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钙钛矿产业化重要的布道者、助推者、引领者,东岚集团始终致力于推动钙钛矿产业化的发展。

8月2日,东岚集团总裁王湛正受邀参加由势银(TrendBank)主办,宁波电子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协办的“2023势银钙钛矿、异质结与TOPCON产业大会,并代表东岚集团,以“中国钙钛矿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为主题,分享了他对于钙钛矿产业链的众多观察与思考。
王湛正介绍,作为下一代光伏技术路线,钙钛矿叠层技术将延续整个光伏组件高技术迭代的发展路径。目前,多家钙钛矿头部企业已经提前布局GW级产线,而多个产业新玩家也已经加速推进MW级产线。
尽管如此,钙钛矿产业想要完成产业化的从0到1,依然要解决大面积制备、稳定性、市场化等多个问题。以大面积制备为例,这是钙钛矿商业化的重要前提。在光伏降本增效的背景下,大尺寸电池已经成为趋势,但随着面积增大,钙钛矿电池的转换效率下降较为明显。因此,未来如何通过狭缝涂布、干燥结晶以及激光切割等途径来解决大尺寸制备的痛点,会是设备厂商们的重要课题之一。

“钙钛矿叠层会是突破单结电池物理极限效率的唯一途径,可以使得理论效率达到43%;如果光伏组件产业化要达到35%以上的效率,钙钛矿/钙钛矿叠层技术是终极解决方案”,王湛正认为,在当前的碳中和目标背景下,钙钛矿的各方面特性决定了它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光伏迭代技术的标杆,而其大存量市场和广阔的潜在增量市场的特点同样也会是资本的最优选项。因此,成本便宜、用量少、发电效率高的钙钛矿技术已经提前走向了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视线。

王湛正表示,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去审视钙钛矿产业链,那么一定要明晰不同阶段各产业链的确定性和各环节稀缺性逻辑。比如,钙钛矿的设备端是目前产业阶段投资确定性相对最强的,其中制备钙钛矿层设备(涂布、干燥、切割)是核心,涂布的竞争格局又会好于干燥和激光;在耗材端,TCO有着最大的投资机会,因为未来成本占比最高;在组件端,则要去筛选出一些企业,他们的核心竞争优势更多在于有着大面积产业化经验积累的KNOW-HOW。

在随后的圆桌论坛环节,王湛正作为主持人与东方日升BIPV研发中心设计总工谢福庆、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葛子义、纤纳光电联合创始人兼CTO颜步一、极电光能联合创始人、副总裁郑策、华鹰涂布设备执行董事吴迪、利珀科技光伏事业部总经理唐磊飞等产学研界人士,就钙钛矿产业技术发展的前景与痛点等进行了讨论。