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起当年吃食堂

2022年10月12日10:51:11 美食 1280


吃食堂,严格来讲应该算是一种福利,同时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食堂这个多少带有一些人文色彩的事物,可能会越来越少地出现在现代社会各色人等的视野中,甚至于会在未来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上灰色地、悄无声息地退出历史舞台。

忆起当年吃食堂 - 天天要闻

打从记事起,吃食堂就是一件令人愉快又非常热闹的一件事情。在我国的历史上,吃食堂最为瞩目、最为红火的年代当数五十年代村村开办大食堂。虽然这个有着红色印迹的新事物并没有流行很长时间,但是这个富有改革创新色彩的举动却让无数人记住了一个崭新的词汇———吃食堂。当然,也有一些人对此颇有微词,可是如果你能辩证地、历史地看待问题,你就会发现有许多事情都有它的局限性和渐变性,那么,伟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果然能够这样想,你或许就会释然了。

忆起当年吃食堂 - 天天要闻

我与食堂的渊源颇深,并不是参加工作之后才接触的食堂,而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县委食堂的“常客”。在我的记忆中,县委大院的食堂充满了味觉的诱惑,是一个神秘的所在。每逢星期六和星期日,在父亲回老家探亲的时日里,我便可以独自享用大食堂里的“美味”了。这些所谓的美味,是相对于不会做饭的父亲所烹制出的饭菜而言的。其实,不过就是炒菜、稀饭、大馍、油条等等。由于当时家里经济拮据,我手里的饭票、菜票,钱数不多,因此我所能吃到的美味也是极其有限。尽管如此,大食堂里的饭菜,还是让我垂涎欲滴。

在我的记忆中,大食堂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大卷子。可能是肚子干瘪、油水偏少的缘故,一到饭点儿,走到半道上,便能闻到大食堂笼屉打开,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大卷子所散发出来的阵阵“曲香”。现在,家家蒸馒头或蒸包子,总是习惯于用酵母发酵。那个时候,没有酵母,食堂里蒸大卷子,不是用酵母发酵,而是采用酒曲发酵。我至今虽未搞清楚,大卷子为什么那么好吃,但是对那种特殊的酒曲香味总是念念不忘。虽然时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

忆起当年吃食堂 - 天天要闻

双休日里,在食堂里就餐的人还是很多的。我夹在大人们的中间排队,格外引人瞩目。有认识我的叔叔大爷,他们会走到我跟前,弯下腰来,一边用手抚摸着我的头,一边关切地询问我饭票够不够,有的还偷偷给我的口袋里塞进一些饭票、菜票。此时,我总会投上感激的目光,并认真地回答“我有饭票,够用的!”时间一长,食堂里的师傅,也记住了我,并且特别地关照我,他们话语不多,总是习惯地在我的饭缸里多加一些菜或肉。不过,他们并不明说,只是默默地做着,俨然就像照顾自己亲戚的孩子一样热情。我一手拿着两个大卷子,一手端着从食堂里打来的饭菜,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倘若发现身后没有什么人,我就开始大口啃起大卷子来。就这样,每回快到家的时候,我买的馍最多只剩下不到半个了。接下来,我只好一个劲地吃菜,那个时候,大卷子和菜的角色便互换了过来,大卷子成了佳肴,菜反而成了配角。等我吃完了饭,觉得尚有一丝不饱,再折返回去买馍的时候,食堂里的大卷子早已售罄了。我只得悻悻而回。

忆起当年吃食堂 - 天天要闻

考上师范学校那会儿,我一连吃了三年的食堂,这一次,终于让我过足了吃食堂的瘾。那个时候,物资虽然较之前富足了一些。可是,国家发放的补贴并不太多,因而在食堂里终究不能放开了去吃,否则就会出现“上半个月撑死、下半个月饿死”的窘境。我们最得意的还是星期五中午食堂里卖包子的事情。

为了确保吃得上包子,我们寝室派出了两个代表,以旷一节课为代价,来换取饱餐一顿的口福之需。有幸被选为代表的人,必须早早地来到食堂排队(比正常开饭时间至少提前50分钟),并且将提前收集起来的饭票、菜票装进带扣子的口袋里,以防丢失。然后每个人用两只手全力攥住三四个大茶缸子和菜盆子(留作装肉包子用,总数在七八十个包子),实在拿不完的时候,就将书包清空,把大茶缸子装进原本盛书的黄书包里。吃了一个星期少有无盐的饭菜,我们都把周末中午买肉包子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中间也有少数同学,按部就班地放学,然后再按部就班地回到宿舍,拿上餐具去食堂打饭的。不用说结果,你也能猜到会是怎样一个结局。别说肉包子了,盛菜的大盆,早已清空见底。此时,他们只有干啃馒头的份了。那些吃得肚子溜圆的同学,这时候总会有意无意地讲中午肉包子怎样怎样的好吃,结果把晚去食堂的同学气得够呛,甚至于有时还会呛呛几句,而寝室里这时候总会爆出放肆而又心满意足的笑声…………

