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2022年07月14日15:03:20 美食 1108

云南野生菌大量上市啦

又是一年吃菌季

云南人的快乐又来了

虽然野生菌的“致命诱惑”不容小视

但其背后的“吃货”能量已然赋能

楚雄、昆明、玉溪、怒江等多个州市

截至2021年“云菌”综合产值已上千亿

成为我省乡村振兴“明星”产业

作为“门儿清”小编

特别要为您力荐2022云南吃菌打卡地

↓↓↓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松茸推荐打卡:楚雄·南华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很多人都知道迪庆松茸,对楚雄州南华县的松茸却不太了解。事实上,南华松茸大有来头。南华是“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也是全省20个松茸基地县之一,先后被授予“世界野生菌王国”“中国野生菌美食县”“中国野生菌之乡”“松茸之乡”等称号。2016年,“南华松茸”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华县境近250万亩林地中,均生长有不同种类的野生食用菌,仅松茸生长的林地面积就达70万亩。通过培育,县内已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野生菌专业交易市场,对周边产生了明显的辐射作用,成为云南较大的野生食用菌交易市场之一,形成了滇中经济圈与滇西经济圈交汇地带上的野生食用菌集散中心。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松茸


楚雄最好最多的松茸在南华,南华最好最多的松茸在五街。五街,是名副其实的“松茸之乡”。五街松茸菌肉质白嫩肥厚,菌香浓郁,营养丰富,因为品质较好,远销欧洲。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菌子美食


越是高档的食材,烹饪就越简单,新鲜的松茸吃法极其简单,可以煎烤、生吃、煲汤、泡茶等,凉拌松茸、松茸三文鱼、鲍汁松茸、炭烤松茸等都是松茸的特色吃法。



干巴菌推荐打卡:红河·石屏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干巴菌是云南人公认最好吃的野生菌,在红河州石屏县龙朋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成为了野生菌生长的宝库。当地多年来实行封山育菌政策,实现野生菌产业的持续发展。龙朋镇的干巴菌品质好价也高,常突破千元每公斤的高价。


龙朋镇素有“野生菌之乡”美誉,这里因其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照,孕育了大量的食用野生菌,每年6、7月份,有大量的食客前往这里采购、品尝野生菌。据悉,龙朋镇年均销售野生菌145000余公斤,仅干巴菌就将近5000公斤,产值达500多万元。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干巴菌


干巴菌风味独特,虽然贵,但也颇受欢迎。干巴菌吃法多样,常见的烹饪方法有腌、拌、炒、炸、炖、干煸等。干巴菌炒腊肉、青椒干巴菌、鸡丝炒干巴菌、凉拌干巴菌等都是吃货们十分喜爱的美食。



鸡枞推荐打卡:昆明·富民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昆明市富民县盛产鸡枞,在富民有青、白和黄三种鸡枞,富民的鸡枞为红土鸡枞,肥嫩细白、鲜甜、清香。


富民的鸡枞又数赤鹫镇的最好,富民赤鹫镇是久负盛名的“鸡枞之乡”。赤鹫境内的山林多为红土,赤鹫红土上长出来的鸡枞品质佳、味鲜美,每年6-8月份赤鹫鸡枞产量达2000公斤。“五月端午,鸡枞出土”,6月至9月,鸡枞大量上市,吃货们追赶着季节,探寻鸡枞的美味。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鸡枞菌


以鲜美著称的鸡枞菌吃法很多,富民的鸡枞煮土鸡可谓一绝,腌鸡枞也是备受追捧的特色食品。另外,用菜籽油来炸鸡枞,做成油鸡枞,放在米线中食用,不仅菌香浓郁还方便保存。



羊肚菌推荐打卡:怒江·贡山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近年来,怒江州贡山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因地制宜,全力打造羊肚菌特色富民产业,开辟羊肚菌从野生到人工栽培的致富新路径。通过采用“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方式,贡山县在全县范围推广种植羊肚菌1000多亩。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羊肚菌


贡山县羊肚菌生长在碧罗雪山、高黎贡山、担当力卡山巍峨的原生态高山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贡山县产出的羊肚菌个头大、菌型美、口味好、营养高,备受大家喜爱。


羊肚菌味道鲜美、口感嫩滑,一般用作炒和炖汤。羊肚菌炖鸡羊肚菌烧肉、羊肚菌蒸蛋、羊肚菌排骨汤等都是大家热衷的吃法。



青头菌推荐打卡:大理·巍山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林地众多,森林覆盖率达65.5%,野生菌类资源丰富。随着雨季的到来,巍山盛产的各种野生菌在雨水的滋润下纷纷冒头,青头菌就是其中之一。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菌盖长3-12cm,初球形,“菌如其名”,青草般的保护色使其并不易被人发现。白色的菌肉,味道柔和,炒吃鲜美,汪曾祺在散文《昆明的雨》一文中形容”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青头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分,入口细嫩,香味悠长。虽然青头菌美味,但是,巍山的当地群众却只采摘和食用松树及灌木丛中生长的青头菌,桉树林中生长的青头菌就无人问津了。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青头菌


