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2022年07月05日04:57:22 美食 1228

雪糕,大家都不陌生,尤其在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它就成为大家最喜欢的食物之一了。关于雪糕的记忆,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小时候的一种红色老冰棍和一种纸包着的纯奶油雪糕。尽管后来吃得最贵的是圣代哈根达斯,但最深刻的记忆还是在小时候吃的那些火炬之类的经典雪糕。那个时候,谁能在课间吃一根雪糕,那在班里都是很让人羡慕的事情呢。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有人说,雪糕/冰激凌和冰棍并不是一个东西,有人说盒装的是冰淇淋,有木棍的是雪糕;有人说软的是冰淇淋,硬的是雪糕。但我们暂时没必要去纠结这个问题。在美国有圣代有黄金巧克力雪糕,在欧洲有各种奶油巧克力冰激凌,但我只关注中国的雪糕中国的雪糕有奶香味散不尽的奶油雪糕,也有咬一口就能全身冰感的老冰棍。

我喜欢我们中国式的雪糕,那些镌刻在记忆里的美好夏天。双棒雪糕、天街大果、大头火炬、盐水棒冰、奶砖、旺旺碎碎冰、五羊牌甜筒,,小布丁、冰工厂……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90后的我,一生中嗜雪糕如命的这个阶段,恰好是中国雪糕的大爆炸时期。从叼着两毛钱一根的糖水冰棒四处游荡,到小学时以小布丁为货币单位吹牛打赌,再到咬着牙请喜欢的姑娘吃三十块一个球的意大利冰淇淋,雪糕变得花枝招展。

  你记得老火炬那种黄色包装的袋子和长得像芭蕉扇雪糕吗?那包装袋的照片还印在老冰柜上,可是找遍整个城市也没有了他们的身影。那些陌生而遥远的夏天,追逐打闹的院子,白花花的太阳,没完没了的蝉鸣,究竟存在过吗?要是没有那些雪糕,这一切都不算数。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记得小时候夏天放学校门口就会有人骑着自行车后座拖两箱冰棍,那个时候父母要想顺顺利利把我们接回家,不买一根冰棍恐怕是不行滴。后来,我们在长大,雪糕的品种也在繁殖。绿舌头和路雪一款把果冻和雪糕完美结合的神奇雪糕,一块五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是硬的,在嘴里含一会儿就会变软。对于头脑和力气都发育得差不多了的初中生们来说,这是天然的整蛊利器。旺旺碎碎冰和中街大果的各种美味雪糕此时也开始在超市和小卖部的冰柜里大量出现,掀起了长直冰棍的复兴风潮。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在外国雪糕资本深入内地的同时,大广东的民族雪糕五羊牌也在傲视群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五羊牌就开始进军冷饮领域。五羊牌雪糕一诞生便成为华南独霸一方的消夏良品。五羊牌甜筒刚面世时卖3角4分钱,我们小时候卖一块五,到现在已经涨到了3元。外国品牌纷至沓来的同时,无数种不同品牌的老冰棍披着怀旧的外皮冒了出来,堪称雪糕界的文艺复兴。但它们都败给了内蒙古两大牛奶品牌——伊利蒙牛,当然,这两家兄弟企业也一直在雪糕市场竞争激烈,比如伊利牧场小布丁和蒙牛布丁雪糕。但小布丁和布丁雪糕之争还不算那个阶段的真正开始。当伊利推出冰工厂,蒙牛就推出冰+:当蒙牛推出绿色心情,伊利就推出伊利心情:当伊利和蒙牛连相似产品的名字都取不动了,它们分别叫香雪儿杯和香雪杯:我们才知道这两个坐落在同一城市的雪糕霸主的垄断竞争已经到了何种令人发指的地步。不过,这些商业竞争和我没多大关系,唯一的关系就是我能吃到新品种的雪糕。对此,我只能说,山楂味的冰工厂还挺好吃的,它让我能在夏天吃到冰糖葫芦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吃我们的传统雪糕了,大家开始追求高端雪糕,开始吃什么马蒂尔,八喜钟薛高之类的,还有就是外国的明治雪糕,雀巢雪糕和哈根达斯。可能大家会觉得雪糕发源于西方国家,实则不然。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雪糕的大众化,确实始于国外。1904年,在圣路易斯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出现了美国生产的即制即售雪糕机。有人说美国人在19世纪末叶已开始有雪糕吃了。相传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时,美国就设店制造雪糕出售,门庭若市。而英国比美国更早有雪糕,那是17世纪初,据说英国国王查理斯一世大设宫宴席,派人从法国请来"雪糕专家"制作雪糕。据说公元1550年,巴黎一家咖啡馆的食谱上最先出现了"雪糕"这一品名。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其实,最早有雪糕的还是我们中国。2000年的《诗经·豳风》上说:"二之曰?凿冰冲冲,三之曰纳之凌阴。""凌阴"就是贮冰的室。周朝时,人们已用冰祭祀及飨宾客,这就是冰棍的起源。而雪糕的起源稍晚一点,大约在元朝时期。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所以,国外的冰激凌几乎都源于中国元朝。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可惜的是,我们先人留下的传统雪糕手艺几乎没有添加剂,而如今的雪糕制作为了追求花样,加入了各种添加剂。尤其是最近有网友爆料,她将一支海盐口味的钟薛高雪糕,放置在室温31℃的条件下,半小时后雪糕表面的冰层化开,呈现奶油状。这事引起网友极大关注。生产厂家称,这是一种新型果冻冰糕,不完全融化属于正常。专家指出,这可能是增稠剂添加过量所致。经有关部门调查发现,雪糕中食品添加剂数量的多少,和雪糕价格有关系。售价三四元一盒的雪糕,食品添加剂数量大都在10种以上;二三十元一盒的雪糕,添加剂数量大都有五六种;而一盒售价27元的八喜雪糕,仅有5种添加剂。

