿百态,其出产的白糖罂、妃子笑等优质荔枝更是闻名遐迩。贡园讲解员介绍,树龄49年以下结的荔枝,一斤价格是28元;树龄100年到299年古树结的果子,一斤卖到200元;千年古荔枝树结下的果子,卖到2888元一斤,平均下来一颗...
老字号绿波廊菜单焕新,用本土特色说好上海美食故事 - 天天要闻

老字号绿波廊菜单焕新,用本土特色说好上海美食故事

豫园荷花池畔,绿波廊的雕梁画栋间溢出新香。这家承载海派饮食记忆的老字号,暌违七年推出全新菜单——以全国地标食材为基底,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续写海派美食的国际化叙事。本土食材的“世界味觉对话”“中餐西做”的巧思,在松露豌豆方中尽致展现。这道江南传统前菜经重塑后,以上海崇明白云豆泥为底,调入意大利黑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