巍山丰富的林下资源催生了松茸、块菌、牛肝菌、鸡枞、鸡油菌等20余种野生菌,质鲜味美,成为城乡人民十分喜爱的菜肴。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巍山县野生食用菌产量正逐年增加,采集产量已达1518.2吨,产值达4959.2万元。



松露推荐打卡:丽江·永胜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丽江市永胜县地跨横断山脉和滇西北高原,森林覆盖率约为48.8%,分布着云南松高山松冷杉铁杉等主要树种,得天独厚的林下资源孕育了这里的松露产业。


松露是一种一年生块状真菌,附着于松树、栎树橡树白杨树、柳树等根部着丝生长,主要长在松树的须根,因此得名“松露”。松露成熟后内部会变成深黑色,形成大理石状纹理。气味特殊,生长在土层中,因为常被猪拱出土层表面而被人发现,因此也叫“猪拱菌”。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誉为“黑色的钻石”,与鹅肝、鱼子酱并称为“世界三大珍肴”。


永胜县玉龙县是云南省松露仿生栽培示范基地,云南迄今亮相的最大黑松露就产于永胜县六德乡,重1.15千克,被中国野生菌博物馆收藏。松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其苛刻,且无法人工培育,产量稀少,导致了它的珍稀昂贵。


鸡油菌推荐打卡:玉溪·易门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是全省野生菌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着“菌乡易门”的美誉,在这里有一种珍稀的野生食用菌——鸡油菌。


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六大名菌之一,也被叫做杏菌、杏黄菌、黄丝菌、桂花菌。浅漏斗喇叭状的体型,蛋黄色的菌肉,却有着特殊的桂花香味,鸡油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以及经济价值,并在维持和保护森林生态多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易门县雨热同季、干湿分明,185万亩林地,出产野生菌林地面积就有60余万亩,有野生菌资源402种,是云南省野生菌资源Ⅱ类地区,野生食用菌以种类多、品质优、口感好而久负盛名。


易门县不仅连续成功举办了16届中国(云南)野生食用菌交易会,成为全省食用菌的主要加工基地,而且建成了全国首个野生菌博物馆并展出野生菌标本294个,其“菌乡易门”的美誉名不虚传。



牛肝菌推荐打卡:普洱·景东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雨季来临,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野生菌迫不及待“破土而出”,景东县公安局花园成了牛肝菌的乐园。


去年7月初,在景东县公安局花园内分别发现5.6斤和8.4斤重大型野生牛肝菌后,今年6月18日,在此又惊喜地发现花园里到处是牛肝菌群,非常壮观。


牛肝菌因貌如牛肝,色如深褐色而得名,按外观颜色不同可分为黑牛肝、黄牛肝、白牛肝等,一般生长在海拔900-2200米的树林下,但景东县公安局花园里合适的温度、湿度,加上充足的光照条件促成了牛肝菌的生长。汪曾祺形容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但牛肝菌家族庞大,可不是每个成员都可食用。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景东县拥有“三水夹两山”“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独特自然优势和重要生态条件,当地积极倡导农户对天然优质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有序利用,将野生菌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放在首位,创新对野生菌的利用模式,在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徐家坝建立了“景东野生菌资源研发中心”,将成功培育出的菌株应用于产业化栽培,为野生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优质的种质资源。


我是云南的

吃菌是认真的

认真负责的

安全是第一的

以下安全食用野生菌提示认真看

不做吃菌“菇”勇者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安全提示配图


吃菌不迷路,2022云南吃菌打卡点来了 - 天天要闻

安全提示配图


第一:不采摘、不收购、不加工、不食用有毒的野生菌!识得毒菌长啥样,采购加工排除它。


远离毒菌的几个实用方法:


1.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颜色鲜艳的菌子多有毒,千万不要被它们美丽的外表蒙蔽了!


2.自己不熟知的菌子不要吃,不要轻易相信“民间方法”去分辨菌子是否有毒——以色彩、有无汁或断面是否变色、是否生蛆或生虫、烹饪时放大米或大蒜等来判断菌子是否有毒的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3.太幼小、霉变的菌子不要吃,赶快扔掉!


4.最好不要吃杂菌(万一里面混进了难以识别的菌子)。


总之,我们的吃菌宗旨就是:安全第一,中毒远离!毒菌退、退、退!


第二:吃菌最好不饮酒(喝上一口酒,酒精毒素齐上头);最好不要与海鲜同吃,最好不要一次吃太多。


第三:如果吃菌子中毒了,该怎么办?


凡是吃过菌子10分钟后至72小时内,有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或其他不适,先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释后的盐水,并采取催吐、催泄的办法进行自救,随后以最快的方式就医。同餐进食者不论症状轻重,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


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携带剩余菌子,以备鉴定菌子的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谨记以上几点,这个吃jue季,云南吃jue人们都要吃好、吃安全!