十年前,儿子考上了大学。在去看望儿子时,我有幸在大学的食堂里享用了两天美食。大学的食堂与我上学时的食堂大相径庭。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服务水平,均不在一个层次上。食堂里,早已没有了饭票、菜票,取而代之的是磁卡。餐具也是一应俱全,且全部都放在消毒柜里面,随用随取,十分的方便。大学食堂里,冷菜热菜,水饺面条,砂锅烧烤,包子油条,品种齐全,不一而足。凡是你想吃的,刷卡都可以买得到,再也不用争争抢抢了。吃完了饭,嘴一抹了,抬脚就走,连碗筷都不用收拾,真是潇洒至极。虽然美食很多,花样百出,但是怎么也吃不出县委老食堂的那种感觉和那种香味。可能是时过境迁,味蕾早已屏蔽了其他美味的信息,独独留下了大卷子的卷宗了吧。你说怪也不怪啊?!相比之下,要数感情因素,我还是对县委老食堂更偏重一些,更喜欢一些。那个大食堂,不仅有我年少时的珍贵记忆,更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人与人之间的淳朴真情。这一点,或许比美食更加的珍贵无比。那种大卷子的浑厚醇香,也只能成为记忆中的过往,着实是再也无处品尝喽。

忆起当年吃食堂 - 天天要闻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家有这5款绝版“老酒”要藏好!价格不比茅台低,喝了浪费! - 天天要闻

家有这5款绝版“老酒”要藏好!价格不比茅台低,喝了浪费!

家里要是藏着这些老酒,听我一句劝,千万别急着拿来待客喝掉!特别是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瓶身上都落灰的老牌子,搞不好哪天就成了拍卖场上的“黑马”。 1、红粮大曲 潮白河牌 别以为牛栏山酒厂只会酿那种一口下去辣嗓子的二锅头,那就真小看它了。其实啊,这家厂子还藏着不少“隐藏款”好酒,红粮大曲就是其中之一。 这款酒跟二锅头...
河南人请客有意思,明明宋河粮液最有名,但酒桌却爱喝5款廉价酒 - 天天要闻

河南人请客有意思,明明宋河粮液最有名,但酒桌却爱喝5款廉价酒

河南不仅是人口大省,这是也是美酒大省,从古至今河南的美酒不断,所以也成就了如今豫酒的一片繁荣,一说到河南的名酒,大家第一就会想起来宋河粮液,此酒还是17名酒之一,早在宋代就是宫廷玉液,那时还是黄酒的状态,后来工艺提升,到了现代更是享誉大江南北。 而河南酒友因为悠久的酒文化,也让当地人更会喝酒,对于酒品也有着独特季...
国内3个“倒霉”酒,曾火爆全国,如今扔在超市积灰,太可惜了 - 天天要闻

国内3个“倒霉”酒,曾火爆全国,如今扔在超市积灰,太可惜了

以前大家去超市买酒,只要听说这酒口感好、口碑不错,拎起来就买了;可现在不一样了,一些包装普通、名气不大的酒,根本没人愿意多看一眼。 这是为啥?说到底,以前大家买酒就是为了喝,图个实在。那时候的酒也没啥花哨包装,讲究的就是味道和品质。现在不同了,酒不只是拿来喝的,还被赋予了送礼、收藏、撑场面的意义。喝酒的人也更“...
广东人请客很少喝茅台,反而偏爱这5款“良心酒”,行家都说会喝 - 天天要闻

广东人请客很少喝茅台,反而偏爱这5款“良心酒”,行家都说会喝

一提到哪个地方酒量差,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广东。确实,不少人觉得广东人喝酒“不太行”,酒量一般。但事实上,不是广东人不能喝,而是他们喝酒讲究得很! 在广东,你很少看到那种拼酒、劝酒的“硬喝文化”,大家都是自愿为主,能喝就喝点,不想喝也绝不强求,气氛轻松自在。别看他们平时不怎么碰高度烈酒,其实广东人对酒可是挺有研究...
广东酒局“怪象”,不喝茅台、不喝五粮液,却偏爱这4款酒 - 天天要闻

广东酒局“怪象”,不喝茅台、不喝五粮液,却偏爱这4款酒

一提到广东人,大家第一反应是啥?估计很多人会说:他们爱吃、会喝,还特别低调! 在广东街头,你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穿着大裤衩、趿拉着人字拖,看起来挺随意,但腰里挂着一串钥匙——别小看他们,那可不是普通钥匙,而是十几套房的“收租神器”,有人一个月光收租都能进账几十万! 虽然这么有钱,但广东人从不张扬,生活作风相当朴素...
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 天天要闻

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导语:北京女婿晒东北老丈人家聚餐,5菜1酒引热议,网友:家乡的味道! 北京的王先生去年刚结婚,媳妇是东北的,老家在辽宁,前不久王先生和媳妇回东北,参加他老丈人的寿宴,作为北京女婿,王先生也很懂礼数,买酒名烟名酒给老丈人作为寿礼,同时还准备了一个大红包,这也是他的一份心意,毕竟老丈人就一个闺女,以后他的都是自己的。 到了...
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 天天要闻

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导语:北京60后喝酒聚餐,廉价酒菜让网友热议:越有钱饮食越简单! 北京的张先生今年60,作为60后的人,张先生也步入了退休生活,前不久他组织了一次聚餐,邀请的都是他们高中的老同学,大家都是60后,不仅有着共同语言,还有着一样人生价值观,所以大家在工作生活中都是相互帮助,而张先生属于这些人里属于主事的,大家也都比较敬重他。...
面条控必看!晚上嗦面不胖的秘密,都藏在这几个细节里 - 天天要闻

面条控必看!晚上嗦面不胖的秘密,都藏在这几个细节里

“碳水使人快乐,但也让人膨胀”,这句话在夜宵选择时尤为纠结。每当夜幕降临,热气腾腾的面条散发着诱人香气,可不少人心里犯嘀咕:晚上吃面条会不会悄悄长肉?别着急,今天就从科学角度拆解这个问题,帮你拿捏晚餐吃面的“正确姿势”。一、面条的热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