雪糕,在夏天,在中国 - 天天要闻

除了添加剂这件事,我最想表达的是价格问题。雪糕,本来是夏天必备,人人都能吃起的东西,但现在它的身价越来越高了。别说什么八喜和钟薛高了,就是伊利和蒙牛雪糕现在都翻着倍涨价,让小编实在为之吝啬啊!但对于雪糕的偏爱,又让我不得不挥霍一把,毕竟那些美好的夏日记忆必须得吃着雪糕慢慢回味。

美食分类资讯推荐

5款被低估的白酒,纯粮酿造不输大品牌,却因包装差被冷落 - 天天要闻

5款被低估的白酒,纯粮酿造不输大品牌,却因包装差被冷落

以前的我,白酒小白一个,总觉得包装花哨的酒肯定错不了,随着酒龄增长,我琢磨出一个道理,以前挑酒光看脸,太肤浅了,那些闪闪发光的外表后面,不一定就有好货。白酒的世界里,其实藏着不少低调的高手。这些酒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只要你一尝,那口感与味道有时候比那些大牌还好。可惜啊,就因为包装太过朴素,好多人都没发现它们的好。...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么酒?推荐这6款白酒,买的都是纯粮酒 - 天天要闻

月薪五千的男人喝什么酒?推荐这6款白酒,买的都是纯粮酒

对于每个月挣五千块左右的哥们儿来说,挑酒的时候得兼顾“好喝+不贵”两大原则。高档酒固然有它的妙处,但对咱来说,性价比高才是王道。平时喝的酒,安全也得排在第一位,好喝、放心,这才叫真享受。所以,兄弟们喝酒,纯粮酒得是首选。啥叫纯粮酒?就是实实在在用粮食加水,通过传统的固态发酵做成的白酒,不搞液态发酵的捷径,也不加...
这杯简直是夏日神仙饮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 天天要闻

这杯简直是夏日神仙饮品,果汁界的天花板。

我真的很喜欢吃杨梅!杨梅也有各种做法比如:冰镇杨梅酱、杨梅荔枝饮、杨梅酒、冻杨梅、苦瓜杨梅、等等!我吃过这么多杨梅的吃法,唯独这一杯“杨梅苹果饮”深得我心!酸甜解腻,吃火锅、吃大餐、吃烧烤后一壶,太绝了!你们一定要试一试这个配方!
甜蜜来袭,一起来四团“桃”里“萄”气 - 天天要闻

甜蜜来袭,一起来四团“桃”里“萄”气

天气逐渐炎热起来缤纷的夏季果品也陆续成熟啦葡萄or桃子,你更爱哪一个今年四团镇大桥村种植园内种植了14亩葡萄有“夏黑”“阳光玫瑰”两个品种其中“夏黑”葡萄抢“鲜”上市“夏黑”葡萄有着“东方黑珍珠”的美誉外表圆润可爱色泽呈紫黑色果肉脆爽且肉厚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 天天要闻

晨读 | 爱吃咸的父亲

父亲爱吃腌菜,也许是因为,曾经吃不到盐。   父亲腌菜的癖好越来越严重了。过去他热衷于芥菜、萝卜、黄瓜和大蒜,现在连白菜、辣椒、鸭蛋和海带结都要腌上一腌。冰箱的保鲜层里,摆满了他腌制食物大大小小的玻璃瓶。有一回,我看到玻璃瓶里放满了生姜。我问父亲,生姜为什么要腌?父亲说,腌一腌有味啊。果真没几天,吃...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 天天要闻

内蒙古移动护航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顺利回家

6月25日,随着一声声欢呼,嫦娥六号携月背“土”特产在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顺利着陆,又一次刷新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新纪录,作为通信行业国家队的内蒙古移动继嫦娥五号返航后圆满完成了嫦娥六号探测器返航通信保障任务。内蒙古移动现场开展保障任务  作为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的重要通信保障部门,在接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