云南网、南华县融媒体中心、石屏县融媒体中心、贡山县融媒体中心、景东县融媒体中心、富民县融媒体中心、巍山县融媒体中心、永胜县融媒体中心、易门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

策划:杨吉娟 赵家琦

记者:杨吉娟 张顺鋆

海报绘制:王元

整合:陈盼(实习) 赵晴(实习)

编辑:杜诗雨 钱霓 段杉杉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老得慢的多半爱吃5种食物,你如果都吃过就偷着乐吧 - 天天要闻

老得慢的多半爱吃5种食物,你如果都吃过就偷着乐吧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很多女人更是有些“小贪心”,希望自己能够老得慢一点,再慢一点~  虽然化妆品可以暂时遮盖住岁月的痕迹,但是卸妆之后,面色蜡黄,肌肤松弛,自己看着也不美~试图用化妆品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祖宗说得好“由内养外”,“食补更健康”。  在没有化妆品的年代,也不乏很多美人。大自然给人们很多营养的食物...
成都“打野”清单多了一项——挖地瓜!市民:想起童年时光 - 天天要闻

成都“打野”清单多了一项——挖地瓜!市民:想起童年时光

“六月六、地瓜熟”,顶着太阳到山上去挖地瓜,是不少人的童年乐趣。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临近农历六月份,成都又掀起一股挖地瓜的风潮,团结水库、兴隆湖、黄龙溪、三圣乡等地成了人们挖地瓜的热门区域。▲地瓜6月30日,记者根据网友推荐的位置,来到天府新区兴隆湖湿地公园附近,发现这里的地瓜藤的确比较常见,部分路段...
寻味毕节 | 吃这个火锅,怎么能少了汤汁拌饭? - 天天要闻

寻味毕节 | 吃这个火锅,怎么能少了汤汁拌饭?

大方是久负盛名的“中国豆制品之乡”当地豆干、豆棒、豆豉豆腐丝、腐竹等豆制品形式多样由此衍生的菜品花样繁多其中豆干火锅因口感独特、物美价廉备受欢迎豆干火锅(王洋 摄)大方人对豆干火锅的喜爱不论季节和冷暖每到饭点桌上总少不了热气腾腾的豆干火锅亲朋好友围桌而坐在雾气缭绕间大快朵颐这是大方人的独属幸福炒制辣...
乐陵杨安镇:一个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味道小镇” - 天天要闻

乐陵杨安镇:一个走向国际大市场的“味道小镇”

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30日讯 调味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的食材,在乐陵有这样一个“味道小镇”,其面积不到90平方公里却拥有调味品企280家,复合香辛料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40%以上。这个小镇有何独到之处,是如何让“味道”香飘万里,走出国门、走
酒鬼酒(000799.SZ)副总经理王哲辞职 - 天天要闻

酒鬼酒(000799.SZ)副总经理王哲辞职

智通财经APP讯,酒鬼酒(000799.SZ)发布公告,近日,公司董事会收到王哲先生的书面辞职报告。因个人原因,王哲先生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后,王哲先生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3.2.8条规定,王哲先生的辞职报告自送达公司董事会时生效。...
烧烤店蒜蓉酱好吃的秘诀原来在这里~ - 天天要闻

烧烤店蒜蓉酱好吃的秘诀原来在这里~

朋友们快冲啊!快去学这个超好吃的蒜蓉酱~开烧烤店的表哥店里蒜蓉生蚝卖的很火,原因就在于他做的这个蒜蓉酱,跟他要来了配方~自从学会了做这个蒜蓉酱,我们家就做啥菜我都喜欢放点这个,我觉得这个蒜蓉酱真的是万能的,还能拌面条拌饭都很好吃,贼香!
“茅台永远涨”崩塌背后:2024年内市值前10白酒企业股价跌幅榜! - 天天要闻

“茅台永远涨”崩塌背后:2024年内市值前10白酒企业股价跌幅榜!

摘要:最大跌幅超40%(欢迎关注闺蜜财经)撰文|蜜姐这是@闺蜜财经的第1541篇原创“茅台永远涨”的信仰持续崩塌。今年贵州茅台遭遇流年不利:飞天茅台参考批发价持续下跌;“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遭曝光;近期股价跌破1500元关口,跌跌不休后总市值被工商银行赶超,丢失A股“股王”桂冠。然而,贵州茅台跌倒,友商不仅没能...
新民随笔|冷馄饨 - 天天要闻

新民随笔|冷馄饨

馄饨不是上海独有的面食,但冷馄饨却是海派味十足的一道夏令食品。图片来源:东方IC北方人喜欢饺子要吃烫烫的。在上海,馄饨是烫的、温的、凉的皆相宜。尤其是冷馄饨,完全可以与寿司相媲美。馄饨,有的地方叫云吞,有的地方叫扁食。上海人对馄饨的爱,首先体现在花色品种上。有谁听说过“大云吞”“小云吞”“大扁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